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為何單獨設立人格權編?法學會副會長釋疑

新京報快訊(記者 許雯)即將於明年起實施的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委員王利明今天(7月31日)在國新辦吹風會上表示,民法典的最大創新和亮點在於將人格權獨立成編。

今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體量龐大,共有1260條,有七編,包括總則編和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六個分編,共80多章。

“目前全球大陸法系國家民法典沒有一個國家有獨立成編的人格權,這是民法典重大創新,也是最大亮點。”王利明解釋説,民法典之所以規定獨立的人格權編,首先是全面強化對人格權的保護,維護人格尊嚴,也就是落實憲法關於保障人格尊嚴的基本原則,回應新時代人民羣眾對人格尊嚴的強烈需求。

“因為在新時代,老百姓的物質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之後,必然在精神層面有更高的要求,其中就包括了對人格尊嚴的需求。老百姓不僅僅要吃得飽、穿得暖,現在還要活得有體面、活得有尊嚴。”王利明説,人格權集中彰顯人格尊嚴的價值,幾乎每一項人格權背後的價值理念就是人格尊嚴,強化制定獨立成編的人格權,就是要更進一步全面維護人格權。

其次,是回應互聯網高科技時代對人格權保護的需要。王利明表示,我們現在處在互聯網時代,也處在高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有一個美國學者列舉幾十項高科技發明,説這些高科技確實都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福祉,但是許多科技都可能有一個共同的負作用,就是對個人隱私、個人信息的威脅。

“在高科技發明面前,每個人都幾乎成了一個透明的人。二十一世紀法律遇到最嚴峻的挑戰,就是如何強化對隱私、個人信息的保護。”王利明説,實踐中出現的網絡謠言、人肉搜索、信息泄露、信息倒賣、非法窺視、非法偷拍等等,這些行為都反映了對人格權保護的迫切需求。所以民法典人格權編第一次規定隱私權的概念,嚴厲地禁止非法偷拍、偷錄、偷窺,非法進入他人住宅、賓館、房間,非法騷擾等等,就是要回應互聯網高科技時代對權利保護特別是對人格權保護的需要。

再次,人格權獨立成編是對傳統民法典體系的重大完善。王利明坦言,自己多年研究人格權發現傳統大陸法系國家的民法典存在一個重大的體系缺陷,就是重物輕人。民法典規定獨立成編的人格權,彌補了大陸法國家體系傳統存在的缺陷。

最後,人格權獨立成編也為行政執法、公正司法提供了應當遵循的基本規則。王利明介紹,當前人格權案件大幅度上升。法院已經受理了大量的人格權侵權糾紛,但長期以來缺乏有關保護人格權的明確規則,比如性騷擾、隱私,法律上沒有標準和規定,法官感到非常困擾,處理大量人格權侵權案件時找不到明確的法律依據。所以人格權獨立成編,也是要為行政執法、公正司法提供具體的、明確的標準和依據。

王利明認為,人格權獨立成編意義重大,特別是對保護老百姓的人格權和人格尊嚴,意義非常重大。同時,為全世界共同面臨的怎麼解決和回應在互聯網高科技時代的權利保護問題,提供了中國的方案、中國的經驗。

新京報記者 許雯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吳興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2 字。

轉載請註明: 民法典為何單獨設立人格權編?法學會副會長釋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