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興風作浪的姑奶奶》《乘風破浪的姐姐》開播了,大家都看了嗎?
一個動圖感受下姐姐們的氣場:
跟年輕女孩在選秀中的乖巧、安靜不同,姐姐們一上來就是熱熱鬧鬧、互相問候的社交名場面。
大姐大寧靜直接打趣説:這麼多娘們在一起怎麼辦?
也跟年輕妹妹的羞澀、遮掩不一樣,姐姐們都對C位摩拳擦掌,絲毫不介意袒露自己的慾望和野心。
33歲的張雨綺,就直接跟導演組説,自己就是衝着C位來的。
哪怕在舞台上跳成順拐,絲毫不影響臉上的自信。
30歲的藍盈瑩説,我會永遠直面它(挑戰),一定要把它踩碎。
這個看起來一臉風輕雲淡的姑娘,上了台後,每個抬眼你都能看得出她的野心。
而在花絮中,面對“你會想要翻紅對嗎”的提問,39歲的金沙坦言:當然想。
她們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且敢於理直氣壯地表達自己的慾望。
當38歲的萬茜説:“我現在已經到了我的黃金時期。”
當52歲的伊能靜説:“作為一個成熟女人,你不是要以媽媽的身份待在家裏,而是要有自己的價值。”
當那麼多漂亮女人們,在舞台上、在生活中,活出各自的個性和魅力,快意地享受生活,一條彈幕表示:有點不那麼害怕變老了。
我也有同感。
可是。
就在女人們討論着“不管任何年齡都可以通過努力生活讓自己變得美好”的時候,潑冷水的聲音還是出現了。
這是一位男網友的耿直評論。
在一眾女網友看了節目、備感歡欣鼓舞之時,這條評論格外扎眼和突兀。
桃子媽看了也覺得不舒服。
但是,我同時又覺得,這個評論它實在太有代表性了,所以,有些話,忍不住想要叨一叨。
我們回味一下。
“希望電視機面前的女人們不要抱有這樣的幻想”,這句話像不像你跟爸媽説你打算幹一番事業時,父母擺手説:女孩子家家,搞那麼累幹嗎?早點嫁人生子多安穩!
又像不像你跟愛人説,你打算回到職場或者重新學習的時候,對方面有難色地問,你去工作\讀書了,孩子誰帶呢?
所以,儘管這位男網友的評論讓我也挺不舒服的,但我必須承認,看完了《乘風破浪的姐姐》,從綜藝的氣氛裏走出來後,我們的現實世界,其實是這位男網友描述的世界。
世人向來難以接受一個女人也可以是複雜的,帶有攻擊性的,偏執的,有慾望的。
一個女孩長大的路上,從來不缺這樣一種催眠:簡單與知足就好。工作穩定,收入夠用,嫁人生子,多美好。
若一個女人想太多、想要得太多,是不好的,令人不舒服的,也是不被這個社會接受的。
波伏娃曾説過: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着。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
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我一個表妹,很優秀的女孩,工資收入高,也愛折騰,前兩年還跟人合夥開起了公司,可謂現實版的“興風作浪的姑奶奶”了。
結果家裏人對她説得最多的話是:“差不多就夠了”、“女孩子這麼折騰有啥用?”
《我家那閨女》中,吳昕被拉着去公園鍛鍊。提到不會做飯的事,直接被一個路人大爺鄙視:“不會做飯誰要?”
《北京愛情圖鑑》中,男朋友對追求獨立和夢想的女主直言:有慾望的女人,讓男人不喜歡。
前不久,鬧得風風雨雨的“楊麗萍”事件,背後藏着的也是同一個邏輯。
“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
而發出這種言論的,還是一個女網友。
這是最令人感慨的地方。
顯然,催眠的久了,不少女人們自己也主動繳械、自我閹割了。
自己沒有追求美好的意願便罷了,連別的女人去追求都看不過眼了。
這就真的過了。
當所有的聲音都在對女人説,快別瞎折騰了,安安分分、相夫教子才是正經。
女人們就真的都能夠做到安安分分、相夫教子嗎?並不。
必須承認,有些人的確不愛折騰,什麼成功呀什麼夢想呀,他們不願特別費勁地去追逐。這個其實不分男女。
但是,也有很多人,特別是女性,她們對於成功是有野心的,對於未來是有很多想法的。
當她們的野心被壓抑掉後,會發生什麼事呢?
一種女人,會退居幕後,選擇“輔佐”一個成功的男人。
比如,去年提名奧斯卡的影片《賢妻》,講得就是一個懷有作家夢的女人,替丈夫執筆寫作小説,最終替丈夫拿到了諾貝爾文學獎的荒誕故事。
還有一種女人,自身的實力有欠缺,也不在自己身上用力,卻忍不住要“催逼”着“望夫成龍”“望子成龍”。
比如,我身邊認識一個全職媽媽,看她朋友圈曬出的圖片,似乎一片歲月靜好。然而,事實上,很小的一件事都可能讓她變得焦慮不安。
老公的年終獎沒有隔壁老王發的多,她會忍不住抱怨丈夫不夠努力,沒追求;兒子在幼兒園裏表演節目站在了邊邊上,她會忍不住埋怨老師不重視自己的孩子。
她隨時都能夠發現愛人和孩子身上的不是,和“不夠好”。
為什麼會這樣?她不過是把自己的慾望轉移到了家人身上去了。
那些被壓抑掉的野心和追求,那些想獲得卻沒機會獲得的價值感,她全都期待着老公和兒子幫她去實現。
心理學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
研究者們發現,女性會高估身邊的男性,對男性有一個認同。比如,她們自己不當醫生,但當醫生的妻子;不做老師,但做老師的妻子。
女人們忘了,她們本身也是有力量的,而並非只能通過男人、通過孩子去找到這個力量。
心理諮詢師付麗娟則這樣寫道:
男權社會對女性的過度定義,使女性在成長過程中容易伴隨有更強烈的內疚和困惑。
由於不敢突破和展示更真實的自我,許多女性的表現都具有欺騙性,即慣於隱藏她們的真實慾望。
比如,明明很生氣的時候,偏説自己沒有生氣;明明有性愛的強烈渴求,卻會對性愛表達呈現出排斥。
這也是為什麼,當女人説‘不’時,她的真實意思通常是“是”。
説到底,當一個女人説她沒有慾望、沒有野心,那麼真相很有可能是,她的慾望跟野心一直以來是被社會、被家庭、被身邊人禁止的。
而如果你在看《乘風破浪的姐姐》時,會忍不住感慨萬千;如果你突然有一天發現,生命原本還有很多可能性;如果你仔細聆聽自己的內心,明白其實自己還有其他的需要和慾望。
如果你發現,自己竟然那麼豔羨那些能夠坦坦蕩蕩訴説自己慾望和野心的女人,那麼,這或許是一次成長的機會。
桃子媽不是要鼓吹什麼成功學。
這不是一篇勵志的文章。
我只是想從心理學的角度讓你試着去找到那個真實的自己。
一味迴避自己真實的心聲和欲求,對自己不公平,可能也對自己的身邊人不公平。
所以,別急着擔憂外界的品評,別壓制自己的慾望,那可能是你生命為數不多的亮光。
火把就在手中,你可以選擇扔掉,也可以選擇照亮生命。
把定義女性的權利,交給女性自己。
讓我們無論什麼歲數、何種年齡、何種職業,都相信自己的價值和愛的來源。
乘風破浪吧,姐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