今冬氣温將較常年偏低 極端天氣為何頻來襲

今冬氣温將較常年偏低 極端天氣為何頻來襲

於梅君

沒想到,11月打折力度最大的不是各大商家的“雙十一”活動,而是氣温!11月7日立冬日,寒潮襲來、初雪飄落,全國多地一夜速凍。降温幅度在6℃以上地區佔國土面積的90.1%,影響11.8億人。截至11月7日8時,河北、山西等地共有51個國家氣象站日降水量突破11月曆史極值。自7日10時以來,內蒙古通遼地區強降雪已持續約46小時,累計降雪量達到81.3毫米、積雪深度達到59釐米,打破了1951年來紀錄。今冬初雪為啥來得這麼早、這麼猛?2008年冰雪災害會再現嗎?我國為何容易遭受寒潮襲擊?

近年來11月寒潮最多

警惕今冬寒潮多次襲擊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方翀表示,此次寒潮結束後會有一些回暖,但幅度較小。未來10天至15天仍有冷空氣,全國大部地區平均氣温較常年同期偏低。此外,還要警惕這個冬季寒潮多次襲擊我國。

國內氣象學界將冷空氣分為弱冷空氣、較強冷空氣、強冷空氣和寒潮四個等級,寒潮是其中的“王者”。中央氣象台副首席預報員楊舒楠介紹,根據冷空氣國家標準,使某地的日最低氣温24小時內降温幅度≥8℃,或48小時內降温幅度≥10℃,或72小時內降温幅度≥12℃,而且使該地日最低氣温≤4℃的冷空氣稱為寒潮。

據近10年來中央氣象台發佈的寒潮預警統計, 11月份寒潮過程最多,其次為12月和3月,最冷的1月和2月反而較少。

為何隆冬時節寒潮反而比春秋少?楊舒楠解釋,春秋屬於季節轉換時段,天氣系統及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温起伏劇烈。尤其是秋季,前期基礎温度較高,冷空氣影響後,容易形成“斷崖式”降温,相對容易達到寒潮標準。而隆冬時節,基礎氣温本來就低,冷空氣來襲時降温幅度往往有限,達到寒潮標準相對較少。

影響我國的寒潮一般“出生”於新地島和冰島附近,大約95%的寒潮在西西伯利亞累積加強,猶如經過一個“加油站”,然後兵分三路影響我國,一般可影響到長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區,有的甚至能抵達華南。

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薛建軍表示,本次寒潮範圍之所以這麼廣,一方面受來自西西伯利亞冷空氣的影響,同時還有來自北極極地的冷空氣助攻;另外,最近歐亞大陸大氣環流發生轉變,南北向移動明顯,極地冷空氣一路南下,又補充到了西西伯利亞。

今冬氣温將較常年偏低 極端天氣為何頻來襲

今冬氣温較常年同期偏低

發生極端強降温事件可能性大

今冬初雪為啥來得這麼早、這麼猛?要形成一次降雪過程,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較好的動力抬升條件、充足的水汽和足夠的低温。專家介紹,從11月4日開始,有一條強大的高空槽從新疆和西北地區上空向東移動並逐漸加強,到了華北上空時已經形成切斷低壓,而從海上登陸東北之時又發展出強大的地面氣旋,這就提供了非常強大的動力抬升條件。

前期較強的偏南氣流,為北方地區輸送了大量水汽。後期,當低渦系統向東北地區移動時,其從黃渤海上空也裹挾而來充足的水汽。此次寒潮強度足夠大,一下子就讓北方大部地區氣温降到了0℃以下,最後一塊“拼圖”補上,多地大雪紛飛而至。新疆冷空氣東移的高空槽,逐漸加強為冷渦,由於該冷渦移動速度緩慢,造成東北、內蒙古此次長時間大範圍雨雪、大風和降温天氣。

據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組織專家會商預測,今冬(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勢力偏強,中東部地區氣温總體以偏冷為主,降水總體呈北多南少分佈。

2021年12月全國大部氣温接近常年同期(1991-2020年平均)或偏高;2022年1-2月,冷空氣活動將明顯轉強,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温可能較常年同期偏低,發生階段性極端強降温事件可能性大。

專家介紹,今年7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温持續下降,10月進入拉尼娜狀態。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而西部海水變暖的現象。一般情況下,拉尼娜事件易導致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降水較常年偏多。

2008年,受拉尼娜影響,我國南方出現嚴重的雨雪冰凍災害,今年拉尼娜會不會給我國帶來類似的冷冬?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解釋説,氣温偏冷不等於冷冬;“偏冷”“偏暖”只是相較於平均狀況而言,而“冷冬”“暖冬”則有嚴格標準。今年預計氣温偏低的可能性比較大,但是不是冷冬還要根據標準來看。

賈小龍表示,2008年南方的低温雨雪天氣,一方面是由於冷空氣比較頻繁,另一方面是水汽輸送條件非常好,所以出現了持續時間比較長的雨雪冰凍天氣。從今年預測來看,我國南方水汽條件不如2008年,發生大範圍、持續性低温雨雪冰凍的可能性較小。但在西南地區東部和江南西部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温雨雪冰凍天氣,需做好應對準備。

今冬氣温將較常年偏低 極端天氣為何頻來襲

全球變暖致氣候不穩定

導致極端冷暖事件頻發

今年7月,河南連遭極端強降雨,10月初山西發生大範圍強降水,10月、 11月,寒潮接連席捲我國,極端天氣為何頻發?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周兵介紹,全球變暖加劇了氣候系統的不穩定,是造成極端天氣頻發的重要背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指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總體可以分為極端高温、極端低温、極端乾旱、極端降水等幾類。

周兵説,北極地區變暖的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區的兩倍,導致大量冰川融化,北極海冰去年秋季達到歷史第二少。今年2月中旬,我國北極“黃河”站的監測氣温在-4℃至-10℃,處於顯著偏暖狀態,北極海冰減少和氣温升高,會導致極渦變得不穩定,從而導致極端冷和極端暖事件頻繁發生。

研究亦證明,隨着氣候變暖,大氣層在飽和前可容納更多水汽,導致極端強降水發生的可能性增大。

中國氣象局發佈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1)》顯示,1961年至2020年,中國的年平均降水量在增加,增加幅度為每10年增加約5毫米。其實,不僅是中國,今年歐洲很多國家都發生了嚴重的極端降雨天氣和洪澇災害。

中國氣象局高級工程師、氣象服務副首席信欣表示,近幾十年來,我國降水日數減少,但降水量卻略有增加。預計我國出現大量降水的極端天氣頻次可能會越來越高。“全球變暖致使氣候更加不穩定,極端冷暖事件頻繁發生且強度增大或已成為常態。”周兵強調,特別是大範圍極端天氣事件會給生活、生產帶來嚴重影響,需高度重視並加強防範。

今冬氣温將較常年偏低 極端天氣為何頻來襲

氣候變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全球控温1.5℃生死攸關

全球變暖加劇了氣候系統的不穩定,是造成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的重要背景。在10月底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峯會上, G20領導人達成協議,同意承諾採取“有意義和有效”的措施,以實現將全球升温限制在1.5攝氏度的目標。而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上,守住1.5攝氏度的控温目標也成為最核心議題。

全球氣温上升逼近1.5℃

這是全人類的“紅色警報”

2015年《巴黎協定》規定,締約國應把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水平高出2℃之內,並努力限制在高出1.5℃。

2021年8月9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發佈《2021年氣候變化:自然科學基礎》。報告指出,即使是在温室氣體排放大幅減少的情況下,世界也可能在未來20年內暫時升温1.5℃。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這份報告是向人類發出的“紅色代碼”。但即使是最嚴厲的減排,也不太可能阻止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温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1.5℃。然而,如果不立即大幅減排,到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温可能會升高超過2℃。

室內温度從25℃到26.5℃,很多人感覺並不明顯。可全球升温1.5℃,為何生死攸關?

據悉,若全球氣温升高1.5℃,世界中緯度地區的極端高温將比目前的高温增加3℃;北極在本世紀就可能出現夏季無冰的情形;現存70%到80%的珊瑚礁將消失;全球陸地上約13%的生態系統會被破壞,增加許多昆蟲、植物和動物滅絕的風險……

IPCC報告稱,曾被認為是罕見或前所未有的極端天氣正變得越來越普遍,過去每50年才發生一次的嚴重熱浪現在大約每十年發生一次。即使世界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以內,這種趨勢仍將繼續。

另外,全球氣温升高1.5℃或升高2℃聽上去似乎相差不大,但對自然和人類的影響卻是天壤之別。

“在升温1.5℃的情況下,本世紀末全球海平面將比1986-2005年的平均水平上升0.26-0.77米,比升高2℃時海平面的上升幅度要低0.1米。”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室副主任黃磊介紹,“不要小瞧這0.1米的差異,它意味着如果以2010年的人口基數計算,將有多達1000萬的人口免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地球多升温0.5℃,面臨頻繁極端高温熱浪天氣的人口可能要增加4.2億,受氣候變化影響而面臨水資源短缺的人口增加50%。”

今冬氣温將較常年偏低 極端天氣為何頻來襲

地球已升温1.2℃

必須深度削減碳污染

“我們現在必須果斷行動,挽救1.5℃的目標。”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説,“現在的氣温與工業化前相比已上升1.2℃,並且還在上升。每上升一攝氏度的‘若干分之一’都休慼相關。”古特雷斯指出,如果現在不深度削減碳污染,控温1.5℃的目標將變得遙不可及。他強調,2021年後不應該再新建燃煤電廠。到2030年,太陽能和風能的產能應該翻兩番,可再生能源投資應該是現在的三倍,以便在本世紀中葉之前保持淨零軌跡。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室副主任黃磊也表示,1750年工業化以來,人類活動導致了大氣中主要温室氣體濃度大幅增加,達到了過去80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要實現全球氣温升高1.5℃以內這一目標,各國都應“迅速而廣泛”地改變,以使人為的二氧化碳淨排放量至2030年比2010年水平減少45%,2050年實現“零淨排放”,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消除量對等。

10月31日,因疫情推遲一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拉開帷幕。守住1.5℃的控温目標是COP26的最核心議題,被普遍視為“人類免於災難性氣候變化的最後一次機會”。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COP26上警告,各國在會前宣佈的氣候行動計劃將導致全球氣温在世紀末升高2.7℃,遠高於《巴黎協定》的控温目標。

在COP26氣候峯會上,波蘭、越南、埃及等高度依賴煤炭的國家承諾逐步淘汰燃煤發電,並停止在國內外投資新的燃煤電廠。 “主要經濟體”(較富裕國家)將在本世紀30年代逐步淘汰煤炭,而較貧窮國家將在本世紀40年代停止使用煤炭。專家表示,各國應在COP26期間做出承諾,最晚在2023年前再次修訂到2030年的減排目標,這樣才能保證本世紀20年代的大幅減排可以實現。

壹點號壹點傾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216 字。

轉載請註明: 今冬氣温將較常年偏低 極端天氣為何頻來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