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9月21日電 (曾潔 李欣)退學讀私塾、父母擔當讀經“家教”、課餘“讀經班”異常火熱……針對少兒讀“經”不斷湧現的討論,9月20日-21日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舉行的第八屆世界儒學大會特設“少兒讀經利弊得失之檢討”專題論壇。與會儒學專家認為,中國教育正在逐漸迴歸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語境。
“經”指以《四書》《五經》為代表的儒家經典,近幾年來,教育領域掀起了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潮,尤以青少年教育突出,對於少兒讀“經”的利弊討論也一直沒有停止過。
圖為第八屆世界儒學大會“少兒讀經利弊得失之檢討”的專題論壇現場。 曾潔 攝
在本屆世界儒學大會的討論中,多數儒學專家認同少兒讀“經”。台灣漢學教育協會理事長、東海大學人文學系兼任講師王財貴説,經典是聖賢的著作,是從人性出發的智慧結晶,所以讀“經”是一種完整的人格教育,能實現開發人性的教育目的。他認為,讀“經”應該從小開始,越是早期的教育,對人的影響就越大。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朱傑人也表示,記誦是祖先流傳下來的優秀教學方法,對於加強漢字教育、提升少兒記誦能力等有積極意義。但除了背誦外,讀“經”還應注重解疑釋惑,記誦與理解並重。朱傑人還特別指出現代漢字的學習也需注重追本溯源,不能隨意解釋,應通過《説文解字》解釋漢字,傳承漢字之美。
如何看待現有公共教育體系與中國傳統書院教育的關係,成為當天參會專家熱議的焦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弘道書院院長姚中秋説,儒家經典為主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通過教材形式進入學校課堂,説明教育正逐漸迴歸到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語境中。但書院教育尚未納入公共教育體系,在書院接受教育的孩子沒有主流社會承認的正式學籍,在升學、深造等環節遇到困難,書院教育合法化、如何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公共教育的積極作用,是當前的現實問題。
常年從事讀經教育的四海孔子書院院長馮哲希望,未來社會或可嘗試建構國學教育的學制,組建專門的教師梯隊,讓書院、私塾等教育機構在現實社會合理存在、順利發展。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王學典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本次世界儒學大會設置少兒讀“經”這一話題,就是為回應社會熱點,讓儒學大會、儒學研究不僅是學術界的高端學術討論,也關注“接地氣”的社會熱點。
王學典認為,讀“經”受到重視,與中國教育逐漸迴歸到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語境,儒學研究中心正轉移到中國大陸有密切關係。但公共教育體系是當前的主流教育體系,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可以作為公共教育體系的補充,完善人格教育。儘管現行公共教育體系存在缺陷、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可以在發展中解決,不應整體否定。書院、私塾教育應發揮其對公共教育的補充作用,共同提升、完善中國教育體系。
中國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出席第八屆世界儒學大會做主題演講時也表示,中國正在推動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學校教育,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教育教學規律的前提下,將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藝術、體育、文化知識、社會實踐等教育,貫穿於啓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等領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