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南沙港鐵路“世界第一跨”斜拉橋主塔封頂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綜合

3月18日,隨着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完畢,目前世界雙線貨運鐵路建設史上同類型結構跨度最大的斜拉橋主塔——廣州南沙港鐵路跨西江斜拉橋東岸157號主塔成功封頂。這是南沙港鐵路繼15日西岸156號主塔首根斜拉索掛設施工後又一重大關鍵進展。


封頂主塔高200米,

可抵禦12級颱風

跨西江斜拉橋為(2×57.5+172.5+600+4×57.5)米混合梁斜拉橋,全長1117.5米,屬鋼箱混合雙主樑結構,為本標段的重難點工程,也是南沙港鐵路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之一。主跨跨徑600米,是目前世界上雙線貨運鐵路建設史上同類型結構跨度最大的斜拉橋。其主橋採用H型橋搭,156號、157號橋塔塔高分別為208米、200米。


據中鐵十一局現場技術人員介紹,西江水道為珠江水系幹流之一,屬一級航道,航運量居中國第二位,僅次於長江。繁忙的通航水域、深水急流複雜地質下搭設鋼棧橋、深水複雜地質下大直徑深水樁基施工、深水環境下大型雙壁鋼圍堰吊裝定位下沉、深水環境下大型鋼箱梁下放定位與全橋線控、鋼混結合段質量控制、大體積承台混凝土澆築、江風侵擾下超高索塔施工與結構控制、索塔分絲管索鞍及斜拉索鋼套管預埋定位、颱風侵襲時施工安全保障等,均給大橋施工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和挑戰。


面對重重困難考驗,中鐵十一局南沙港項目團隊不畏艱險,超前策劃、精心組織,以建設品質工程為目標,從生產組織、資源配置、技術創新等方面採取針對性的保障措施,依託“機械化”“工廠化”作業優勢,不斷強化工序協調銜接,使主塔施工有效作業速度得到提高;並通過全程應用BIM技術,提升項目精細化、集約化管理水平;配置大型起重機械與舶船,有針對性地採用裝配芬蘭進口VISA板(模板)的ZP100架體式液壓爬模,解決主塔線形控制等難題,確保了主塔混凝土與鋼筋施工質量,保證了結構耐久性。


此次封頂的東岸157號主塔塔高200米,分35個節段,相當於60多層樓高,是名副其實的“擎天柱”。共澆築混凝土16634.5立方米,相當於灌滿7個奧運會標準泳池,消耗鋼筋3072.3噸,相當於近2300台小轎車,設計可抵禦12級颱風、9級地震以及10萬噸級船舶的撞擊。

預計今年底建成通車

新建廣州南沙港鐵路途經江門、中山、佛山及廣州四市,線路自廣珠鐵路鶴山南新建車站引出,往東南方向經鶴山與江門交界處、佛山均安、中山小欖、東鳳、南頭、黃圃、廣州萬頃沙至南沙港,正線長度約88公里,為時速120公里的雙線貨車線。

該標段於2016年11月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底建成通車。


南沙港鐵路是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工程,也是珠三角西部貨運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後將港口、公路、鐵路連通,建立立體式運輸網絡,實現物流運輸的革新,進一步推動降低物流成本,打通海鐵聯運“最後一公里”,發揮“海鐵聯運”“海公鐵聯運”的功能,推動珠江流域作為“一帶一路”橋頭堡作用,為沿線國家及地區商貿往來提供服務,助力廣州成為世界級鐵路物流樞紐。

【記者】鄭琦

【通訊員】閔輝 餘彥軍 鄭小濤

【作者】 鄭琦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