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竟做出如此肉麻表白,看到德國民調對中國好感上升

近日德國一份民調顯示,在全球抗疫的大背景下,德國民眾對美國好感大幅下降,而對中國好感度則有所上升。結果,這個德國自己完成的民調結果,居然也能被某些德國媒體強行“陰陽怪氣”了一番。

德媒竟做出如此肉麻表白,看到德國民調對中國好感上升

圖源:《德國之聲》新聞網

德國人對中國印象越來越好,對美國印象越來越差!”德國《明鏡》週刊19日稱,德國科爾伯基金會18日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美國在德國人中的形象大跌,中國則大升,尤其是德國年輕一代的“中國粉絲”越來越多。

調查顯示,超過1/3的德國人將中國視為歐洲以外的第一大夥伴。有36%的受訪者認為,與美國相比,同中國建立關係更為重要。而去年9月,這一數字僅為24%。與此同時,認為應首先同美國保持緊密關係的人已從去年的50%暴跌至37%。

調查稱,在18至34歲的德國人中,“中國粉絲”所佔比例最大。他們中將近一半的人(46%)對北京的好感高於華盛頓。因為對於德國年輕人來説,東方才是未來的力量。

對於上述調查結果,科爾伯基金會國際政治研究部主任米勒表示:“德國人對美國的疑慮不斷增加,大西洋兩端的政治決策者們都應該反思。”

《明鏡》週刊認為,美國在德國人心目中形象大降,主要是因為該國在疫情中的表現糟糕:總統口無遮攔,醫療體系不堪重負,失業人口增加……近3/4的德國人表示,疫情暴發後,他們對美國的看法已經惡化。相較而言,中國政府採取的措施給德國人留下深刻印象,使他們對中國的印象變得更加積極。

對此,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稱,中國已成為(德國)不可或缺的夥伴。該報還在報道中刊登了一張“廣東省向德國贈送防疫物資”的圖片。德國《世界報》也評論認為,上述調查表明在特朗普的領導下,美國聲譽已經受損,而中國對德國的重要性在不斷增長。

不過,上述的德國《法蘭克福匯報》、《世界報》,在後續的報道中卻對這個民調結果“並不認賬”。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的報道,《法蘭克福匯報》的國際政治版主編弗蘭肯貝格爾針對這一調查結果,發表了署名文章《德美、德中等距?你們是認真的嗎?》。

在文中,弗蘭肯貝格爾認為,德國民眾對美國的好感有所下降,是因為特朗普“奇怪的言行”,以及最近一系列針對德國的行動所導致的。但他認為,這種“厭美”情緒不會持續很久,只要美國總統換屆,情況就會改變。

除了把美德關係陷入低谷的鍋全扣給特朗普外,這位德國主編還莫名其妙地批評起德國人的“民族性”。他聲稱德國人對本國的國際地位,不僅“在道德上自視甚高、自以為是”,他還批評德國人“在政治上很天真”。

而這番“地圖炮”的“證據”,就是這次民調中德國民眾對中國好感上升。他覺得,這個數據反映“德國人將經濟前途,和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專制政體捆綁了起來”。

無獨有偶,德國《世界報》一份評論文章,對該民調的解讀口徑,和《法蘭克福匯報》如出一轍。該報同樣認為,美國才是德國的“親密盟友”,並認為德國民眾“因特朗普而投向中國”是“無知的”。

該文評價中國為“全球最大的鎮壓式國家”,將中國政府定義為“鎮壓式政權的反道德特性”。

德媒竟做出如此肉麻表白,看到德國民調對中國好感上升

圖源:德國《世界報》對該民調的評論

如果説對中國的謾罵是基於偏見的話,那該文對美國的“表白”,則肉麻得讓人觀感不適了,作者稱:“即便是失足的美國,它所領導的世界,依然比不得不臣服於超級大國中國的世界要好上一千倍。”

筆者不由得想問,中國既沒有像美國一樣,在德國駐紮重兵、部署核武器,沒有用“柏林牆”把德國分割成兩半。在這次疫情中,我們也沒有扣押過德國採購的口罩和其他防疫物資,沒搶過德國人的疫苗,相反,中國還主動向德國提供了援助。

那麼,這兩位作者如此激烈地“親美反華”,以至於到了“寧要美國的草,不要中國的寶”的地步,又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7 字。

轉載請註明: 德媒竟做出如此肉麻表白,看到德國民調對中國好感上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