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 年1 月9 日,喬布斯在Macworld 2007 上親自發布了iPhone初代,iPhone伴隨着一代人的記憶,走過了十年光陰。
當硅谷的喬布斯拿出一台大屏觸控手機,或許不會有人想到:大洋彼岸的中國即將迎來由智能手機和3G網絡引領的移動互聯網浪潮;11億低頭族生活方式發生顛覆性改變;一批科技大佬趁移動互聯之風扶搖直上,雄踞世界財富榜首。
回到初代iPhone誕生的2007年,中國的科技大佬是怎麼度過的?
那一年,國內互聯網企業掀起第三波上市熱潮:完美時空登陸納斯達克、金山在香港聯交所掛牌、巨人網絡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阿里巴巴B2B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中國互聯網公司的股價總市值膨脹到近700億美元;
那一年,騰訊、百度、阿里巴巴市值先後超過100億美元。中國互聯網企業躋身全球最大互聯網企業之列;
那一年,馬雲險因經濟危機錯過上市;那一年,雷軍從金山辭職;那一年,劉強東為“借錢”一夜愁白了頭……
馬雲:趕在金融危機前上市
2007年1月,在瑞士達沃斯峯會上,出現了一種聲音:金融危機要來了。
這則消息作為對未來經濟發展局面多元判斷中的一種,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重視。而參加此次會議的馬雲,卻將它記在心裏,他把這個判斷與公司上市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並透露出阿里巴巴要考慮上市了。
從達沃斯峯會回來後,馬雲開始着手準備B2B業務的上市。之所以單獨選擇B2B業務上市,而不是集團整體上市,在馬雲看來,那時電子商務在中國才剛剛開始,需要三五年的基礎建設,整個集團集體上市,無論對資本市場的壓力,還是員工的動力,都會受到影響。選擇B2B業務單獨上市,其他公司也能有比較好的發展空間和資本空間。
數月之後的11月6日上午10點,阿里巴巴B2B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開盤價30港元,比發行價13.5港元上漲122%。收盤39港元,暴漲192.59%。
在上市之前,馬雲團隊對認購的預期是400億美元。意料之外的是,第一站在香港路演後就募集到360億美元,到新加坡之後達到了600億美元,最後到紐約已經募集到1800億美元。
見此情形,有人建議將最初定在12港元的發行價調到24港元。當晚,馬雲便召集團隊開會,告訴他們要在誘惑面前學會説NO。最終他們將發行價定在了13.5港元。
意料之外的事再次發生了。上市當天,阿里巴巴市值達到驚人的260億美元,阿里巴巴也一躍成為全球第五大互聯網公司,僅次於Google、eBay、雅虎和亞馬遜。上市兩個月後,每股最高價達到了41.8港元,阿里巴巴迅速成為港股“新股王”,成了彼時國內外媒體筆下“中國最賺錢的”互聯網公司。
對於這樣的成功,馬雲則表現得十分低調謙和。在一次媒體採訪中,馬雲將成績歸功於幾千人堅持奮鬥8年的結果,歸功於時機和運氣。
2008年,金融危機真的來了。如果再晚幾個月,阿里巴巴基本就與上市無緣了。我們很難清晰地描述,2007年B2B業務的上市對阿里巴巴集團的推動,但在金融危機期間,募集如此大的資金額度,為日後淘寶的發展和阿里雲計算的部署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雷軍:黯然神傷之時毅然辭職
同一年上市的,還有金山軟件。
彼時金山軟件的CEO,就是昨天剛在發佈會上説過那句“哪一個更好,你們明天看蘋果”的雷軍。
武漢大學求學期間,雷軍讀完《硅谷之火》後,對書中描寫的像神一樣偉大的喬布斯,心馳神往,“想像喬布斯一樣辦一家世界一流的企業”的種子從此埋下。
1992年底,雷軍與香港金山公司創辦人求伯君相識,兩人都有程序員情節,一見如故,求邀雷加盟金山。不久雷離職下海,組建金山北京開發部,開始追逐自己的喬布斯夢想。
1999年,雷軍升任總經理後,金山有了很大進步。雷軍擔任金山公司總經理之時,馬化騰、丁磊等人剛從學校結業到電信局上班,李彥宏還在美國唸書,周鴻禕也才加入工作,馬雲籌辦中國黃頁在北京到處碰壁。
2007年10月16日,金山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眾人歡呼雀躍,雷軍卻黯然神傷。
他發現同伴自己16年、5840天日夜奮鬥的青春,只換來6.261億港幣的市值,這與同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天差地別,離2005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百度也是十萬八千里。眼看着比自己出道晚的小兄弟們功成名就,雷軍不服氣。
經反覆申請,兩個月後,金山公司主席求伯君和天使投資人張旋龍,及大股東聯想領導同意雷軍辭職。
從2007年離任金山CEO後,雷軍開始以“業餘”投資人的身份,投出尚品網、拉卡拉、凡客誠品、多玩、樂淘等十多家新鋭創業公司。
三年“修行”,雷軍已成為中國最成功的天使投資人之一。但這並非雷軍的理想事業,“像喬布斯一樣辦一家世界一流的企業”的信念從未遺忘。
那一天是2009年12月16日,距雷軍離開金山有兩年之久,他對自己説,“開始幹吧”。2010年4月,小米科技誕生。
劉強東:為“借錢”一夜愁白了頭
2007年那段時間,劉強東和他的京東嚴重缺錢了。
通過一名京東用户的介紹,劉強東和今日資本徐新有了第一次照面。彼時的劉強東其實已經和一個人民幣基金簽了合同,該基金答應要投他五百萬人民幣,但投了一百萬就不投了,因為京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再向徐新開口時,劉強東加價了,表示要“借”250萬美金,稱自己想做“中國第一、世界前五”的零售商。
徐新給他的回答是,“兩百萬哪夠,給你一千萬美金。”第二天,徐新便“抓着”劉強東坐早班飛機飛到上海跟徐新的合夥人見面,當場簽署了框架協議。在2007年3月和8月,今日資本分兩次向京東注資共1000萬美元。
此後接受採訪時,徐新回憶起2007年初見劉強東時的情形,“當時劉強東的電腦上寫着‘只有第一沒有第二’,他説他大學就開始創業,我們覺得大學創業的人比較容易出人頭地,因為這種人第一要有點膽,第二他得管幾個人,有點管理能力。我當時覺得這是一匹千里馬。”
千里馬有了伯樂的賞識,本可以跑得更快。可當時的京東正處於飛速發展期,1000萬美元很快就彈盡糧絕。到2008年10月想再拿錢時,正好遭遇金融危機。
劉強東和助理有半年跑着見40多個VC,最多一天見過5個VC,然而沒有人願意掏錢給一個不知何時能盈利的企業。當時京東如果再拿不到錢,只能過橋貸款,每年利息是20%,相當於放高利貸。
這個時候,徐新再次站了出來,和幾個機構為京東尋求新一輪融資,許諾融2億美金,大家喜出望外,結果見了十幾個投資人,都不肯投。
金融危機下恐慌情緒蔓延,京東估值從2億美元降到1.5億美元,降到8000萬美元。
最終今日資本追加800萬美元,雄牛資本投資1200萬美元,京東共融2000萬美金。當時艱難的融資經歷讓劉強東“一夜白頭”。徐新也因此被稱為,劉強東背後的三個女人之一。
如果沒有2007年的雪中送炭,那麼京東恐怕也難逃2008年的金融危機。
結語
如今,馬雲正向着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邁進,雷軍要以提前蘋果一天發佈手機向世界宣告技術的先進性,劉強東也擺脱了多年虧損的帽子,攪動BAT格局。
十年,我們享受着互聯網時代帶給我們的便利。與其説,科技改變生活,不如説,時間改變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