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工作很忙,週一到週五從早工作到晚,本來在家呆的時間就不多,回家吃晚飯洗個澡倒頭就睡,更別談和兒子相處了。
兒子好不容易放假了,想週六日和老陳去爬山,老陳總是搪塞兒子:“爸爸今天累了,下週一定去!”就這樣,拖到兒子開學,老陳也沒抽出時間和他去爬山。
兒子和老陳鬧情緒了,老陳先是疑惑。接着,上一天班累了,飯桌上兒子不理自己,老陳火了,對兒子發怒道:“我天天辛苦上班給你吃最好的穿最好的,你還想要什麼?”兒子哇的一聲哭了:“我只是想和爸爸去爬個山。”
老陳沉默了,原來孩子想要的就是簡簡單單的陪伴,而自己在這方面卻總是顯得異常“吝嗇”,老陳感覺非常慚愧。
看完老陳和兒子的故事,爸爸媽媽不妨先思考幾個問題:你已經多久沒陪孩子出去痛快地玩一天了?多久沒坐下來聽孩子分享學校的開心事了?多久沒和孩子談過心了?
其實,孩子想向父母要的並不多,但父母有時總是搞不清孩子的需求,在許多簡單的事情上顯得非常“吝嗇”。
其實,這樣的“吝嗇”看起來是小事,久而久之,不僅疏遠了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還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實際上,是害了你家娃!
孩子向你請求的這3件事,爸媽別吝嗇
1)説愛我
許多父母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特別是父親。我們常説父愛深沉如山,對於許多父親來説,對孩子説一句“我愛你”簡直比登天還難。
父母到那時意識到自己的“吝嗇”為時已晚,因為孩子的心門早已經對你關閉,不再願意與你溝通交流。
2)陪陪我
很多家長覺得給孩子買最喜歡的玩具就足夠了,但事實上,孩子最想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而已。如果父母對於自己的時間非常“吝嗇”,甚至多次拒絕、推脱孩子的請求。
年齡比較大的孩子可能會認為自己給父母給父母帶來了困擾,從而減少與父母的交流;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可能會產生這樣的想法:爸爸是不是不想和我玩?媽媽是不是不喜歡我了?這樣的想法非常不利於父母和孩子關係的建立。
3)放手吧
如果孩子請求父母“給我點時間和空間”,請不要拒絕。有時候父母對於一些事情過於心急,比如孩子不能按時完成任務時,父母總是出於着急而催促孩子,有的父母索性替孩子做完了。
其實孩子的思維和行動慢一點,他們只是需要多一點時間。有的時候孩子可以獨立完成一些事情,但出於父母的不夠信任或過度關心,孩子們失去了應有的時間和空間。
一些父母可能認為,只是一件小事,不會造成多大影響。但是這樣的心理一直作祟,久而久之,孩子會養成依賴父母的心理,不利於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
由此可見,有些“吝嗇”看起來是小事,實際上對親子關係和孩子成長不利。
“捨得”對孩子做這三件事,更有利於他們成長
表現出對孩子的關心其實很簡單。
問候孩子。下班後問問孩子,今天有什麼新鮮事,孩子就會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在意。
學會傾聽。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時不要打斷他們,做一個傾聽者,孩子會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了,從而更願意與父母展開進一步交流。
支持孩子。這是為了讓孩子明白,遇到問題要勇敢,爸爸媽媽永遠在你的身後支持你,孩子的安全感爆棚,也會對父母更加信任。
2)多點陪伴
父母工作再忙也不能忽視與孩子的溝通。首先理解孩子的需求,接着向孩子解釋原因,請求孩子的諒解。家長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多創造與孩子相處的機會,與其多玩會兒手機,不如多陪陪孩子。
3)學會放手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總是要經歷無數次放手。要學會放手,首先要學會信任孩子,相信孩子能行。
另外,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在不出問題的前提下,不要過多幹涉他們的想法,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幫助孩子成為有主見、會獨立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