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峯邊境派出所:守護在世界之巔那羣可愛的人
中國西藏新聞網
珠峯邊境派出所。記者 鄭璐 王雪 攝
六月的高原,天空湛藍,雪山雲海,白藍相間,晶瑩剔透。
通往珠峯邊境派出所的盤山公路,繞過108個S型彎道,每個角度都是那麼震撼,不捨閉眼,只舍快門。
6月6日,記者跟隨西藏邊關行採訪組來到珠峯邊境派出所,記錄這羣紮根在珠峯腳下的西藏移民管理警察的點點滴滴。
珠峯邊境派出所成立於2008年10月1日,是珠峯核心景區唯一的執法單位,坐落在海拔4480米的地方,承擔着珠峯北側中外遊客管理、證件查驗、治安防範等工作。
每年,民警們都要巡邏120餘次,每次約40公里,一年就是4800公里。
珠峯腳下執勤的民警。記者 鄭璐 王雪 攝
珠峯腳下,颳着大風,執勤的民警戴上防風眼鏡。記者 鄭璐 王雪 攝
愛得深沉 所以守護
“吃藏面了!”循聲來到廚房裏,記者見到珠峯邊境派出所民警們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犛牛肉藏面。
吃完早餐,民警王普來到辦公室整理相關材料、照片,他一邊翻閲着自己和同事巡邏的照片,一邊向記者講述着在這裏的點點滴滴。
“雖然這裏常年高寒、缺氧,但是隻要一看到珠峯,心情就會變得愉悦。 ”王普説。他是目前派出所裏待的時間最長的民警,自2008年來到這裏,一直沒有離開過。“在這裏,一年四季都得穿毛褲,尤其是冬天,高原的寒風像錐子,雨雪大的時候能穿透棉襖,經常被凍得關節疼痛。長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區,心臟難免會有些不適,丹蔘滴丸要隨身攜帶。”
身體的不適,讓33歲的王普也動過回去的念頭。他在珠峯邊境派出所已有12個年頭,是位老民警。“還是捨不得,感情太深了。”王普還記得自己從3000多公里外的家鄉四川來到西藏當兵的場景。
“這些年,戰友都調走了,有一天,我也可能會離開這裏,但還會有新的人來,因為這裏總是需要有人堅守。”王普説。
救助遊客 苦樂參半
上午9點半,環保旅遊大巴陸陸續續來到珠峯旅客集散中心。民警尼瑪次仁今天的工作就是對過往車輛、遊客進行身份查驗。
在檢查間隙,尼瑪次仁回憶起自己救助遊客的事情,他説,2019年11月,一個前來珠峯大本營旅遊的女孩因為和男友吵架,一個人擅自離開旅遊隊伍,她男友請求我們幫忙尋找。
“當時,我跟同事給她打電話也沒人接,往返幾次,在絨布寺後面的河邊發現她已經因為高反和低温陷入昏迷。我們趕緊把她揹回來,送到扎西宗鄉衞生院,女孩被救回來了,我們當時特別開心。現在想起來有些後怕,這是人命關天的事,如果發現得晚,挽回生命的幾率就幾乎為零。”他説。
工作中,珠峯邊境派出所民警會遇到各種勇闖“生命禁區”的遊客,民警上去勸阻,還會遭到對方一陣無理取鬧,甚至對民警大打出手,但是作為珠峯景區的唯一執法者,他們只能跟遊客耐心講解相關法律法規,讓遊客儘量理解,而至於民警內心的委屈,只能私下裏發發牢騷。
據統計,自建所以來,珠峯邊境派出所共救助遊客 200餘人。有效確保了遊客人身安全和珠穆朗瑪峯景區的秩序。
一聲“爸爸”叫出這羣人的無奈
中午下班,尼瑪次仁和次仁加措在台球桌上開始角逐,你一杆、我一球打得不亦樂乎。
中場休息時,記者和次仁加措拉起家常,他告訴記者,“我的老婆在定日縣工作,我們一個月能見上一次面,跟這裏的大部分同事相比,我算是很幸運了,因為他們大多數和老婆、孩子長期分居兩地,一年到頭也只能見上一次面。”
次仁加措説,去年他當上爸爸了,現在兒子一歲多了。
當記者問到孩子現在會不會叫爸爸,他拿出手機找到前幾天老婆發來的語音,語音裏傳來孩子牙牙學語的聲音:“爸爸、爸爸……”
一瞬間,外表“硬漢”的次仁加措在記者面前流下了眼淚,久久不能平復。
“在這裏工作的人都虧欠家人太多,但保衞家園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我們盼望在休假的時候,多多陪伴家人。”次仁加措説。
温室大棚宛如世外桃源。記者 鄭璐 王雪 攝
和諧的辦公環境。 記者 鄭璐 王雪 攝
集裝箱房為民警撐起温暖避風港
午飯過後,記者跟隨着執勤隊伍來到珠峯高程測量紀念碑,這時的風漸漸大了起來,執勤民警們也戴上了防風眼鏡。
當記者被凍得瑟瑟發抖時,執勤民警李罡笑着説,“這裏上午通常沒有風,下午容易起風,風力通常能達到十級以上,不過相比冬天來説,這個季節的氣候已經算是不錯了。”
“珠峯腳下的風大到可以吹動石頭。”李罡回憶説,在2019年冬天,他們一行開車去巡邏,回到執勤點,剛下車,車窗就噼裏啪啦碎了,原來是珠峯腳下被風吹起的石頭擊中了車窗。
2017年以前,執勤民警是住在帳篷裏的,帳篷半夜被大風吹走的事時有發生。“現在,已經換成集裝箱板房,雖然晚上還會聽到大風的聲音,但跟以前相比,沒有那麼冷,也能睡個安穩覺了。這對於我們來説,已是最幸福和最滿足的了。”李罡説。
2019年1月1日,隨着全國公安邊防部隊轉制,珠峯邊境派出所集體脱下橄欖綠,穿上藏青藍,但無論是哪個顏色,珠峯邊境派出所都沒有失去忠誠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