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迷茫時,請向聖賢借一點智慧
當你的人生、事業、愛情處於低谷變得迷茫的時候,你們都是怎麼度過的?我們不妨向聖賢借一點智慧。
一、向范仲淹學有志
在歷史長河裏,有這樣一個身影:他兩歲時失去父親,母親改嫁,留他一個人在廟中苦讀。因為家貧,他只能斷齏劃粥。即便如此,他小小年紀就胸懷大志,以天下為己任。他的為官生涯幾起幾落,但他百折不撓,在貶放河南鄧州時寫下《岳陽樓記》,留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激勵千百代國人的名句。他就是范仲淹。
這樣的“憂樂觀”值得國人學習。社會浮躁不代表我們要跟着浮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別人的眼光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的內心。社會的開放也給我們提供了多元而寬鬆的環境,幫我們認識自己,找到自身的優勢。國人還要學會取捨,試着在浮躁中靜下心來,才能經受住物質考驗。只有心境平和下來,才能活出自己那充實而又別樣的精彩人生。
二、向孔子學習謙虛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
謙受益,滿招損,一個人保持謙虛的心態,才能多多受益。真正謙虛的人,虛懷若谷,不會看誰不順眼,也不會認為別人比自己水平低。而是像孔子一樣,“三人行,必有我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向莊子學習換位思考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一位母親帶孩子逛商場,孩子非要媽媽抱。母親蹲下去要打孩子,可突然發現,當與孩子一般高時,視野裏全是大人的腿和臀部……
換位思考是處世的美德,但不少現代人很難做到。妻子指責丈夫回家就陷進沙發,卻看不到他工作的辛苦;丈夫嫌妻子不懂温柔,卻不見她操持家務的辛勞。老闆批評員工報告交晚了,卻不知道員工為趕進度徹夜未眠;員工抱怨老闆太嚴苛,卻看不到老闆為確保公司發展付出的心血。我們還能聽到這樣的牢騷:“這事要是讓我幹,我肯定幹得更好。”這看似換位思考,但離真正的換位思考相差甚遠。換位思考應該是靜下心來捫心自問,而不是“站着説話不腰疼”。在我們進行換位思考時,當我們真誠地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和需求,多一分理解和寬容時,意想不到的回報便悄然而至,這就是情感守恆定律。
四、向諸葛亮學習修身
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他在《誡子書》中告訴孩子,寧靜才能夠修養身心。試問,你能否在忙亂中靜下來,反思人生方向?諸葛亮還告訴孩子不要事事講名利,要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做到視名利淡如水,視責任重如山。
這告訴我們,先要放空心靈,才能容納更多知識,獲得智慧,才能夠相信自己。此外,樂境與苦境只在我們心中。心境好了,自然是樂境;如果心境不好,就如同掉進苦海,無法自拔。只有心態擺平了,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完善自我。
四、向阮籍學習慎言
《晉書,阮籍傳》中説:”籍雖不拘禮節,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
一個人的言論體現了自身的修養,言必有信,説出來的話,必須能做到才行,否則不如不説。那些不負責任的言論,任意的誇誇其談,必將失信於人,害人害己。做人,要儘量做到言行一致,心口如一,能管住自己嘴巴的人,是有智慧的人。
你可知,當你絮絮叨叨的説着你的不如意的時候,也許人家也正有不順心的事呢,你的負面情緒,對別人來説是一種負擔。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道,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煩惱,又何必都掛在嘴上,沒有人有義務替你分擔什麼。所以,你有權利用對別人訴説的途徑來緩解壓力,但更多的時候,保持沉默,也是一種自我消化和沉澱的過程,不語,有時是大德。
五、向鄭板橋學習糊塗
鄭板橋雲遊時寫下: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難得糊塗”之所以是高尚的精神境界,因為它是淺薄之人所不具備的,是勢利之人沒把辦法擁有的,是金錢不能買到的,它凝聚着人生閲歷的豐富實踐,是浪裏淘沙的結果,也是人生智慧的結晶。它像一面鏡子,映照着一個人所經歷的酸甜苦辣。現實生活中,有人遇事能拿得起、放得下,看問題尖鋭、入木三分,其中不乏領悟深刻的作用,所以人們常用“薑還是老的辣”來形容為人的老道、處世的老練。因此,從這個角度可以説,“難得糊塗”是人成熟幹練的標誌,是人心胸豁達的象徵,是人深思熟慮的體現。它使你沉着冷靜,深謀遠慮;使你為人大度,做事執着;使你思路開闊,曲徑通幽;使你的靈魂得到進一步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