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有話説)王毅訪歐倡導多邊主義
2020年8月25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先生開啓疫情後第一次訪歐之旅,涉及意大利,挪威,荷蘭,法國和德國等五個國家。
王毅先生將意大利作為出訪的第一站。意大利與中國的合作由來已久,而且日益緊密。在歷史上,中國和意大利似乎也是天然的夥伴,中意之間的合作從他們的交往史中就有足夠多的經驗可以依循,比如馬可·波羅的亞洲之行就將東方的知識與貿易從北京帶到了威尼斯。最近幾十年來,中意兩國之間的貿易額更是大幅增長,政治對話也取得了非凡的成果。
此次出訪的另一個國家荷蘭,更因為開放而聞名於世。更重要的是,荷蘭的開放不僅侷限於對外貿易。王毅訪荷期間,雙方強調應該樹立支持自由貿易的典範,做相互開放與公平競爭的榜樣,共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
在訪問挪威期間,雙方重點強調了改善和深化雙邊關係的可能性,以及中國準備與挪威促進疫苗研發生產合作,開展海洋合作,加速推進貿易協定談判等議題。
在法國,總統馬克龍明確表示,法方願與中方合作,進一步推進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共同支持多邊主義,加強在公共衞生、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問題上的溝通與協調。在非洲事務方面,雙方願意共同實施二十國集團“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雙方還就深化下一階段的重要交往與政治議程達成一致。
我們應該注意到,德國外長馬斯在王毅訪問期間表示,中歐關係脱鈎絕不符合布魯塞爾的利益。這清楚地表明兩個夥伴在戰略理念上步調一致。
熱點話題及解決方案
1990年,羅伯特·基歐漢將多邊主義定義為在三個或更多國家或團體中協調國家政策的做法。重大事件的參與者越多,各方之間分享的利益就越大。全球挑戰需要全球解決方案,多邊主義是唯一的方法,不僅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關鍵時期,而且在不久的將來亦是如此。
中國外長將以上五個國家作為出訪目的地,顯然含義深遠,出訪目的地分別位於南歐、西歐和北歐,明確體現了中方倡導多邊參與的基本思想。
此訪的目的還可以從務實層面和前瞻層面分析。在務實層面上,法德是歐盟主要國家;中意關係良好,貿易量也很高;荷蘭因為貿易政策開放而聞名,鹿特丹港地理位置特殊;挪威即將擔任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同時此訪也旨在消除過去的一些不和諧音符。這些國家對中國都很重要。當然,中國對它們也不可或缺。中國是這些國家重要的貿易伙伴,也是歐洲產品不可替代的市場。在過去14年中,歐盟一直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歐雙方的合作不僅在經濟領域中得以保持,在全球治理的夥伴關係中也得以發展。中國有許多理由與歐洲國家保持建設性關係,歐方也有同樣需求。
出訪途中,王毅多次表示,他的歐洲之行是一種在平等基礎上進行的交流,不屬於遵循“叢林法則”的世界秩序。中方無意捲入“新冷戰”,並且強烈反對這一假説。發動“新冷戰”不僅將破壞歷史的發展軌跡,而且會讓全世界人民成為少數人狹隘私利的人質,這與世界發展趨勢背道而馳。與此相反的則是王毅的表態:“中國將幫助歐洲抗擊新冠病毒以及復興經濟發展。”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在2019年底表示,如果歐洲不成為真正的地緣政治參與者,則有可能成為其他主要大國發揮作用的“運動場”。歐洲沒有新冷戰的意圖,但歐洲人在中美之間取得平衡並不容易。王毅在當前複雜形勢下的歐洲之行對中方以及歐方來説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王毅在回答巴黎一些學者的提問時説:“謊言説得再多也終將被事實戳穿……我們言行一致,不僅態度明確,而且行動堅決。”
中國在歐洲展開的外交活動顯然是為了喚起雙方更多的對話與共識而不是對抗;是為了表達支持而不是威脅;是為了倡導各方都為共同利益而努力;是表明只有加強合作才能讓所有人獲益。通過緊密合作共建“一帶一路”,歐洲和中國可以樹立前所未有的榜樣,秉持相互認同與平等的立場就能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對話。
我們不否認在歐洲媒體上存在一些雜音,但王毅為了促進中歐之間取得更多共識而訪問歐洲仍是這裏的主流意見。
中國與此訪的五個歐洲國家政治體制不同,難免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地區和全球問題。在過去一週密集的記者會上,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雖然總有人向中方提出質疑和揣測性的問題,但這些插曲沒有阻礙,也不會動搖中國和歐盟共同應對全球挑戰的決心。(作者:馬爾塞拉·穆薩貝留系阿爾巴尼亞全球化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