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新的戰爭,美軍目前正在研發一系列新型、先進的陸基雷達。這一輪研發的主要特點,是以氮化鎵器件為基礎。與傳統的砷化鎵半導體相比,氮化鎵器件提高了處理速度,並且能在一個硅片中融入多種功能。砷化鎵器件的發射/接收裝置需要把低噪聲放大器、移相器、功率放大器、轉換器配置在不同的模塊上。而採用氮化鎵技術後,所有這些組件都可安裝到一個單獨的硅片上。與砷化鎵模塊相比,氮化鎵還有一項重要的優勢是耐熱性。砷化鎵模塊的温度上限大約在150℃。據某些研究稱,更小巧的氮化鎵模塊能耐受超過2500℃的高温,因此需要很少的有源冷卻。
因此,總體來説小巧的氮化鎵模塊帶來了雷達體積和功耗的大幅度下降,大大降低了雷達的使用成本,提高了使用性也帶來了美國軍方的採購需求。
低層防空反導傳感器
為了升級或替換當前陸軍“愛國者”系統裝備的目標攔截相控陣跟蹤雷達,美國陸軍低層防禦項目辦公室於2016年7月中旬發佈了一份信息徵求書,研製一種稱為低層防空反導傳感器(LTAMDS)的雷達,希望工業部門能提供在2028財年前形成初始作戰能力的可行性研究。
根據需求計劃,競標者們提出的LTAMDS方案要在2017財年第4季度至少達到技術成熟度5和製造成熟度5,才能滿足項目採辦的要求。進入項目採辦後,要經歷技術成熟度和風險降低階段、工程與製造研發階段、生產和列裝階段。美國陸軍計劃在風險降低階段簽訂一份固定的、根據研發程度而定價的合同。
LTAMDS不但要升級或替換當前的“愛國者”雷達,還要對新的威脅目標有更好作戰效果,並降低使用成本。陸軍將在10年內採購或翻新80部雷達,單套產品的平均價格不超過5000萬美元,包括升級配套元件、雷達的集成以及試驗開支。
為了能在美國陸軍的一體化防空反導網中作業,LTAMDS方案要滿足以下條件:能夠對2015年3月12日更新的最新版陸軍防空反導系統威脅評估報告中所列的威脅目標,進行監視、分類、鑑定和識別;具有火控功能,至少能夠支持“愛國者”PAC-3這類攔截彈;能使用陸軍現有的發電機(最大功率300千瓦);滿足現有的機動性和運輸性需求;改善可靠性、有效性和可維護性;促使國防部體系結構框架辦公室進行軟件體系結構的開發。
在2017財年預算中,陸軍申請了3513.2萬美元來啓動方案與工程活動。陸軍還會利用這些經費對“愛國者”天線發射機的升級和性能指標進行需求分析,以及對軟件和硬件進行需求分配。接下來將進行有源相控陣微縮樣機天線的研製計劃和演示,然後是全尺寸LTAMDS 天線的初步設計評估。
洛-馬公司(為陸軍研製了AN/ TPQ-53雷達)和雷聲公司(為陸軍研製了“愛國者”防空反導系統)均打算參加LTAMDS 的研製。
洛-馬公司對這單合同擺出了勢在必得的態度。該公司稱,它是唯一一家為陸軍生產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公司,並且是唯一生產和出口氮化鎵(GaN,被稱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是微波功率晶體管的優良材料)器件AESA雷達的美國公司。該公司研製了一系列高水平雷達,如中遠程防空系統雷達、“空間柵欄”雷達、遠程識別雷達、AN/TPQ-53固態相控陣雷達、“宙斯盾”系統雷達。
洛-馬公司任務系統與訓練部副部長黑克斯稱,打算在LTAMDS上採用一些成熟技術,但要做一定修改。黑克斯還表示,洛-馬公司在研發速度方面具有優勢,如TPQ-53有源相控陣雷達項目,而“曾有一種大型雷達,從概念的提出到交付、驗證直到最終的交易,共耗費了7年的時間”。
升級“愛國者”雷達
雷聲公司也不甘示弱。儘管LTAMDS計劃才剛剛開始,但在過去幾年中,雷聲公司已經穩步地對“愛國者”系統進行了升級和試驗。2014年,該公司曾演示過在“愛國者”防空反導雷達上採用AESA和氮化鎵技術。這項實驗取得了成功。它可以用於所有現役“愛國者”系統雷達,並能升級到360°覆蓋,包括朝向前方的主陣列,朝向後方的2個較小的四分之一扇面陣列。新的雷達結構佈局已經在該公司位於新罕布什爾州的雷達測試場進行了測試。
美國陸軍還沒有正式訂購這種改進方案,但美國政府已經批准雷聲公司向13個部署了“愛國者”的國家出口該雷達。2015年11月,雷聲公司稱,已經制定了向波蘭進行對外軍售的細則,波蘭將成為首個接收採用氮化鎵和AESA升級版“愛國者”雷達的國家。
認識到氮化鎵和AESA技術應用於“愛國者”雷達的優點後,2016年初,美國陸軍在2017財年預算中申請了3513.2萬美元,用於研究與開發如何用這兩類技術改進自身裝備的基本型“愛國者”雷達,取代原先的無源相控陣天線。
在陸軍2017財年的預算案中有這樣的描述:“氮化鎵技術改變了AESA天線的結構佈局,擴大了雷達的覆蓋範圍,因此能使‘愛國者’PAC-3導彈增強型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以攔截威脅目標。”
2016年7月,美國陸軍進行了“愛國者”列裝後改型版(PDB-8)的最後一次演示試驗,也是陸軍在2017年開展作戰試驗與評估的最後一次試驗。PDB-8有許多先進之處,如雷達數字處理器。這是一種耐用的、全數字式商用處理器,降低了“愛國者”的使用和維護成本,並將可靠性提高約40%。PDB-8使美陸軍首次配備了現代化人員工作站,即一個擁有彩色液晶顯示屏、觸摸屏幕和軟鍵盤的用户接口。
反火箭彈、炮彈和迫擊炮彈
(C-RAM)和反無人機系統
前文説到的AN/TPQ-53反火力雷達,其所探測的目標沒有那麼高大上,但對一線部隊有着更加現實的意義。
隨着無人機技術在全世界的擴散,美軍越發認為,自己需要充足的手段來反制潛在對手可能裝備和使用的無人機,尤其是小型無人機。
2014年,美國陸軍航空與導彈研究、開發與工程中心(AMRDEC)發佈了一項反無人機武器系統的RFI,對多種用於反無人機系統的技術方案進行了分析。美國陸軍精確火力與反無人機系統項目經理布萊姆萊特稱:“要依據作戰規則對威脅目標做出反應,要確定威脅目標的意圖、所保護設施的價值和重要性、所涉及的法律和政策問題、可能產生的誤傷和附帶損傷。”
由於各類無人機的控制方式不同、尺寸不同、使用意圖也不同,因此反無人機所面臨的挑戰也不同。“小型無人機可能會有廣泛的用途,基本上無需對操作手進行訓練,如果有臨時需求,可實施計劃外發射和飛行。而且,小型無人機的技術水平還在不斷提高,因此必須在技術、條令和政策上做出更新”。
RFI發佈後,又舉行了反無人機工業日,召集工業界人士,為美國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提供有關數據。美軍打算基於這些信息展開實驗,通過實驗將概念融入到條令中去。根據實驗,訓練與條令司令部針對旅以下級別的反無人機能力起草了一份需求文件草案。文件修訂完成後,將向工業部門發佈RFP。
軍隊的需求就是工業部門的動力。有多家美國公司已經開始研發反無人機能力。例如,SRC公司研製了“無聲弓箭手”反無人機系統,有機動作業和固定作業兩種模式。“無聲弓箭手”參加了陸軍的一系列演習評估活動,包括2015年8月聯合一體化防空反導局的“黑鏢”演習。2014年6月,RADA公司宣佈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的陸基防空機動定向能研發項目已經選擇了該公司的RPS-42戰術級監視雷達系統,提升海軍陸戰隊應對新型低空飛行的威脅目標(尤其是無人機)的能力。
RADA公司稱:“RPS-42系統的特點是能夠探測到特別小的、低空、慢速飛行的無人機(被認為是機動部隊面臨的典型戰術威脅),而現有的多數防空雷達是無法探測到這些目標的。”它能準確地跟蹤威脅目標至很高的仰角,並且能夠機動作業。
但是對於美國陸軍來説,如果想在最低級別的近程防空的所有區域內實現反無人機能力,就要考慮新成立專門的部隊。這在奧巴馬政府時期的軍費預算背景下是不現實的。
2016年8月,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收到了來自工業部門和學術界為機動部隊提供分層防護(包括反無人機系統能力)的反饋意見。RFI的發佈是為了應對越來越多的小型無人機系統所帶來的威脅。這些系統造價低廉,可通過商業渠道獲得,並且很容易改裝成攻擊平台,給戰爭帶來新的不對稱威脅。美國陸軍希望通過該項目探尋一種綜合探測能力,包括多種傳感器的使用。具體到雷達上,則希望通過改進現役雷達來實現。布萊姆萊特稱:“如果現役雷達不能滿足需求,才會考慮在部隊編制中增加新的雷達。再增強幾種其他的傳感器協同工作,以探測、識別和攻擊目標。”
在現役雷達中,TPQ-53就是最好的改進對象。早在2012年10月,洛馬公司首次宣佈將為TPQ-53雷達增加空中監視模式。其實TPQ-53一直具有空中監視功能,只是之前沒有提出這方面的能力需求。美國陸軍的TPQ-53雷達操作員接收的並不是全部數據,而是把空中監視數據過濾掉了。增加空中監視模式,硬件不需要做任何改變,只需增加一個軟件,使雷達快速地從反火力模式轉為空中監視模式。這種模式下,TPQ-53能夠識別和跟蹤無人機,並將數據中繼到指揮控制節點。
2016年5月在俄克拉荷馬州的希爾堡舉行了“綜合機動火力演習2016”。其中,TPQ-53雷達識別並跟蹤了多架無人機,將數據提供給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FAAD C2)節點。與此同時,TPQ-53還提供了有關火箭彈、炮彈和迫擊炮彈的跟蹤數據。
受此鼓舞,2016年8月,美國陸軍宣佈將評估為AN/TPQ-53雷達增加反無人機能力的可行性。根據性能指標要求,新能力的引入不能影響到雷達的反火力能力,不能增加人員,不能改變波形。除探測和跟蹤無人機外,還要能夠對無人機進行分類。
美國陸軍計劃為10部TPQ-53雷達增加反無人機能力,並引入一種現成的敵我識別系統。根據目前的計劃,改進後的雷達將在2018年6月列裝。
地面/空中任務專用雷達
2016年9月6日,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宣佈,該公司接到了來自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地面/空中任務專用雷達的一份附加低速初始生產合同,共生產9部。這份合同是G/ATOR(AN/ TPS-80)系統採用氮化鎵發射-接收(T/R)模塊後的首個訂單。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於2017年開始交付首批6部低速初始生產的砷化鎵(GaA)G/ATOR雷達,將用於支持G/ATOR在2018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階段1和階段2的試驗和列裝。2018年開始交付另外3部雷達,用於初始作戰試驗與評估。
該公司目前的G/ATOR中使用砷化鎵半導體,在天線陣列中共有659個發射-接收模塊。氮化鎵半導體更小、更輕,雷達需要的發射-接收模塊也相對較少,因此消耗的能量也少,系統的重量減輕了,降低了整個生命週期成本。
G/ATOR是一種S波段(2~4兆赫)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結合了多種傳統陸基雷達的功能,具有空中監視、空中交通管制和近程防空的能力,且具有炮兵定位雷達的功能,替代了陸戰隊的5種傳統雷達。
美國海軍陸戰隊原計劃採購57部G/ATOR,但目前的經費只能採購45部。在全速生產階段每年最多采購8部。
G/ATOR項目副經理巴恩黑爾稱:“G/ATOR的採辦戰略一直是首先研製硬件和階段1的軟件。初始階段研製的硬件將支持所有的任務,而軟件在每個階段都可增加。”按照這一戰略,G/ATOR已經開始了軟件的階段2開發工作。剛剛結束了階段2的關鍵設計評審,計劃於2017年底開始階段2的試驗。
巴恩黑爾稱:“與項目之初相比,G/ATOR現在可執行多種任務。美國海軍陸戰隊和其他軍種多次表示他們對G/ATOR的潛在使用感興趣,希望它能執行其他任務,但截至目前還都處於探索階段。”
AN/TPY-2雷達
美國導彈防禦局發言人馬丁稱,雷聲公司的高分辨率、機動、可快速部署的AN/TPY-2 X波段雷達,是美國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組成部分,目前正在進行識別能力的升級,以提高應對不斷升級的威脅目標的效能和適應性。
馬丁説:“升級的目標是增強系統對再入彈頭的識別能力和毀傷能力,提高成功概率。升級工作包括為X波段雷達開發動態識別體系結構和雷達識別先進算法、為AN/TPY-2雷達開發可選X波段軟件,以應對不斷升級的威脅目標。”
此外,AN/TPY-2雷達還正在進行老舊部件更新和可靠性升級計劃。期間它們將接收重新設計的部件,從而提高雷達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AN/TPY-2雷達有兩種工作模式:在系統中採用前沿部署模式;在末段高空區域防空(即“薩德”)系統中採用末端部署模式,作為搜索、探測、跟蹤、識別和火控雷達使用。
截至目前共採購了12部AN/ TPY-2雷達。軍種和作戰司令部部署了5部前沿部署模式的AN/TPY-2雷達,分別部署在日本(2部)、以色列、土耳其、美國中央司令部的作戰區,由導彈防禦局提供後勤支持。
在關島部署了1部採用末端部署模式的AN/TPY-2雷達。美國本土部署了5部AN/TPY-2雷達,用於支持“薩德”連,還有1部正在參加BMDS試驗。作為導彈防禦局首個對外軍售的一部分,為阿聯酋生產了2個“薩德”連(包括TPY-2雷達)。
2015年2月,雷聲公司宣佈已交付了用於AN/TPY-2的首個升級的電子裝備單元的計算機處理器,升級提升了雷達從雜波中識別導彈威脅的精度和速度。
3D遠征遠程雷達
延誤了2年多之後,美國空軍於2016年7月發佈了修訂後的3D遠征遠程雷達方案徵求書。合同內容將包括3D ELRR系統的工程、製造與研發,低速初始生產,暫時的承包商支持,以及全速生產。合同預計將於2017財年第2季度簽訂。
該雷達將作為美國空軍主要的陸基傳感器,用於遠程監視、探測和跟蹤空中目標,以支持戰區指揮官。它將替換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AN/ TPS-75雷達,因為這種老式雷達已經不能探測不斷升級的威脅目標,並且即將達到服役年限。
AN/TPS-75雷達將於2028年被完全取代。美國空軍原本希望在2016年3月底或4月初簽訂合同,但這個項目如今陷入了法律糾紛。
2012年8月,美國空軍選定了分別由洛馬公司、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和雷聲公司牽頭的3個團隊。3家公司分別有不同的競標方案:洛-馬公司的L波段雷達,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S波段雷達和雷聲公司的C波段雷達。2014年10月,美國空軍與雷聲公司簽訂合同。該項目就自當時與雷聲公司簽訂的定價激勵合同額為1900萬美元,包括在初始EMD階段提供3部雷達。全部合同(包括所有研發事項)的潛在價值為7180萬美元,將再採購3部雷達。
為此,洛馬公司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一起對美國空軍的決定向政府問責辦公室提出上訴。經過調查,在2014年10月21日頒佈中止工作禁令,美國空軍只好同意採取糾正措施。
空軍原本希望於2015年初發布新的方案徵求書。然而,2015年1月27日,雷聲公司向美國聯邦賠償法院提出法律訴訟,試圖駁回美國空軍採取糾正措施的決定。5月,法院支持了空軍的決定,空軍實施了糾正措施。雷聲公司於2015年7月29日又向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提起訴訟。10月,法院駁回了雷聲公司的訴訟,才使美國空軍再次開始推進3D ELRR的採辦進程。
3D ELRR還參與了國防部的“防禦輸出能力特徵輔助計劃”,該計劃致力於將裝備從理念提出到能力輸出的過程,作為採辦系統的一部分,以縮短研製週期並節約開支。
遠程識別雷達和TPY-X雷達
2015年10月,洛-馬公司接到一份價值7.84億美元的合同,研製一種S波段遠程識別雷達,並實施相關的測試和使用維護工作。這種雷達用於中段彈道導彈防禦,可以監視所有飛行段的威脅目標,併為攔截提供數據。根據計劃安排,從2017年開始,要進行軟、硬件的開發和組件的生產,直到2019年。
導彈防禦局發言人約翰遜稱:“該雷達將於2019和2020年在阿拉斯加州的克利爾空軍基地進行測試。飛行試驗計劃在2021財年的第3季度進行”。試驗結束後,將開始列裝。它同樣採用氮化鎵技術和固態有源相控陣列,將用於跟蹤和識別太平洋區域的遠程彈道導彈目標。研製成功後,雷達將作為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組成部分,在導彈防禦局的指揮、控制、戰鬥管理和通信系統內工作。
洛-馬公司C4ISR部的副總裁史密斯在2016年8月的防空反導論壇上説,洛-馬公司正力爭在2016年底將LRDR結合到BMDS體系中去。
防空反導論壇上,洛-馬公司還展示了其最新型雷達產品,命名為TPY-X。目前有關這種新型雷達的信息還很少,洛-馬公司的網站上描述:“TPY-X包含了該公司當前所有產品的任務能力。為了增強雷達的性能,應對不斷湧現的威脅目標,洛-馬公司的下一代遠程多任務雷達系統將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投資(包括氮化鎵)。還將為現有產品安裝升級的技術組件。TPY-X採用模塊化組件,易於根據作戰需求進行組合,有固定和高機動兩種模式。可用C-130、C-17、卡車、火車或直升機運輸。”
洛-馬公司雷達產品研發部主管哥萊特稱,TPY-X具備用於升級“愛國者”雷達的潛力。新型L波段雷達採用模塊化組件和現代數字化體系結構,是一種配有數字波形,並使用氮化鎵半導體的分佈式體系結構。它適用於探測小型目標並執行其他任務。該雷達還用於出口,這意味着它將成為目前在全球範圍內使用的洛-馬公司雷達(如FPS-117、TPS-77和TPS-59)的下一代替換產品。TPY-X已經通過了室內和室外測試,洛-馬公司目前正在編制該雷達的操作手冊和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