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瞭望》刊發文章:首都戰疫啓示錄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綜合

  新華社北京8月1日電 即將於8月3日出版的2020年第31期《瞭望》新聞週刊刊發記者李斌、王君璐採寫的文章《首都戰疫啓示錄》。摘要如下:

  7月20日零時起,北京市突發公共衞生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整為三級,歷時近40天的再戰疫,取得階段性成果。

  北京疫情防控不僅關係兩千多萬人口的健康福祉,更關係着全國疫情防控全局。北京市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利用“吹哨報到”“接訴即辦”機制,廣泛動員社會各方共同參與,堅持科學、精準、全民、依法防控,交出一份疫情防控的北京答卷。

  (小標題)基層疫情防控三大考點

  “疫情防控是對基層治理的一次大考。”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社區防控組副組長、北京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革説,千年古都面臨三大考點。

  考點一,日常黨建基礎。疫情來襲,北京市各級黨組織在短時間內建立起強有力的集中統一指揮體系。海淀區學院路街道健翔園社區,快速整合社區黨員幹部、民警、物業工作人員和居民“四種力量”,參與社區值守等工作。這得益於街道成立兩年多的黨建協調工作委員會。“委員會將轄區內59家大單位聯繫在一起,形成一張黨建大網,共享疫情防控數據,提高防控效率。”學院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馮志明説。

  黨建引領形成抗疫合力,也解決了日常管理難題。面對“三無”小區“沒人管”、老舊小區“三不管”、特殊大院“管不了”等基層治理頑疾,基層幹部主動作為,消除防控盲區。

  考點二,黨羣幹羣關係。“通過經常走訪和幫扶,黨羣、幹羣關係明顯增強。”八角街道黨工委書記高春玲説。

  在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帶領下,“朝陽羣眾”“西城大媽”“首都民兵”等戴袖標的志願者被廣泛發動起來,“街道社區幹部拼命幹,居民站在旁邊看”的局面得到扭轉,居民“家園意識”穩步提升。

  考點三,基層治理水平和手段。科技助力精準防控,成為北京戰疫的重要手段:在疫情風險排查過程中,“北京健康寶”利用手機定位查詢行動軌跡,實時查詢健康狀態;“京心相助”小程序實現外地返京人員自主登記信息直接入庫,14天觀察期動態管理;亦莊鎮發揮綜治網格指揮中心智慧“城市大腦”作用,依託監控預警、大數據平台智能分析全面助力防疫;西城區嘗試“技防換人防”,在全區推廣安裝智慧門禁系統。

  (小標題)答好基層治理四道題

  如何將疫情防控期間基層治理的有效方法固化為社會治理的常態化機制,是擺在北京面前需要長遠考慮的“必答題”。

  第一題,強弱項補短板,完善制度性安排。5月,北京出台《關於加強首都公共衞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下一步將啓動建立公共衞生監測體系、醫院發熱門診2.0版建設等一系列加強公共衞生應急體系的措施。同時,《北京市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條例》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

  第二題,進一步強化基層,優化組織設置和管理體制。疫情期間,城鄉管理交錯問題凸顯,職責不清、多頭管理;部分街鄉社區規模懸殊,治理有待精細化。部分基層幹部建議,應進一步調整優化街鄉鎮區劃設置,推進社區設置更加科學、社區規模更加均衡。

  第三題,優化基層幹部隊伍,加強培訓增強專業化水平。“疫情期間,大量幹部下沉,既幫助機關幹部瞭解基層,也把上級的政策、做法帶到基層。”張革説,市委組織部正在研究形成幹部下沉常態化機制,推動創新基層人才培養機制,優化基層幹部隊伍結構。

  第四題,破除信息壁壘,促進數據互聯互通。疫情防控暴露出基層治理數據不全、信息不準、渠道不通、手段不夠用。張革介紹,下一步,北京市在基層治理中,將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統一、完備的基層治理信息平台,為社區村居民提供更精細化、更智能化的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