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沒主見?主要與父母的3個行為有關,看你中招了不?
很多的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常常表現得沒有主見。比如,孩子明明知道,這是他能做的事情,他也能做得了,自己也能夠獨自完成的事情,但是孩子仍然會問你該怎麼辦。
沒有主見的人,不敢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又總是寄希望別人幫自己拿主意,這種依賴不僅是因為自信心不足,也是在逃避責任。
孩子為什麼沒主見?主要與父母的3個行為有關,看你中招了不?
1、父母的過度包辦
孩子缺少獨立、太依賴,多半是父母的過度包辦。
身邊也有家長朋友對孩子的照顧簡直無微不至,從今天幾點起牀,吃什麼,穿什麼,今天干什麼......都替孩子計劃好了。
等孩子上了大學,問題就出來了,加入什麼社團、去不去班遊、選修哪門課......事無鉅細都是問父母。
無微不至的關愛太多,孩子很難學會獨立思考。
2、熱衷於讓孩子聽話,孩子失去了表達機會
孩子聽話、乖巧可以省去家長許多力氣,但如果孩子表現得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總是模仿別人,就不是一種好現象了,這對孩子今後個性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
德國心理學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説:“隔代人之間的爭辯,對於下一代來説,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沒主意的孩子,是因為父母總在幫他出主意,並且總是要求他們聽話。
3、父母喜歡“挑刺”
孩子沒有主見,也源於父母的頻繁否定。去商場試衣服,孩子看中一條裙子:“這裙子太土了”孩子找到了興趣:“畫畫有什麼用的,對學習有幫助嗎”孩子發表意見:“你懂什麼......”
李·沃特斯提出了一種應對負面機制和愛挑刺的方法,那就是“優點轉換”。沃特斯説,可以把關注點從挑刺轉移到孩子的優點上。
這裏的優點不僅是指孩子擅長做的事,還包括他們樂意做和經常做的事。
正如孫瑞雪老師説:“如果你沒有去否定孩子,她會有極好的感受能力,她充分信任自己的感覺,對任何事情都要尋求自己的判斷和理解。最終,她將成為一個極具獨立判斷能力和豐富創造力的人。”
一個有主見的孩子,其實就是會獨立思考、會選擇的孩子。
這種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是父母長期引導和教育的結果。
父母無法預見孩子的未來會遇到什麼,能做的無非是教會孩子獨立思考,幫助他們在生活的難題面前,有主見而不至於手足無措。
孩子只有學會獨立思考,才能在複雜的社會生活中更好地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