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建波,中閲資本董事長、首席經濟學家
一、豬價高位飛行
通用民航客機在對流層飛行,有其特定的飛行高度。短航線的飛機一般在6000米至9600米的高度飛行,長航線的飛機一般在8000米至12600米的高度飛行。即便是一些公務機,飛機高度也不會超過15000米。
豬價的高度,在沒有非洲豬瘟的時候,最高的時候也就20元/公斤左右的出欄價格。例如,2011年9月的歷史性高位19.78元/公斤,2016年6月再度上漲到20.92元/公斤,創歷史新高。
有了非洲豬瘟之後,豬價的高度,超越了歷史上所有的豬價高峯。有點像公務飛機的飛行高度,超越了正常的“民航航班”。2019年底超越40元/公斤,短期調整之後,2020年下半年持續反彈,目前雖然有所調整,但也在37元/公斤上下,部分地區仍然在39元/公斤附近。
就像長線航班的飛行高度一樣,高位區是一個區間。民航飛機在8000-12000米之間的高度都是正常飛行。豬價呢?在25/公斤以上,也應該都算是正常飛行了。沒跌破25,都沒必要大驚小怪。在25-40元/公斤這個巨大的震盪區間內,不用考慮頭部養殖企業的盈利問題,都是高盈利區間。儘管進入9月份以來的第一週豬價有微幅調整,但都不影響我們對豬價所處的歷史時期的判斷:豬價仍然處於飛行階段。
二、豬價:蛛網模型的魔咒
那麼,豬價何時降落呢?日前,唐人神董事長陶一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各大豬企在建或將建產能達20億頭,產能大幅過剩,2022年豬價或跌至4-5元/斤,也就是8-10元/公斤。不僅僅是陶一山,新希望的劉永好也在多個場合表示,豬價明年就會到成本區域,養豬很難維持長期盈利。
的確,生豬養殖是一個典型的符合“蛛網模型”的行業,豬價貴了,養豬的人就一哄而上,很快導致供給過剩,甚至全行業虧損。正是這個蛛網模型的魔咒,讓中國養豬產業發展一直裹足不前,至今未形成高質量的規模化產業集團。導致中國養豬產業的效率遠遠低於發達國家。頭部養殖企業的集中度,也是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
陶一山和劉永好的擔憂,正是看到了當前“鼓勵全民養豬”的不妥之處。豬價高企的時候,養殖的門檻大幅度降低,再次鼓勵全民養豬,這個產業就必然步入低水平循環。倘若如此下去,三五年之後,必然又是低端產能氾濫,豬價暴跌,全行業虧損。那時候,即便沒有非洲豬瘟,養殖户又會進入“全體殺母豬”的狀態。行業在低水平循環中大起大落,中國的整體養殖效率,自然就很低。
三、生豬養殖產業能否走出低水平循環?
陶一山説目前的在建養殖產能高達20億頭,這個數字,應該是誇張了。中國生豬的年出欄量,即便恢復到高峯期,也不到10億頭。但陶一山的擔憂卻不無道理。在目前全國範圍內鼓勵養殖的大環境下,隱藏在水面之下的民間養豬產能建設,在沒有形成真實出欄之前,是很難納入統計範疇的。如果只看頭部養殖企業,從A股12家上市豬企的固定資產投資來看,總額僅316億元,這與20億頭的產能數據相差甚遠。如果國家對豬場的規模和技術水平能有高標準的要求,每一個養殖場的科技水平都能像上市公司的標準一樣,那麼,可以預期,這樣的產能增長,則必然是良性的,穩健的。
從我們接觸的養殖户情況來看,大家對目前的高豬價的誘惑是充滿憧憬的。但對產能投入,卻是相對猶豫,不敢高水準投入高質量的產能。為什麼不敢投資於高水平的產能呢?無非就是擔心今後兩年豬價大跌,大規模投資優質產能反而不經濟,倒是不如打游擊投資一些低端產能。如果政策角度對低水平產能也是無區別地支持,就必然會導致養豬產業難以走出“蛛網模型”的詛咒。如此看來,政策不能看到豬價很高,就下大力氣鼓勵養豬;看到豬價因過剩而便宜,就限制養豬。
政策要做的,是要對養豬產業的產能建設,制定高標準的准入門檻,限制低質量養殖產能的建設,鼓勵高質量養殖產能的建設,唯有如此,才能推動中國生豬養殖產業的健康、良性發展,才能讓中國的豬價迴歸到合理利潤率水平的穩健發展狀態,走出“蛛網模型”的詛咒。
生豬養殖產業的“去散户”化,是產業升級的內在要求。但問題是,非洲豬瘟導致的豬肉價格畸高,也帶來了負面問題:低端高成本的養殖產能,因為豬價較高,大面積死灰復燃。事實上,當前龍頭養殖企業在成本控制、育種優勢、生物安全防控等方面的領先,完全能夠在競爭中淘汰落後產能。但低端產能的固定投入低,恰恰成為了高端產能的競爭劣勢。反而傷害了優秀生豬養殖產業的發展。“去散户”化,是產業升級的大趨勢,是中國養豬產業國際競爭力提高的必由之路。但政策層面對養豬產業准入的門檻太低,無疑在長期中將傷害這個產業,讓這個產業難以走出“蛛網模型”的詛咒。
不過,正與中國過去幾年中很多產業的“供給側改革”一樣,生豬養殖產業,在非洲豬瘟的考驗下,也正在走出這個產業特有的“供給側改革”。高企的豬價,給龍頭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使得龍頭養殖企業有能力大規模投資高端養殖產能。這些高端的產能,不僅養殖成本更低,且產出的豬肉質量更好:更營養、更美味,更安全。而中小養殖户在賺錢之後,如果不花大價錢投資高端產能,就會在今後的長期競爭中處於劣勢。如此看來,非洲豬瘟的肆虐,加上高企的豬價,為生豬養殖產業的“去散户化”,埋下了伏筆。
高豬價帶來的高利潤,推動了龍頭企業的高端產能建設。龍頭養殖企業的產能提升,是未來數年的主旋律。對於龍頭養殖企業來説,他們將要經歷的,不僅僅是豬週期的高景氣,更重要的是產能的高成長。
四、豬價和股價的拐點在哪裏?
如果豬價下跌了,養殖企業的利潤,肯定是要受影響的。豬價的拐點在哪裏呢?這取決於全社會的產能提升速度。如果全社會的產能很大了,豬價下跌就在所難免了。不過,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決定養殖產能的,絕不僅僅是豬圈的數量,更取決於母豬的數量及其生小豬的數量。陶一山所説的20億的產能,恐怕是豬圈的潛在產能。但自2017年以來在去產能和非洲豬瘟的雙重影響下,母豬的存欄大量下降。要恢復母豬產能,特別是高質量的母豬產能,需要多久呢?答案是,從從祖代豬出生到第一茬商品豬出欄,需要30 個月。也就是説,假如2020年祖代的母豬開始培育了,要到2023年,生豬的產能,才能真正起來。
這樣看來,豬價的暴跌,在2023年之後了。那麼,在2020-2023年這段時間裏,豬價又是怎樣的形態呢?我的觀點是,大致在25-40元/公斤的範圍內震盪。即便到25元/公斤,也是屬於正常的“飛行高度”,畢竟,龍頭養殖企業的生豬養殖成本,到2020年3季度,已經基本降低到14元/公斤以下了,甚至部分優秀的養殖場已經能夠降低到12元/公斤以下了。
如果豬價真的到了4-5元/斤,也就是8-10元/公斤的話,必然又是養殖養殖户大規模殺母豬了。那個時候,恐怕也只有優秀的龍頭養殖企業能夠堅持下來,血洗之後,龍頭的定位將更加穩固。但從歷史的情況來看,豬價連續4個季度低於行業平均成本的情況並不多。當前養殖成本平均都遠遠高於陶一山預測的豬價,要説豬價跌到那麼低,終究還是危言聳聽了。
從股價角度來説,我們要投資的,也不僅僅是當前的豬週期的景氣,更是投資於龍頭企業的高成長。從“豬週期”到“豬成長”,才是非洲豬瘟防控常態化時代龍頭生豬養殖企業的核心投資邏輯。按照養殖企業的長期平均估值來看,4000元-5000元的頭均市值,是比較合理的。如果一個養殖企業,2020年的出欄水平是300萬頭,豬價迴歸之後的長期均衡估值就在120-150億之間。如果該企業5年後養殖規模達到1500萬頭呢?豬價迴歸之後的長期均衡估值,就在600-750億之間了。儘管當前由於豬價太高的原因,總市值有可能已經超過200億,但只要規模生長夠快,就能夠抵消豬價下跌的負面影響。
一句話:豬成長,比豬週期更重要。豬價迴歸正常之後,誰的產能增長最靠譜,誰就是最值得投資的豬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