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經常傷害他們的孩子?

這樣的家長就是俗稱的有毒父母,過度介入孩子的生活空間,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他們打着愛孩子的旗號,其實是在滿足自己的情感和精神需求,他們下意識地不願讓孩子成長,因為成長就意味着分離,就意味着他們失去了人生的價值,他們的人生價值就是建立在被需要的基礎上。

家庭傷害往往伴隨一輩子

有問題的孩子

春節是親友團聚的好機會,也是家庭問題的高發期。今年春節回老家,幾個親友孩子的狀況讓我很是擔憂。這幾個家庭都以孩子為中心,不料最終卻傷害了孩子。

曉剛在外地上高三,春節只放了一週的假回老家,就在一週內,他和他媽吵了好幾次,其中最嚴重的一次還發生在親戚家。當天晚餐曉剛想喝一瓶啤酒,立刻遭到他媽的反對和批評。曉剛媽説,曉剛再過十幾天就要做很重要的升學體檢,這時候不應該喝酒。可是曉剛覺得一瓶啤酒沒有問題。雙方互不相讓,當着親人的面相互指責,用惡毒的話攻擊對方,甚至要動起手來。

曉剛痛哭流涕地説,他就是他媽炫耀的工具,只要他學習好,有了好表現,考上好學校,他媽就會到處炫耀。要是考不好,他就狗屁不是。曉剛説,他沒有機會選擇自己的生活,一切都被他媽安排好了,自己就像一個沒用的木偶。

曉剛媽也很委屈,她覺得自己好心得不到好報,處處為孩子着想,最後卻落了個不被理解的下場,她發誓再也不管他了。發泄完脾氣,曉剛媽就一走了之,留下哭泣的兒子,和一幫被掃了興的親人。

無獨有偶,朋友的兒子也和他形同水火,勢不兩立。朋友的兒子已經上軍校了。朋友本來説等兒子回老家,要好好陪兒子,爭取改善父子關係。可是兒子回家沒兩天,他就生氣上火了,説兒子整天窩在家裏玩遊戲,根本就不跟人交流,他看不過眼,又不好發作,只好強壓怒火,儘量少和兒子在一起。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

痛苦的糾纏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明明是以孩子為中心的家長,為什麼最終卻很難贏得孩子的信任?

上面説到的這兩個孩子,他們從小被家長過度關注,所有事務——從衣食住行到上學交友,都被家長安排和控制得事無鉅細。孩子們根本就沒有一點自主權,往往被家長寄予厚望,揹負着整個家庭的責任,要對整個家庭的幸福負責,因此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

他們都與父母處在糾纏型關係之中,只不過糾纏的方式不一樣,曉剛採取的是對抗性方式,而朋友的兒子採取的是順從型方式。曉剛總是以激烈的方式發泄對被控制的不滿,他的眼神中充滿反叛甚至仇恨的意味。而朋友的兒子用的是另一種打太極的方式,他很少激烈反抗,總是避免接觸,沉浸在遊戲網絡的世界中。他們倆的共同特點是經常表現出不安和焦躁,難以真誠待人,對人有很強的防範意識,和他人溝通的能力明顯不足。

過度控制和巨大壓力最終剝奪了他們自由成長的機會,他們沒有機會去發現自我,去探索自我,去實現自我成長。所以他們個人主體意識較差,主動性不足,社會交往能力不足,性格脾氣比較怪異。

小時候的錯往往影響終身

有毒的父母

這樣的家長就是俗稱的有毒父母,過度介入孩子的生活空間,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他們打着愛孩子的旗號,其實是在滿足自己的情感和精神需求,他們下意識地不願讓孩子成長,因為成長就意味着分離,就意味着他們失去了人生的價值,他們的人生價值就是建立在被需要的基礎上。

這種孩子長大後,因為原生態家庭帶給他們的錯誤觀念和行為模式,往往會在婚姻生活和職業發展中處處碰壁。

因為家長的錯誤,孩子要用很長的時間甚至一輩子來重塑自我。這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

首先,他要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身上種種問題,比如無價值感、自我懷疑、低自尊、抑鬱等等,都是父母帶給他的,他並沒有錯。他要摒棄身上一些錯誤的觀念,比如要對父母和家庭的幸福負責等等。這是建立健康自我的第一步,也就是要完成與有毒父母的切割。

其次,我們應該改變自己的行為,減少潛意識的直接反應,做出更有意識的反應。例如,對於上面提到的兩個孩子,他們對父母的控制感到不滿,他們的反應往往是不周到的。曉剛可能會第一次反對他母親的建議,而他朋友的兒子則會置若罔聞。這種潛意識反應是在長期的相處過程中形成的。這種行為意味着當事人放棄自我控制,把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交給對方,可能是父母、情人或上級。各方很容易把一個小小的建議看作是對生命的攻擊,把一個建設性的批評看作是對生命的失敗。

在具體回應時,還要避免容易引發衝突的直接回應,而要多采用非辯護性的回應。比如:我想想看,我明白了,很抱歉讓你生氣了等等。

此外,還要對父母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對自己願意做的事情和不願意做的事情設定限度。

當他們和父母真正實現了正常成年人應該具有的獨立關係,他們的人生將展開新的一頁。正如美國蘇珊·福沃德所言,“情感上的獨立並不意味着你要同父母徹底斷絕聯繫,而是説你既是家裏的一分子,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意味着你可以做自己,你的父母也無須改變他們原本的樣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49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經常傷害他們的孩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