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下,滴滴該不該漲價?

編輯導讀:在下雨天或者其他極端天氣的時候,急着出門的用户只能看着滴滴界面的排隊人數嘆氣。之前滴滴在極端天氣加價打車的行為引發眾怒,同時也令人思考,極端天氣下,滴滴該不該漲價?本文將從兩個部分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極端天氣下,滴滴該不該漲價?

幾天前,滴滴宣佈,自7月24日起,滴滴將在杭州,廈門,蘇州,無錫等13個城市試運營新品類“特惠快車”和“滴滴特快”:在出行平峯期,叫車乘客變少,車輛供給充足,用户可選擇特惠快車,以“一口價”的形式享受動態降價和限時折扣。

在早晚高峯,雨雪天氣,節假日等出行高峯時段,叫車乘客變多,車輛供不應求,此時乘客可選擇“滴滴特快”,以“一口價”的形式更快叫到車,動態加價全給司機,平台通過“派單”匹配特快司機,司機無法挑選訂單。

相較於平峯期的波瀾不驚,我更關注高峯期的“滴滴特快”。

滴滴此舉,無疑是為了更好地調整供需,但也可以看出某種顧慮,他們很謹慎地“特別説明”:極端天氣場景(中央氣象台定義的颱風,暴雨,暴雪,冰雹,道路結冰紅色預警)下,滴滴特快絕不動態加價。

這句特別説明,牽扯出一個特別的話題:那就是在“特別時期”,出行平台是否“應該”加價?

這是一個常説常新的話題,你該對此有新的認知。

一、價格的信息折損

很多有經濟學“常識”的人,覺得這個問題不值一提。

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有句知名的戲謔:只要教一隻鸚鵡學會説“需求”和“供給”這兩個詞,它就能成為一位經濟學家。

即便是連曼昆都不知道的人也應該知道:價格為社會提供了須臾不可離的供需信號,當一件商品需求變強,理論上就應該很快漲價,這會讓更多人生產它,消費者也會尋找低價替代品,它的需求也會下降。

每個人都是通過理論和思維模型認知世界的,在很多評論者眼中,這就是供需關係的唯一模型,遇到現實問題往裏套就行。

但魔鬼在細節。

價格是讓現代社會能夠延續的唯一方式,但供求曲線若想成立,仍然需要某些條件。

比如,從“高價”到“高產”之間,總需要時間。大多數時候,我們應該等待市場細水長流,但在某些極端情況下或許不該如此。

暴風雪讓道路阻斷,村民與外界隔絕,村裏唯一的五金店將雪鏟價格大幅提高,這“合理”嗎?

市場原旨主義者覺得應該,理由是“確保最需要得到雪鏟的人得到雪鏟”。

但在另一部分經濟學家眼中,即便拋去有違人心從而影響長遠發展不談,在供給端,這時漲價,無法在短期內讓村裏的雪鏟變多,價格激勵最大的好處不存在。

更重要的是,在需求端,在特殊時期,雪鏟是所有人的剛需,此時“價高者得”不見得是最有效率的分配方式。至少在一派學者眼中,當供需信息洞若觀火,無需再教條地抽象成價格。

這個道理是,我們要意識到價格在抽象過程中的信息折損。

經濟學者李子暘舉過一個例子:“甲一整天沒吃飯了,急需一個饅頭充飢。乙差不多已經吃飽,但他還想再吃一個饅頭。這兩種需求,在現實中差別巨大,但抽象以後,就是市場需要兩個饅頭,背後的甲和乙,看不到了。對饅頭鋪子來説,他們無法知道饅頭到底‘應該’給誰吃,他們只管把饅頭賣給按定價付費的人……在複雜社會中,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接受這種信息損失,按照價格分配商品,也就是‘價高者得’。這個方法當然不完美,但它頂用。”

但我們也需知道,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不必完全依賴價格。在緊急狀態下,我們往往會用配給制等方法確保更多人得到基本物資,待到緊急狀態解除,再轉向正常的市場機制。

二、此事古難全

不過,城市人在極端天氣下的打車問題,不符合上述分析模型(請注意,它仍只是個簡化模型,或許説是自由市場模型的一個補丁)。

極端天氣難打車這件事,既不特殊,更非緊急,早在滴滴出現前,就是上班族的普遍認知,且在供給端,幾乎不存在局部供給與外部供給的延時割裂,這種情況下,價格當然是個有效信號(就像每年春運客流都會暴漲,這件事既不特殊,更非緊急,此時更多需要依靠價格信號,比如用更貴的高鐵取代老式火車)。

更何況,極端天氣的供需狀況,雖不緊急,但卻複雜:乘客需求更旺盛,而司機意願,安全保障,合規政策等因素,都會影響司機供給,需求或者供給任意一方改變,都會打破原有平衡。

所以單純從效率層面,或許應該漲價(當然關於網約車平台的“定價權”則是另一個更復雜的話題,有空再説)。

但如你所知,幾年前暴雨天氣,乘客需要加價才能打到車,曾引發巨大的社會情緒。

網約車平台警惕動態加價的重要原因,是因為任何經濟邏輯,也敵不過世道人心,而世道人心,又恰是市場經濟的一部分。

這個道理是:經濟無法完全獨立於社會因素之外,而是作為一個子系統“鑲嵌”在更復雜的系統內。

比如有專家學者説,網約車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補充”,本身不屬於公共交通,更多是商業行為。

但所謂“公共交通”只是個名詞概念,像網約車這種將觸角伸向公共福祉的基礎設施型業務,當公司達到一定規模,大到一定程度,在名義上是否屬於公共交通其實已經不重要,你在事實層面已經內嵌在整個交通體系,甚至更龐大的社會運營體系內。

這意味着,你要承擔與之對等的責任與風險。

嗯,作為商業公司,你當然知道,公平與效率,此事古難全。

但為人民服務,哪有那麼容易。

作者:李北辰,獨立撰稿人,國內數十家媒體專欄作家,曾供職《南都週刊》《華夏時報》《財經》等媒體

本文由 @李北辰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45 字。

轉載請註明: 極端天氣下,滴滴該不該漲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