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國新冠病毒檢測實現“應檢盡檢”“願檢盡檢”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綜合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佈會的報道】  

光明日報記者 袁于飛

8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國家衞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司長包獻華、藥監局器械註冊司稽察專員王蘭明介紹我國提高新冠病毒檢測能力的情況。

記者從會議上獲悉,截至7月末,我國核酸日檢測能力達到484萬份,具備核酸檢測能力的醫療機構4946家,檢測技術人員達到3.8萬餘人。我國已累計向全國各級醫院、疾控中心、海關口岸、第三方檢測機構發送試劑近兩億人份,設備1.2萬餘台,保障完成了1000萬人檢測的武漢大會戰,1000萬人檢測的北京攻堅戰,以及新疆、大連等近日聚集性疫情檢測的應急突擊戰。

  我國核酸檢測實現了“應檢盡檢”“願檢盡檢”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介紹,我國引導和支持科研機構、生產企業積極開展檢測技術的研發,擴大檢測試劑和設備生產,推動醫療機構持續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基本滿足了國內疫情防控的需要,實現了“應檢盡檢”“願檢盡檢”。目前,我國核酸檢測試劑和設備的生產能力能夠滿足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的需要。

王江平介紹,下一步將重點推進檢測能力建設,在加強生物安全風險防範前提下,確保秋冬季前實現全國三級綜合醫院、傳染病醫院、各級疾控機構及縣域內1家縣級醫院具備核酸檢測能力。同時,統籌各方面力量,加強機動檢測能力建設,確保在疫情暴發初期能夠快速調度,配合當地檢測力量,儘快完成檢測任務。

  我國迅速控制了新疆烏魯木齊和遼寧大連疫情

國家衞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介紹,7月中下旬以來,新疆烏魯木齊和遼寧大連相繼發生了聚集性疫情。這兩起疫情具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疫情初期發展比較迅速,新疆烏魯木齊報告第一例病例以來,在第一個14天之內,感染人數快速增長到550多例。遼寧大連在報告第一例病例以來,在不到10天時間內,感染人數快速超過100例;以青壯年感染者為主,新疆病例平均年齡35歲,大連病例平均年齡41歲。這些病例以輕症和普通型為主。

焦雅輝介紹,疫情發生後,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部署要求,國家衞生健康委會同新疆、遼寧兩地聯防聯控機制相關部門快速行動,採取有力措施,迅速控制疫情發展,第一時間向兩地派出由部級領導帶隊的疫情防控工作組,同時從全國抽調強有力專業技術力量。派出工作組、專家組、防控組、救治組共119人。從全國12個省份組建21支核酸檢測隊,共400餘人;迅速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快速發現潛在傳染源。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快速發現可能的重點人羣;組織兩個地方快速提高核酸檢測能力,盡最大可能發現感染人羣和感染病例。

  力爭在秋冬季之前完成新的快檢產品上市

“總體看,我國的檢測試劑研發已經形成了涵蓋多種技術路線、多種產品系列的技術體系,技術水平和產品性能與歐洲、美國等處在同一水平,有些產品甚至領先,基本能夠滿足當前國內疫情防控的檢測需要。”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司長包獻華介紹,在疫情發展階段,面向全國採用公開招標的方式,從327個單位中遴選出9個項目納入應急攻關予以支持,重點是提高核酸檢測的靈敏度、速度和自動化水平。同時,部署相關的抗原、抗體等檢測產品的開發,形成多樣化的產品技術體系。

目前,我國核酸檢測試劑的最低檢出線已經達到100個拷貝/毫升,根據國家衞生健康委臨牀檢驗中心對相關上市產品的測評,我國核酸檢測試劑總體的檢出率已達95%以上。

包獻華介紹,下一步我國還將加快核酸快檢產品的研發攻關,重點是關注檢測時間在30分鐘左右的檢測產品,目前已經有幾款在研項目正在加緊推進,力爭在秋冬季之前能夠有新的快檢產品完成研發和審批上市。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06日 04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