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大壩”問題談判考驗各方智慧

在非盟斡旋下,埃塞俄比亞、埃及和蘇丹三國日前就“復興大壩”問題開啓新一輪談判。分析人士指出,由“復興大壩”引發的上述三國矛盾由來已久。位於尼羅河下游的埃及和蘇丹擔心,埃塞在上游修建“復興大壩”會影響本國用水安全。在國際社會推動下,目前三國有意願通過對話解決問題,但如何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達成共識考驗各方智慧。

埃塞政府2011年為“復興大壩”奠基,今年7月該工程完成了第一階段蓄水,大壩建成後將是非洲最大的水力發電設施。而地處尼羅河中下游的埃及擔心,大壩會影響本國每年555億立方米的尼羅河水使用份額,以及本國阿斯旺大壩的發電能力。蘇丹立場相對緩和,儘管也擔憂“復興大壩”蓄水將導致本國用水量減少,但蘇丹需要埃塞供電以緩解自身電力匱乏,同時大壩調節的水流量可控,這將有利於減少蘇丹旱澇災害。三方曾於2015年通過談判達成原則宣言,保證相互尊重他國在水資源上的利益,特別是任何國家所擁有的尼羅河水份額都不應受到影響。三方同意在此基礎上繼續就其他細節進行談判,以達成關於大壩問題的全面協議。

今年6月底,非盟正式介入“復興大壩”問題三方談判。根據非盟的一份公報,三方談判中90%以上的問題已經解決。7月初,談判在非盟主持下重啓。十餘天的談判未能達成協議,三方各向非盟輪值主席國南非提交一份報告,供非盟隨後召開的部分非洲國家首腦會議討論。

由非盟主持的三方談判得到國際社會認可。6月29日,應埃及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就“復興大壩”問題進行辯論。雖然安理會未能就這一問題發表決議,但辯論中各成員國對“復興大壩”的態度趨於一致,支持非盟主持的三方談判,希望三國繼續通過建設性對話和合作解決問題。

8月4日,埃塞俄比亞方面稱,埃及和蘇丹要求談判暫停。5日,埃及向非盟輪值主席國南非致信,表示拒絕接受埃塞俄比亞提出的問題解決方案。6日,南非表示,談判“處於至關重要的階段”,呼籲各方繼續保持接觸。

輿論認為,大壩投入使用後第一階段如何蓄水、如何持續運營等都是談判的焦點。新協議約束性如何、如何解決爭端、新協議與此前尼羅河流域國家簽署的用水協議之間是什麼關係,也都是在法律上需要解決的難點。分析指出,雖然相關國家和國際社會的積極表態為解決“復興大壩”矛盾帶來了曙光,但短時間內解決這一問題仍有較大難度。在埃塞,“復興大壩”已不僅是一個水利工程項目,更是民族自豪感的象徵;在埃及,由於當地水資源嚴重匱乏,民眾對“復興大壩”建設可能帶來的用水安全隱患表示擔憂。

埃及開羅大學環境教授哈比布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人口膨脹、氣候變化加劇、工農業發展迅速等因素導致各國對尼羅河水需求量大增。“復興大壩”問題未來可能持續成為地區的焦點議題,需要相關國家通過談判與合作妥善解決。

(本報開羅8月9日電)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作者:本報駐埃及記者 黃培昭

來源:人民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37 字。

轉載請註明: “復興大壩”問題談判考驗各方智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