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農民嫌棄,抓到後用來餵鴨子,如今60元一斤,遇到要珍惜
在南方這個季節晚稻也早已經收割了,因為秋冬季節降雨少了,這個時候的水稻田裏基本也沒有水了。而農民也沒什麼農活了,有些農民就會去水田裏面挖泥鰍、抓黃鱔。這些魚類在冬季的時候都是藏在泥巴下面,並且也因為天氣冷而變得不活躍了,有經驗的人就很容易找到它們。在小時候這樣的事情沒少幹,一下午就能挖到小半桶。早上去趕集,發現有人在售賣一種超大號的“泥鰍”,細問一下價格嚇了一跳,他説要60元一斤。什麼“泥鰍”要這麼貴呢?仔細一看才知道原來它並不是泥鰍。
刀鰍魚估計很多的南方朋友都是比較熟悉的,不少人也和筆者一樣,曾把它當成泥鰍。有些地方也叫它鋼鰍、石錐,學名叫中華刺鰍。這是一種過去在南方很常見的淡水魚,它之所以叫“刀鰍”這個名字,一方面是它長得很像泥鰍,不仔細看就會被誤認為是泥鰍。但是在它的背上卻有鋒利的倒刺,就像小刀片一樣,如果去抓它就很容易被刀鰍背上的刺劃傷。
在過去農民普遍對刀鰍沒有什麼好感,抓到以後要麼是直接扔掉了,要麼就是把它帶回家之後剁碎了餵鴨子。鴨子可喜歡吃這種魚了,不僅個頭長得快,而且下蛋又多有大。刀鰍和泥鰍不同,泥鰍白天基本都是在泥巴里面藏起來的,但是刀鰍卻是一種淡水魚,主要是在河流、小溪、湖泊中常見。以前農村的刀鰍魚比較多,去撈魚、釣魚的時候,經常能抓到不少。但是當時很少有人吃刀鰍魚,一方面是這種魚都是骨頭也沒什麼肉,背上還有倒刺,去抓它很容易受傷。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當時少有人吃刀鰍,很多人還説這種魚不好吃,沒啥營養。
其實這都是對刀鰍魚的誤解,有些人就是因噎廢食了,然後就排斥刀鰍魚。如今刀鰍魚的身價可是暴漲了,野生的市場價能賣到60元一斤。這是因為刀鰍的營養價值很高。俗話説“天上斑鳩,地上泥鰍”,可見泥鰍的營養價值是很高的,但是刀鰍的營養價值要比泥鰍還要高,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成分,並且在口感方面也要比泥鰍高。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現在刀鰍非常少見了。數量少了,價格也就貴了。刀鰍對水質要求比較高,一般是在生活於多水草的淺水區,尤其是適宜在弱酸性的軟水種,並且主要是以小型無脊椎動物和部分植物為食。可是農村的好些水源地都乾涸了,還有些也受到了污染了,因此刀鰍的數量也就越來越少了,價格一年比一年貴。由於刀鰍經濟價值高,現在也有人工養殖,在市面上售價雖然比野生的便宜,但是也要三四十元一斤。
在你的家鄉還有刀鰍嗎?聽説釣魚的人也偶爾會遇到,這種魚是肉食動物,也常來鬧鈎的。遇到可要珍惜哦,現在已經不多見了。(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