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已經2020年了,沒想到,還有人老拿這個説事兒——
生育。
前幾天舞蹈家楊麗萍在抖音發佈了一條視頻,拍的是她在自家火鍋店吃飯的場景。
61歲的她,還能保持這等氣質和容貌,説一句“仙女”毫不為過。
本是其樂融融的氣氛,但總有好為人師的人,上來就按頭説人“失敗”——
但,這顯然不是語言修飾不到位。
而是思想的面兒太窄,看這居高臨下的妄斷:“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
我就納悶兒了:怎麼,楊麗萍還成失敗者了?
萬物生靈中,和楊麗萍最有緣的,是孔雀。
把舞蹈當做畢生所愛的楊麗萍,對婚姻沒那麼嚮往。
她結過兩次婚,最終都以分離而告終。
第一次的結合,出於“需要”。
因為對方需要婚姻、需要家庭,所以她和他結婚。
就像《肖申克的救贖》裏那句話:
有的鳥兒,天生是關不住的。
楊麗萍這隻孔雀,終究要飛走。
飄飄不是説,一切婚姻都是牢籠。
也不是説結了婚的楊麗萍,舞蹈事業就會因此而耽誤。
而是有些人,尤其是那些天生追求極致自由的人,很難被一份契約、一條所謂的“倫理”,限制住。
婚姻對她來説,是關係,不是歸屬。
她當然也有愛。
但她的愛,恆遠博大。
可以跨越物種,甚至跨越生命。
她説自己的初戀,是一隻鵝。
她戀過人,水,山物。
而永恆的情人,還是舞蹈。
怪就怪在。
哪怕當事人並不介懷,卻總有人強行認為她在“故作灑脱”。
沒有子女是你最大的遺憾,只是你不敢承認而已
像飄飄這種未婚未育的,簡直沒有身份和他們討論這個問題。
十之八九,就會被“你懂什麼,你還沒有生過”反駁回去。
但,沒結婚、沒生育,就沒有發言權嗎?
當然不是。
我是女性啊。
我當然有權評價。
楊麗萍遭受的輿論,像一枚引線,點燃了娛樂圈不少聲援的聲音。
戚薇。
生育工具?!我們早就不是了!
陳數。
—女人的價值,就是用來生兒育女嗎?
—不是!
莫文蔚,50歲未育,並且不打算生孩子。
丈夫對此非常支持,只要她開心就好。
我都沒有把“當媽媽”這個項目
放在我的規劃裏面
可能有人會説,這些例子,都是事業成功、經濟實力過硬的女明星。
換成其他人,誰有這底氣?
確實,不管是楊麗萍,還是陳數、莫文蔚等人,都擁有足夠的物質條件,既能做到把人生意義寄託在工作上,也有豐厚的財富作後盾。
但,難道只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女性,才擁有不被羞辱,自由選擇婚戀、生育的權利嗎?
當然不是。
不管你的人生有多普通,甚至,有多落魄,你都有權利選擇結婚與否、生育與否。
因為人生的價值,並不是通過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來斷定。
在傳統觀念和社會文化看來,因為女性擁有生育能力,就把女性與生孩子完全等同。
甚至認為:女人不僅都理應生孩子,女人還都理應想生孩子。
似乎,女性生來就必定為生育孩子而活。
這種説法太荒謬。
TED演講《女性理應生孩子?》裏反駁得暢快:
女性能孕育新生命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但要説這就理應是她的所求
那跟説女性的存在毫無意義沒什麼區別
生育孩子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它的存在,不是為了完成一件任務,物化一個人。
而是,它是你和世界建立的,純粹的、與功利無關的情感羈絆。
養育一個孩子,對另一個生命付出毫無保留的、完全信任的愛,陪伴他慢慢長大,豐富生命體驗,才是生育真正的意義——
以前不理解
為什麼説女性有孩子才完整
我覺得自己挺完整的,過得挺好的
等你有了孩子之後
她開啓了一個你另外的世界
那是一個對你來説
未知又很神奇的世界
它涉及到經濟能力,能不能養活你的孩子,能不能保證為你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它也涉及到責任,是不是已經做好了為人父母的準備。
我覺得人生特苦
我可以去承擔那個痛苦
我知道一個孩子他如果成長
他也應該受苦
但是我不忍心
在説出“錯誤”“失敗”這些詞之前,應該先洗清自己生育的功利心,認真思考一下,生育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而人生的價值是什麼?
又是否一定要跳過自我,靠孩子實現?
生而為人,要先把自己活明白。
自己想追什麼,已追到了什麼,還可以再創造什麼?
把所有寄望和包袱都丟給孩子,那大概才叫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