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印度在某些方面表現的頗為活躍,導致坊間有關“3D打印”的調侃説法一度引發熱議。其實,印度近段時間的自信心爆棚絕不僅僅體現在邊境問題上,據印度《經濟時報》發佈的消息,新德里方面已經正式通過了6艘印度國產核動力攻擊型潛艇的未來規劃,而在其具體的計劃當中,這6艘攻擊型核潛艇將會在未來10年之內成功下水。這樣一個消息,對於素來以建造緩慢、技術落後的印度軍工而言,真的是份切實有效的計劃嗎?
其實在此之前,印度所謂的首款國產核潛艇“殲敵者”號已經成功建造兩艘。然而,這款09年就已經成功下水的“先進的國產”核潛艇直到2016年才實現正式服役,直到兩年以後,這款“神秘的國產”核潛艇才正式露面,實行所謂的“威懾巡邏”。這也就意味着,印度國產核潛艇的下水和服役速度其實與其所謂的自主研發的國產航母不相上下。當然對於這樣一個答案,作為我們來説,其實並不意外,畢竟那個國家是“日飲恆河水300杯” 的印度。
當然,對於印度首款國產核潛艇相關數據完全有必要與之進行對比,根據已經公開的數據顯示,我國國產第1代092型戰略導彈核潛艇其排水量為8000噸,共可以攜帶12枚的潛射彈道導彈。而印度海軍於2016年正式服役的所謂國產核潛艇水下排水量約為6000噸,僅可以攜帶4枚潛射彈道導彈。但是,儘管相關數據並不出彩,但在此之前,印度核打擊力量只有陸基彈道導彈和可以攜帶核彈頭的戰鬥機,但是伴隨着這款核潛艇的服役,意味着印度正式成為三位一體核打擊俱樂部的成員。
不得不説,印度為了擁有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可謂是費盡心機,苦心積慮。在近些年,出於國際安全形勢的變化和自身戰略的考量,中美英法等核大國均開始大規模的縮減核武領域的軍費開支,但唯獨印度自從2003年正式宣佈打造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戰略計劃以後,核領域軍費開支連年增長。出於自身實力的不濟,儘管陸基和空基核打擊能力已經頗具規模,但海基核打擊能力卻停滯不前。但是,由於戰略核潛艇由於其隱蔽性強,戰場生存機會大,使之成為二次核打擊能力的核心力量。出於這一考量,更使新德里堅定了開發國產核潛艇的決心。
既然提到核潛艇,那麼其配套的潛射導彈也絕不能忽視。就在今年1月19號,由印度國防軍工部門所主持研發的K-4型潛射彈道導彈正式試射成功,這款射程可以達到3500公里的彈道導彈實際上可以稱之為印度海軍有史以來第1款真正意義上的潛射彈道導彈,更重要的是,由於這款導彈可以攜帶核彈頭,所以成為印度核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但是實際上,由於其有限的有效射程,其根本無法稱之為洲際彈道導彈甚至是遠程彈道導彈,所以所謂的核反擊能力也十分侷限。
另一方面,由於印度處在南亞次大陸這一特殊的位置,導致其所發射的潛射導彈最多可以延伸到中東或者東南亞地區,對於其他周邊區域並不能造成有效威脅。但是,印度此次突然公開宣佈6艘攻擊型核潛艇的建造計劃,也是在向全世界表明自己發展海基核力量的充足信心和堅決態度。另一方面,印度近些年常態化擴充核潛艇質量與數量有着十分現實的戰略考量,那就是一旦與北方鄰國最終交惡,爆發戰爭之時其核潛艇完全會通過馬六甲海峽,最終威脅我方國家安全。但是,有一點印度必須要清楚,想要壯大自己的國防力量,單純的靠砸錢買裝備可能遠遠不夠。一旦某天“3D打印”真正出現之時,僅僅依靠萬國牌裝備和趴窩的國產航母恐怕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