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8年耗資1000億,世界最聰明大壩問世,發電量相當於2個三峽
老子有云:“水利萬物而不爭”,水確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資源,利用得好就能使其為民造福,惠及子孫。
中華勞動人民的治水之路也伴隨着上下五千年歷史:舜帝時代有大禹治水,帶領人民與洪水搏鬥,終於度過困難。
戰國時期有水利家李冰修築都江堰,將河水分流終於減輕水患。今人更加智慧,將科技運用到水利工程為民造福。
1994年開始動工,耗時十二年的三峽大壩就是一個舉世矚目的例子,集防洪、發電、航運和供水功能於一身。
總裝機容量22500MW,年發電量1000億度,支撐起全國2.5%的發電量,是當時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而今卻有一個大壩,投資將近一個億,被稱為世界最聰明大壩,比三峽還要強!
投資1000億,建成世界級巨型水電站
除了三峽水電站,我國近幾年還在建造一個更為宏偉的水利工程——烏東德水電站!烏東德水電站位於金沙江河道上游,地處四川雲南交界之處。
水電站名字來源於烏東德鎮,其位於祿勸縣境北部,在彝語中有豐收的意思。
可卻事與願違,全鎮居住着漢族和彝族等六個民族,總人口一萬七千多人,由於受金沙江和兩條河流的切割,加上並沒有良好的農田水利設施,全鎮長期乾旱缺水,更別提糧食豐收了。
金沙河位於長江上游,全長3500公里,是我國最大的水電基地,可供開發的水能資源高達1.2億千瓦。
國家勘探決定在金沙江沿線修築溪洛渡、白鶴灘、向家壩、烏東德四個梯級水電站,其裝機總容量達3850萬KW,年發電量可達1890億度,相當於兩個三峽。
而作為最上游的梯級水電站,烏東德水電站的前期勘探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該水電站的開發權在2002年歸到三峽集團。
十一五時期國家開展了大量烏東德水電站的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終於於2010年通過建設方案。
項目已於2012年開工建設,2014年工程截流,規劃2020年投產發電。
項目總投資約1000億元,是我國繼三峽、溪洛渡之後的第三座千萬級水電站,也被稱為“第三個三峽”。
今年6月29日,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正式投產發電,總書記親自作出重要指示,要穩定高效推進後續建設工程,將其打造成世界精品。
創新驅動,打造世界“最聰明”水電站
烏東德大壩為混凝雙曲拱壩,壩身泄洪,壩後採用水墊塘消能。
其中壩身分為15個壩段分開澆築,混凝土體積巨大,壩頂最高處達270米,而三峽壩頂也只有185米。
整個拱形水壩厚高比只有0.19,其施工難度就在於大體積混凝土澆築温度的控制。
烏東德地處乾旱之地,炎熱乾燥,於是施工團隊進行了建築材料上的創新,對混凝土原料不斷篩選,最終選取低熱水泥混凝土,開創了世界建築史的先河。
除此之外,該水壩的建築還採用很多技術革新,應用了很多“雲監工”。
比如,在澆築過程中,工人只需通過混凝土中埋藏的温度計並運用壩拱的智能檢測系統就能全方位的實時感知大壩温度;通過埋藏的冷卻水管再運用智能通水系統自動調控水量,冷卻混凝土。
這一過程充分展現了中國建造領域智能技術的最高水準,烏東德大壩也因此被譽為世界上最聰明的大壩之一。
因為烏東德水電站裝機容量巨大,電站出線場也面臨着許多困難,線怎麼接,短路怎麼辦,場地不夠用怎麼辦,這些都是問題。
技術人員沒有采用常規的方案,而是針對烏東德地理位置和存在問題問題設計出最佳方案。
此外,為解決施工中遇到的難題,提高工作效率,團隊還創新出左岸導流洞進口圍堰爆破拆除、泄洪減振水彈性模型等技術。
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為烏東德水電站的順利投產和可靠運行起到了關鍵作用。
注重民生,水壩建設背後的温度
由於烏東德水壩位於四川和雲南交界處,此次大型施工涉及到兩個省共3.2萬百姓移民,政府修築24個安置點。
移民們有很多人原本住在山谷中,房子都是土坯房,交通也極不便利,下山採購物資運費比買東西的錢還高。
這次移民讓他們徹底搬出了大山,不僅享受到了東西送到家的交通便利,子女教育,醫療也都得到了保障。
其中3000多名建卡貧困户也得益於政府的補貼和良好的居住環境而順利脱貧。
此外,烏東德水壩的建立還給附近地區帶來了許多經濟增長。據估計水壩建設是最多有7萬餘名員工,充分帶動了當地的就業。
該地日後還可以充分發展文化旅遊、現代物流、水產養殖等行業,更好地實現經濟建設。
“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建造一座舉世矚目的水壩,更重要的還是水壩後的民生温度。”負責人姚軍如是説。
如今我國的化石燃料發電仍佔大部分比例,而隨着能源不斷被開採,可利用的化石能源越來越少,且煤炭的燃燒給環境帶來惡劣影響:酸雨毀壞植被,廢氣污染天空,還給人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
這時就亟待清潔能源的開發,水能作為可再生能源,且對環境衝擊小,發電效率高達90%以上,將為我國的能源問題帶來福音。
水壩可以防洪,這在洪澇成災的今年也將起到不少作用,此外還可以航運、為周邊地區提供灌溉及旅遊,水產養殖等作用,帶動經濟增長。
烏東德水電站今年即將建成,正式投產後也將惠及千萬家庭。
中華民族從艱苦的與水斗爭到疏通水、治理水,再到如今的用水發電,我們見證的不只是水利事業的發展,從都江堰到三峽再到烏東德大壩,我們看到的也不止建築行業的鉅變。
我們體會到的是科技的進步,理論的創新,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更是國家的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