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澄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從今年年初至今,澳大利亞政府的反華排華“小動作”不斷,致使澳中關係驟然緊張。最近,澳聯邦警察和情報機構又以所謂“私通中國”和“為中國滲透澳大利亞”為由,對澳新南威爾士州(以下簡稱“新州”)工黨上議院議員莫澤爾曼的私宅實施搜查。
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該事件絕非單一孤立的存在,而是澳政府持續升級與華對抗舉措的一部分,是澳國內反華排華勢力打着“反外國勢力滲透和干涉內政”的旗號,對本國友華人士實施的政治迫害。此舉不但會助長澳國內各階層對華非理性行為,更將給澳中關係的長遠發展蒙上陰影。
莫澤爾曼
澳借疫情全方位升級與華對抗
首先,澳方漠視中方援澳善意舉動,無端質疑指責中方抗疫成果。在澳中關係深陷風波的背景下,中國政府仍以大局為重,向澳方出口1000萬個病毒檢測試劑盒,使後者的檢測能力提高近20倍。但澳方對此熟視無睹,執意要求對病毒起源發起所謂“國際獨立調查”,公開對中國抗疫舉措和信息公開透明度提出質疑。澳國庫部長甚至揚言不會在健康與經濟之間進行妥協。
其次,以“反滲透與干涉”為由,政治迫害澳友華人士。作為新近發生的議員“被抄家”事件的主要參與方,澳情報機構聲稱這是該國自冷戰以來“前所未見”的一次調查。澳總理莫里森宣稱外國干涉的威脅是“真實的”,採取行動更是“必要的”。相對於政府高層的“言之鑿鑿”,澳國內反華媒體給莫澤爾曼羅列的“罪證”卻顯得滑稽可笑、難以服眾。與此同時,該議員在今年3月就曾因撰寫肯定中國抗疫工作的文章受到批評,被迫辭去在新州上議院的公職。
澳總理莫里森
第三,澳政府反華排華負面效應向民間下沉,刺激澳民眾對華不理智行為。據悉,長期具有辱華傾向、支持“港獨”勢力的昆士蘭大學學生帕夫盧,竟以“安全受威脅”為由,公然投訴中國駐澳外交人員,並將自身被停學的理由歸咎於中國。
多重因素致澳淪為反華“急先鋒”
澳政府近期加大對華抹黑、造謠與誣衊力度,是歷史與現實、內部與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其一,澳右翼媒體對華報道立場極度偏頗,公然配合澳政府捏造、散佈反華虛假信息。早在疫情暴發前,《悉尼先驅晨報》、《時代報》等媒體就曾炮製所謂“中國間諜案”,妄圖營造“中國陰謀論”的論調;疫情期間,澳第九頻道《60分鐘》欄目發佈虛假信息,在將新冠肺炎稱作“中國製造”的同時,罔故事實真相,刻意渲染台灣當局的抗疫“成績”;在議員“被抄家”事件中,該欄目無視正常司法程序,玩弄“未審先判”的把戲,企圖坐實莫澤爾曼“通中”的“罪證”。
其二,美暗中支持,對澳國內反華排華情緒推波助瀾。基於歷史原因,美澳同盟具有不對等的鮮明特徵,澳對美在政治和軍事上的依賴,恰好可以解釋新冠疫情在美大面積暴發之際,澳政府調轉對華温和輿論導向,與美一道向中國發難。此外,美官方機構通過暗中資助澳智庫和媒體的方式,試圖影響其對華政策取向,甘當遏制中國的“馬前卒”。
長期負面影響不容小覷
在人文交流層面,一方面,澳政府對本國“知華友華”人士的盲目打壓,將極大壓縮該羣體在澳國內輿論發聲空間,不利於政府出台理性、客觀、全面的對華政策。另一方面,反華排華效應在澳民眾中加速發酵,惡化當地華人的生存環境。據澳媒統計,今年四月至今,該國已發生近400起反華事件,部分華人甚至受到言語與行為上的雙重攻擊。
應當看到,在澳政府升級與華對抗,反華排華舉措層出不窮的背景下,該國部分有識之士仍呼籲政府保持獨立自主的對華接觸政策,將圍繞兩國關係的辯論控制在理性範圍之內,謹防被國內外激進政治勢力挾持。
總而言之,唯有澳方秉持相互尊重、平等對待的原則,迴歸理性、客觀的對華政策主基調,才能確保中澳全面戰略伙伴關係行穩致遠。(責任編輯: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