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海軍中的大將擁有發動“屠魔令”的權限,而二十多年前奧哈拉屠魔令的發動者就是當時身為大將的戰國,其執行者是當時身為中將的青雉和赤犬等人。
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對身為發動者的戰國就嗤之以鼻,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戰國和當時的青雉、赤犬等人並無本質區別,他們都是為了執行上級命令。
要知道,服從上級指示是一個軍人最基本的素養。無論是上述提到的青雉、赤犬還是黃猿,他們都具備這種覺悟。但是,因為他們每個人也同時具有鮮明的性格和不同的正義觀,也難免會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在上級命令之下打“馬虎眼”。
就比如青雉,因為薩烏羅的反水,以及赤犬炮轟民眾避難船的行為刺激,讓當時年輕的青雉,對自己抱有的“絕對服從”觀念產生了動搖。
首先,赤犬這種“寧錯一千,不放一個”的無差別攻擊就是錯的,就算當時青雉的是非觀念再差,他也能針對此事的對錯產生很清晰的認知。其次,結合薩烏羅的反水,讓青雉對整個行動背後的合理性產生了懷疑。
在這樣的雙重刺激之下,青雉決定尊重薩烏羅的遺願,放走當時年僅八歲的羅賓。按道理來説,政府的意願是將整個奧哈拉從地圖版塊中清除,包括所有生物。
青雉放走羅賓,等於是違抗了政府的意願和命令,同時也為政府方面增加了某種隱患。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沒有追究我們可以解釋為不知情,因為身為執行人之一的戰國並沒有將此事宣揚出去。那麼,戰國為什麼不去追究青雉,反而當這件事沒有發生呢?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弄清楚戰國究竟知不知道是青雉放走了羅賓。而在劇情當中,對此事並沒有任何明確的描述,只有一些耐人尋味的相關“線索”。
記得在奧哈拉事件告一段落之後,海軍方面已經知道奧哈拉出現了一個漏網之魚,也就是羅賓。當時CP9的長官斯潘達因更是表明自己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
不僅如此,他當時還想乘船去追逃走的羅賓,只是因為“船舵像被什麼東西凍住了一樣”導致船隻無法運行。旁觀者清,我們觀眾都知道,那是青雉動了手腳。
可當局者迷,斯潘達因直到事件結束,還認定是薩烏羅搞的鬼,根本沒有懷疑到青雉身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斯潘達因因為這種“無知”狀態,也算是間接幫青雉轉移了“作案嫌疑”,為羅賓的逃遁蒙上了一層“疑雲”。
但是,號稱是“智將”的戰國,會吃斯潘達因“這一套”嗎?明顯不會。TV劇情中,在斯潘達因敍述之後分別出現了兩個分鏡,一是滿頭大汗的青雉;二是戰國的眼神。
當時青雉的模樣表示自己“做賊心虛”,這很好理解,可戰國的那個眼神,卻令人感覺意味深長。我們都説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因為它能傳遞出許多信息。
我們的愛與恨、恐與悲,都可以通過眼睛傳遞;與此同時,就連信任、懷疑以及諷刺的心理活動,都能夠用眼睛完美的表達出來。
而上述諸多信息,我們想從對方眼睛裏去感受出來也是要遵循一個從“眼”到“心”的傳遞過程。所以,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它所指代的不僅僅是對方的心理映射,也是我們用眼睛作為媒介,用心靈去感受對方的真切寫照。
我想戰國那個眼睛鏡頭,代表他從斯潘達因的言語中感受到了“最真實”的青雉。它想要表達的東西,就和“慧眼識英雄”、“火眼金睛”是差不多的道理。
別説是戰國知道青雉放走了羅賓,就算是沒有青雉放走羅賓的相關劇情,僅憑斯潘達因的言語、青雉的冷汗、戰國犀利的眼神,相信也有不少“海學家”都能把這件事的內幕分析透徹。
兩年前的戰國,和兩年後的戰國,如果拿出來作對比,小夥伴們覺得戰國有什麼樣的變化呢?於我個人而言,兩年前的戰國是殺伐果斷甚至是不擇手段;而兩年後的戰國,則是饒有風趣、明理大度的“可愛”老頭。
這樣前後鮮明的對比,不用我過多贅述小夥伴們都能明白,因為在劇情裏已經有過很多具體刻畫。但是,這樣的對比應用在戰國身上,卻不能用“轉變”來形容。
轉變指的是一個人在經歷諸多變故之後產生了變化,而對於戰國這種意志堅定的老江湖,轉變這個詞顯然不太適用。在我看來,兩年後的戰國才是最真實的戰國,那是卸下重負、撕掉面具之後,難得的灑脱與自由。
也就是説,戰國本身就有着和卡普相近的性格特點,先前只是礙於職位,戴上了掩蓋自我的面具。於海軍而言,他需要威嚴;於政府高層而言,他需要服從。
因此,身在位、謀其職,對戰國而言也是一種“拖累”,這種所謂的“職業守則”,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就是一個“劊子手”,但它卻無法真正斬斷戰國內心的真實自我。
我在《看見》這本書當中,瞭解到了柴靜此前作為一名記者的諸多無奈。面對不公平的事情,她憑藉着自己內心的正義發出了一道道尖鋭且直擊人心的疑問。可有人卻告訴她,那不是記者該做的事,記者不需要太多主觀的情緒。
我想戰國和柴靜一樣,因為職業或是地位關係,他們很難將真正的自我充分顯露。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心裏的那份自我,就能在“職業生涯”中被消磨掉。
而戰國內心的那份自我,就是不忘保持自己的仁義道德。青雉放走羅賓的行為,對戰國而言本就是一種仁義的體現,他自然不會為難甚至是違背自己內心的仁義。
只不過,這裏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在相對隱晦的情況之下,也就是不為他人所知。如果戰國前後兩年都是保持同一種真實自我,那戰國不追究青雉放走羅賓的行為,便能迎刃而解。
因為我們曾在德萊斯羅薩看到,戰國“嘲諷”藤虎的自言自語,並允許藤虎放走路飛;在羅面前,戰國更是表示自己現在沒有義務去抓捕羅,並心疼D之人的坎坷命運。
反正沒有其他局外人知道,何必那麼較真呢?更何況,戰國心裏的仁義不比任何一個人淺薄。或許正是因為青雉悄悄放走了羅賓的行為,加上這之後的諸多仁義體現,才贏得了戰國的好感與推崇,以至於戰國在退休時,極力舉薦青雉上任下屆元帥。
戰國不去追究青雉的責任,代表戰國和青雉本質上就是同一種人,他們的內心所尊崇的正義都與“仁義”密不可分。在他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戰國自然會選擇沉默。
此外,拋開“仁義”的因素,海賊世界裏海軍的獎懲制度,一直都很迷惑。比如,赫波迪以自己的軍銜極力保釋贊高;斯摩格為了追擊草帽,擅離職守前往偉大航道;卡普在水之七都放走路飛。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奇怪的是,它們還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上述違規的海軍,從來沒有被問責。結合這些劇情來看,戰國不對青雉追責,在海軍裏就是“家常便飯”式的存在。這樣的例子見得多了,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
最後,歡迎小夥伴們在下方留言討論。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點個贊、點個關注以示鼓勵噢。
文:行走的滴滴/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