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中程反艦能力再增強

我軍中程反艦能力再增強

    轟-6J型戰役轟炸機。本欄繪圖 簡仁山

我軍中程反艦能力再增強

    仰視圖可見轟-6J的4對掛架,加上內置導彈艙,共可攜帶7枚反艦導彈及電子戰設備。

我軍中程反艦能力再增強

    戰略轟炸機未來如何發展?

    近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在國防部例行記者招待會上披露,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部隊於近期組織多架次轟-6G、轟-6J型戰役轟炸機,飛赴南海海域開展晝夜間高強度訓練。這是繼轟-6K和轟-6N之後,轟-6J首次在公眾視野亮相。

    作為海軍航空兵部隊中“轟-6家族”的新成員,轟-6J上的諸多改進令該平台的綜合作戰能力再度提升。專家指出,轟-6J是我國在近中程海域保衞海疆的重要力量,而隨着我國海軍逐步向中遠海邁進,我國戰略轟炸機的發展也將迎來新的篇章。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泠汐 策劃統籌:李勁 祁雷 邵一弘

    搭載7枚反艦導彈

    輕量化機體換取更高航程

    轟-6J是我海軍航空兵裝備的最新型轟炸機,其前一型號是已服役多年的轟-6G。與空軍配備的轟-6K、轟-6N等“轟-6家族”新型號相比,轟-6J可搭載反艦導彈,執行打擊水面艦艇的任務。

    《參考消息》援引《外交學者》雜誌報道稱,在轟-6J官宣前,已有外媒通過2018年在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拍攝的商業衞星圖像,發現了這款新型轟炸機。據預測,轟-6J在武器運載能力和作戰半徑上有較大提升,機身採用更輕的複合材料,更換了新型航空設備和全玻璃座艙,還裝有新型遠程水面搜索雷達和光電瞄準吊艙。

    公開資料顯示,轟-6J相比轟-6G增設內置導彈艙,加上機翼下方的3對掛架,一共可攜帶7枚反艦導彈。轟-6J的另一特徵是在機翼翼梢位置增加了一對固定式掛架,用於搭載外掛電子戰吊艙。

    軍事專家李傑介紹,轟-6J上的三大改進使得綜合作戰能力大幅提升:一是全新的全玻璃座艙、遠程水面搜索雷達和光電瞄準吊艙,增強了對海上目標的搜索探測能力;二是更輕的機體重量換來了更大的燃油儲量和載彈量;三是外掛電子戰吊艙保證了強電子干擾作戰行動中的生存能力,受干擾程度明顯降低。

    轟-6J和轟-6G都可搭載YJ-12反艦巡航導彈,該導彈是我國裝備的第一種自主研發的超音速巡航導彈,射程達到400公里,末端速度可達3馬赫,戰鬥部重200千克。《外交學者》雜誌稱,在400公里範圍內,轟-6J能夠在美國海軍“宙斯盾”作戰系統和SM-2地空導彈打擊範圍之外攻擊航母。

    李傑分析,轟-6J還將可攜帶CM-401反艦彈道導彈和KD-88空地巡航導彈,攻擊性能明顯增強。其中,CM-401彈道導彈採用頂空垂直打擊,末速度較高,令對方艦艇更難搜尋和抗擊,使轟-6J成為名副其實的“反航母重器”新平台。

    較轟6-G再進一步

    可對水面艦艇編隊實行飽和攻擊

    任國強7月3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近期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組織轟-6G、轟-6J等新型戰機在南海有關海域開展晝夜間高強度訓練,完成了晝夜間起降、遠程奔襲、對海面目標攻擊等訓練科目,達到了預期效果。任國強稱,此次訓練是年度計劃內的例行性安排,有助於提高飛行員的技戰術水平和部隊全天候作戰能力。

    《環球時報》分析,這則消息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轟-6J已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二是轟-6J對海上移動目標有精確打擊能力。

    全天候作戰能力,指飛機能夠在任何時間、各種複雜氣象條件下執行作戰任務。作為軍用飛機中的“龐然大物”,翼展30餘米、最大飛行重量近80噸的轟炸機,在跑道積水、烏雲密佈的夜間環境起降,既要求飛行員技術過硬,也要求武器裝備的綜合素質過硬。

    精確打擊能力,指轟炸機用反艦導彈對大型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等大型水面目標進行遠程打擊的能力。在戰鬥機、殲擊機和水面艦艇的配合下,轟-6J能夠使用反艦導彈對水面艦艇編隊實施飽和攻擊。

    李傑認為,轟-6J將成為我國在近中程海域打擊航母、兩棲攻擊艦編隊的重要打擊力量,在轟-6G的基礎上跨越了一大步。

    經過不斷改進完善,服役逾半個世紀的“轟-6家族”正憑藉新技術、新裝備在現代戰場繼續發揮力量。上世紀50年代,在海軍“空潛快”的發展思路下,轟炸機一直作為作為海軍航空兵重要的力量組成部分大放異彩。相比空軍型號,海上的“轟-6家族”向着截然不同的方向發展。

    李傑介紹,在海面上執行任務的轟炸機,一是要應對海洋氣候帶來的鹽分、水汽侵蝕,二是要讓飛行員在海空水天一色、缺乏目標定位的場景中目視搜尋目標,三是要和水面艦艇、潛艇配合形成立體作戰力量。

    上世紀80年代服役的轟-6D是“轟-6家族”中的首款導彈載機,該機型具備遠程反艦打擊能力,配備了機載雷達和聯合火控系統。上世紀90年代服役的轟-6G擁有更大的載彈量和較強的中遠程海上作戰能力,搭載的YJ-83反艦導彈使轟炸機打擊半徑獲得進一步提升。

    軍事評論員魏東旭指出,轟-6J不僅能從海南島飛往南海最南端,在加油機的配合下,該機型的活動半徑有望進一步擴大。

    發展戰略轟炸機

    我國迎來新課題

    轟-6J與其它作戰平台配合形成綜合作戰體系,充分發揮“千里襲人”的優勢,將成為我國海軍邁向“藍海”的重要力量。

    魏東旭認為,在現代戰場上,作戰裝備需扮演適合自己的角色,轟-6J擔負的任務未來也將被一款更加適合遠距作戰的戰略轟炸機接替。

    戰略轟炸機一般需要執行兩大任務:一是戰略巡航,既在國際空域按一定航路展開長航時或多航日的戰備行動,對對方國家進行威懾;二是遠程奔襲作戰,指戰略轟炸機實施遠距離航程後,需要搶佔有利陣位,用高性能導彈打擊目標,進攻結束後飛機需要快速撤離。

    飛機航程、飛行速度和武器射程是決定戰略轟炸機執行任務能力的主要因素。李傑認為,轟-6J可被視為一款戰略轟炸機。此外,隨着轟炸機航程的提升,既要求殲擊機和水面作戰力量在更遠的範圍內提供保衞,也需要轟炸機自身擁有更強的隱身能力和干擾能力。

    “轟-6J搭載的YJ-12巡航導彈較易被水面艦艇編隊攔截或干擾,而CM-401要求飛到更近的距離發射,將對轟炸機帶來更大的威脅。如將航母等大型水面艦艇作為打擊目標,使用爆炸威力更大的武器能夠更好地完成任務。”李傑説。

    中遠程海域的作戰需求,給我國發展戰略轟炸機帶來了新的課題。

    李傑認為,要發展一款能夠飛往中遠海,對大型水面艦艇執行打擊任務的戰略轟炸機,一些關鍵能力值得重視:一是1萬公里以上的航程,二是擁有優異的隱身性能,三是擁有足夠的載彈量,四是達到1.3至1.5馬赫左右的最大飛行速度,五是武器裝備具備足夠的威力,能在水面艦艇編隊的探測防禦距離之外實施打擊。

    李傑指出,戰略轟炸機作為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的重要一環,在大國軍事力量發展中擁有一席之地。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仿製和改進,“轟-6家族”在我國軍事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未來,我國更將擁有一款更適應未來戰場需求的新型戰略轟炸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55 字。

轉載請註明: 我軍中程反艦能力再增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