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不斷進步,重男輕女的意識逐漸淡化。在現實生活中,生了兒子的家庭普遍經濟壓力很大,而生養女兒的父母負擔就會小一些。加上女孩比男孩聽話懂事,孝順細心,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想要生女兒了。
近日,網上一篇帖子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發帖人是一位年輕的媽媽,她在文章中説到自家的女兒和爸爸的關係非常要好,不僅每天上學放學要爸爸接送,就連晚上睡覺也要爸爸陪着,因為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自己對女兒要求比較嚴格,而爸爸就十分慣着女兒,會盡力滿足她的各種要求。説到這裏我們看出媽媽其實心裏是有點不平衡的,但對於女兒依賴爸爸也很欣慰。
其中她講了一件最近發生在家裏的事,並且還上傳了照片。事情是這樣的,一天爸爸和朋友出去吃飯,凌晨才回家,而且喝的醉醺醺的。到家後就搖搖晃晃的進了衞生間,趴在馬桶邊吐,還一邊喊着我沒醉,繼續滿上。媽媽前幾天本來就因為喝酒的事和爸爸吵了一架,這次更生氣了,便轉身回到屋裏睡覺去了,沒有管爸爸。
這時,熟睡中的女兒聽到聲響,知道是爸爸回來了,便不顧媽媽的阻攔,連拖鞋也沒穿的跑出卧室。走到客廳發現爸爸竟然趴在在衞生間地板上睡着了。就急忙跑過去給爸爸倒了一杯熱水,一邊抱着爸爸,一邊心疼地問:“爸爸,你怎麼了,快起來,地下涼。”從照片中我們能看到小女孩真的是使出了全身的力氣,才將爸爸扶到卧室。
看到這裏,很多網友一邊説真羨慕能有這麼孝順的女兒,一邊埋怨自己家的兒子淘氣不聽話。其實,生女兒還是生兒子都是一樣的,女兒更細心體貼並不代表兒子就一定不會心疼父母,孩子是否孝順關鍵在於家長的教育。
那麼培養出一個孝順的孩子有哪些方法呢?
一、言行身教,給孩子做好榜樣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張梅玲教授曾説:父母的行為習慣就是孩子學習的一本教材。父母的家庭教育對孩子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不僅要通過語言讓孩子知道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還要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表現出來,讓孩子知道孝順到底是什麼,又是如何表達的?
比如父母可以經常讓孩子給老人打電話問候,或者節假日去拜訪,共進晚餐等。只有在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中讓孩子感受到孝順的重要性,才能培養出一個孝順的孩子。
二、讓孩子學會尊重長輩
想要孩子孝順懂事的前提是要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付出,知道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父母辛苦打拼得來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父母的關心照顧也不是理所應當的,要對父母懷有感激之心。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發自心底的尊重父母,心疼父母,自然就會變得孝順了。
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可以多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禮節,比如不能直呼長輩大名,吃飯要先等長輩動筷等。這些看似是日常不起眼的小事,但卻在無形中影響着孩子的一生。
父母也可以陪孩子看一些相關的兒童繪本,生動有趣的語言圖畫更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模仿的同時也就養成了孝順的好習慣。
所以,父母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看待子女的區別,不一定女兒就孝順,兒子就不關心父母。其實每一個孩子都一樣,只不過在人類的演變過程中,性別表現方式出現了分化,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加細心會照顧人。孩子都是父母的期望與生命的延續。父母懂不懂得培養和教育方式的正確與否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