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軍事)一個“可以託付生命的人”——記“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毛青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綜合

  新華社重慶8月3日電題:一個“可以託付生命的人”——記“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毛青

  李清華、羅曉、左勝男

  醫者仁心,兵者勇武,黨員無畏。

  在抗擊非典、禽流感、埃博拉、新冠肺炎最前線,有一個被患者、同事和戰友稱為“可以託付生命的人”,他就是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病科主任毛青。

  一次次參加非戰爭軍事行動,一次次直面疫情逆行,毛青一次次聞令而動。

  (小標題)“有多少人出征,我就負責把多少人帶回”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毛青就早早做好了準備,把軍裝捲進行囊。

  大年三十凌晨,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接到抽組醫療隊命令。毛青隨後接到電話,“任務來了,馬上就要走,你看誰去好?”沒等電話那頭説完話,毛青就説,“那肯定我去!”

  “我請戰”“讓我來”……隊伍中,黨員、軍人都站了出來。人羣中,也有人擔心、緊張、焦慮……

  “有多少人出征,我就負責把多少人帶回!”毛青鏗鏘有力的話語,似重錘敲響戰鼓,撞擊着每個人的心扉,增強了隊伍迎戰的決心信心。

  與高危污染物、烈性傳染病打交道30多年,毛青説這句話,是有底氣的——

  2003年非典肆虐,毛青所在感染科收治5名非典病人,他一面指揮診治,一面指導全校防控工作,直到疫情結束;

  2014年,毛青主動請纓,帶隊赴非洲執行援助利比里亞抗擊埃博拉疫情的醫療任務。利比里亞當地醫療條件差、缺少輔助檢查工具,感染風險高。毛青和其他感控專家一起,不斷優化設計防護流程,為在異國抗疫“打勝仗、零感染”上了“保險”;

  ……

  這次抗擊疫情,他與戰友們又一次義無反顧地登上飛機,奔向武漢抗疫一線。

  (小標題)“打勝仗,永遠是解放軍的標準”

  “打勝仗,永遠是解放軍的標準。”在武漢抗擊疫情的日子裏,毛青經常用這句話激勵戰友。

  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為實現“零感染”目標,毛青和戰友們實地瞭解診療環境後,進行科學設計與防護、制定工作規範流程、明確醫務人員分組,帶領戰友爭分奪秒,終於在48小時內整體接手兩個病區,當天收治確診患者72人。

  轉戰火神山醫院,在做好全院感控工作的同時,毛青主動請纓擔任綜合科主任。他帶領來自30多個單位、彼此陌生的科室成員“開荒”病房、組裝病牀、搬運物資、調試設備,馬不停蹄安排值班、熟悉方案,逐個流程、逐個環節演練把關。不到半天,他們就開科接診。

  一次,一位年過八旬的老奶奶入院時,行走不便。毛青徑直走上前去,從救護車上將老奶奶抱了下來。此時此刻,如此近距離地擁抱患者,就是在擁抱危險。

  其實,同樣一幕在抗擊埃博拉時也曾出現過。在一次接收昏迷患者時,毛青毫不遲疑抱起患者頭部位置,與戰友一起將病人抬進“紅區”。

  時隔6年,再赴“疫”線,變化的是毛青制定了加強版防控標準和流程標準,不變的是,他仍然帶領醫療隊員第一個進入“紅區”,第一個接診觀察,第一個救治病人,始終保持着衝鋒姿態。

  (小標題)“醫者的目標,就是天下無疫”

  “抗疫不獲全勝就要戰鬥到最後一秒。醫者的目標,就是天下無疫。”毛青説。

  在抗疫那段日子裏,大家遇到疑難問題第一時間就想到他,經常電話接通就是:“毛教授,您能過來一下嗎?”前線的同事們説:“他像一個永不疲倦的人。”

  一次,毛青凌晨一點剛從火神山醫院回到駐地,隨後又趕往擬新建的方艙醫院,與同事們一起討論建設方案,凌晨4點回駐地休息2小時後,再去火神山醫院。

  有一次在通勤車上,同事給毛青讓座,他一反常態地接受了。“謝謝你!昨晚沒閤眼,確實想要眯一會兒。”原來,前一晚,他和卞修武院士團隊一起忙了一整夜。

  抗擊疫情的腳步不能減慢,對疫情防控的思考,毛青也從未停止。每天早班車上,毛青結合實戰經驗和研究成果,開設“巴士微課”給戰友們支招解惑。

  從抗疫一線返回工作崗位後,毛青很快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病患聞訊後,紛紛前來複診。

  “阻斷成功了,孩子上幼兒園時再檢查一下就行,你放心。”再三確認得到毛青的肯定答覆後,患者家屬終於放下心來。原來孩子媽媽患有乙肝,毛青為她成功實施了乙肝母嬰阻斷。現在孩子已經7個多月了。

  無論在戰友眼中,還是在病人心裏,毛青都被他們視為“可以託付生命的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