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國餐桌上,浪費食物的一幕可能每天都在上演。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全球每年浪費的食物多達16億噸,其中可食用部分達到13億噸。
造成食物浪費的原因各不相同。在發展中國家,40%的食物浪費發生在加工階段。在較發達國家,40%以上的食物浪費發生在零售和消費終端。
一方面人們擔心食物生產和供應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大量食物未得到充分利用就被丟棄。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丹麥的方法或值得借鑑。
“歪瓜劣棗”也值得擁有
圖片來自網絡
參照歐盟對蔬果外觀和質量制定的評估體系,只有符合超市出售標準的蔬果才能擺上歐盟國家的貨架,“歪瓜裂棗”則被丟棄。浪費由此發生。
歐盟數據顯示,歐盟國家每年浪費的食物約為8800萬噸,造成損失超過1400億歐元。僅在丹麥,從農場到餐桌的整條價值鏈中,每年就有70萬噸食物被丟棄,其中有16萬噸蔬果是因顏值“抱歉”而不能“登堂入室”。
一家名為“吃醜”(EAT GRIM)的丹麥公司正在努力改變這一現狀。GRIM在丹麥語裏意為“醜陋的”,該公司恰恰要為那些醜陋蔬果尋找出路。
“吃醜”公司直接與農場合作,收購外觀不符合市場標準或大眾審美的蔬果,經過分類裝箱後直接送到顧客手中。
“吃醜”公司制定了三種分量的“蔬果包”,右一位最小份“蔬果包”。圖片來自網絡
為了最大限度減少浪費,蔬果的種類不能被任意挑選,但公司保證它們百分百有機和新鮮。“蔬果包”有不同分量,以滿足不同顧客需求。包中還附上相應食譜,就像蔬果版的“福袋”。
以售價95丹克朗(約100人民幣)的最小份“蔬果包”為例,其中有6種應季水果和蔬菜,總重約2至4公斤。顧客可選擇每週或每兩週配送一次,對單身人士非常友好。
公司創始人卡洛林和佩特拉是兩位畢業於哥本哈根商學院的年輕女性。她們希望用這種商業模式扶持本地有機農場,推翻對蔬果的主流審美觀,對“高質量可食用”食物進行重新定義,幫助大眾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更重要的是,減少食物的浪費。
“剩餘”也有價值
圖片來自網絡
與“吃醜”有相同願景的另一家丹麥公司“別丟掉好東西”(Too Good to Go),從消費端看到了減少浪費的機會。
根據“別丟掉好東西”與丹麥近3000家超市、餐廳、咖啡館、麪包房等達成的合作協議,商鋪將當日沒有賣完但在食用期限內的食物打成“什錦禮包”,以原價四分之一甚至更低價格通過“別丟掉好東西”線上商店出售。
同樣,“禮包”的食物種類隨機搭配。顧客在手機App裏查看價格、食物大致類型、領取地點和時間,付費預定後前往指定店鋪領取。
圖片來自網絡
“別丟掉好東西”從2017年起與丹麥超市連鎖集團庫普(COOP)達成合作,丹麥全國400多家庫普超市貨架上的即將過期食物從此有了銷路。
這些食物可能是當天上午出爐但第二天無法繼續銷售的麪包,也可能是必須儘快食用的蔬果和沙拉。
至今,庫普在“別丟掉好東西”平台售出的食物已達100萬噸。
圖片來自網絡
100萬噸食物是什麼概念?如果用二氧化碳當量核算,這些食物相當於約1.1萬趟往返於哥本哈根和倫敦之間的航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或是一個人152年不間斷淋浴所產生的碳排放量。
無論是“吃醜”還是“別丟掉好東西”都將節約環保理念與商業模式相結合。“歪瓜裂棗”或“快過期食品”也有價值,並不等於“不好或不可食用”。
這些新型商業模式賦予了食品“物盡其用”的機會,也讓消費者在獲取更多新鮮健康食物的同時,避免了資源浪費。只須一個簡單舉動,就相當於為改善氣候和環境作出了貢獻,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