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48歲海歸宅家啃老:你為孩子鋪的路,都成了未來的坑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綜合

“再窮不能窮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

許多父母尤其是吃過苦的將這話奉為圭臬,以至於孩子只需要讀書,其他什麼事情都不需要做,更有甚者,對孩子無條件寵溺,理由就是:

“我們就只有這一個孩子,不管他管誰,不寵她寵誰。”

於是,一系列的巨嬰就誕生了。

封面圖來自pexels,基於CC0協議

48歲海歸碩士在家啃老

前陣子,一位阿婆將自己的兒子告上法庭,原因也是令人震驚。

80多歲的丁阿婆住在上海,大兒子本科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碩士拿到了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工程碩士學位!

名校+海歸,本應是阿婆驕傲的資本,在那個年代得是讓多少人豔羨的“別人家的孩子”。

但是!這位48歲的大叔歸國後,竟然在家啃老7年沒有工作,硬是厚着臉皮靠老母親3500塊的退休工資在上海過活。

丁阿婆説,大兒子白天睡覺,晚上打電腦,零食、商品包裝袋隨意堆在牆角,房間從來不收拾。

本該安享晚年的阿婆還患有尿毒症,每週要到醫院做3次透析治療。大半的工資用來治病,還要養一個48歲的兒子,身心俱憊的丁阿婆苦勸兒子工作,可兒子死活不肯。

還把自己的不幸,推到母親的身上,説是丁阿婆毀了他的前途。無奈,阿婆只能以將他告上法庭來逼迫兒子找工作。

面對這樣的局面,丁阿婆懊惱不已:

“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

辛辛苦苦把兒子養大成為高端優秀人才,如今卻是這樣的結局讓人感嘆不已。

無獨有偶,這樣的事情也並不是只發生在中國。

邁克爾被父母告上法庭。

美國紐約州男子邁克爾是個“啃老族”,他8年前失業返鄉後一直賴在父母家中,既不交租金,也不幫忙做家務,讓父母“頭疼不已”。

最終,邁克爾的父母狠下心來,決定不再嬌慣他。

先是寫信勸説,並提供搬家費,5封信勸説無果後,邁克爾的父母將他告上紐約州最高法院。

法官裁定他在6個月之內必須搬離父母家之後,他還聲稱要上訴。

16歲女孩被寵得生活不能自理

一味寵溺孩子後果會有多嚴重,還記得在《變形記》中有個叫劉思琪的女孩。

16歲了,吃飯要二姨來喂,衣服要媽媽幫她穿,姑姑還要給她剪指甲和穿襪子,還有專門的司機和保鏢陪她玩耍,驅車四百公里花一萬塊打理髮型,一天花11萬眼睛不眨一下。

她的名言就是:“你有錢不花幹啥”。

秉持着“富養”的原則,一味縱容,結果就是讓孩子越大離成人越遠,一旦脱離父母寸步難行。

曾經有個印度的新聞,説是一位30多的男子賴在家裏讓父母養,體重一路飆到600斤,家裏的牀都壓塌了。每天都是吃了睡睡了吃,讓母親照顧。

終於有一天母親氣到離家出走,一個月後回家發現,兒子被……餓死了。

溺愛就是慢性毒藥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説:“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父母現在的溺愛,就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因為愛孩子不讓孩子學習和吃苦,於是父母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孩子會的越來越少,形成惡性循環,無限的付出最後只能換來無限的索取。

溺愛表面上是對孩子百般疼愛,實際上這是在逐漸的剝奪和降低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功能,讓他們逐漸的忘掉自己的責任,只剩下了依賴。這對孩子也不公平。

沒有自我和責任感的孩子,從來沒有學習過付出只會索取,所得到的一切都會被認為是理所當然,不勞而獲突然中斷反而會引起他們的埋怨和不滿。

孩子對父母沒有感恩之情,親子關係不得善終,是大多數溺愛家庭的結局。

周國平在《愛與孤獨》中説:

終有一天,我們會明白,凡降於我們身上的苦難,不論是疾病、精神的悲傷還是社會性的挫折,我們都必須自己承受,再愛我們的父母也是無能為力的。

最後,當死神召喚我們的時候,世上絕沒有一個父母的懷抱可以使我們免於一死。

再多的錢也不能保障萬無一失,再多的愛也不能代替孩子經歷人生。

最聰明的父母會給予孩子獨立和愛的能力。

獨立,讓他無論經歷什麼都有強大的自我意識,擁有面對和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

愛,讓他不會孤獨和寂寞,享受人與人之間微妙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