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茶解酒"是一個流傳甚廣的説法。近年來許多專家又説濃茶不僅不能解酒,反而傷身。茶與酒,到底是怎樣的一對冤家?
通常説的"解酒",一般是指減輕喝酒過多的反應,比如頭痛、嘔吐、動作失調、反應緩慢等等。這種看得見摸得着的反應,必須要"解酒物"被迅速吸收並且發揮作用才能顯示出來。
酒精進入人體之後,會被轉化為乙醛,然後轉化為乙酸,最後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以及轉化為脂肪。如果喝下的酒精不多,這個處理流程運行良好,人體就不會有太大的反應。反之,短時間內喝入大量酒精,超過了這一流水線的處理能力,就會有一些中間產物累積下來。多數人是乙醛轉化為乙酸的那一步"窩工"了,導致體內乙醛含量升高。人體對乙醛很敏感,於是就面紅耳赤、頭暈目眩,手腳也不聽自己使喚了。
要"解酒",就需要加強這條流水線的運行。茶水中有不下幾十上百種的物質,最重要的是咖啡因和茶多酚等抗氧化劑。然而,這些成分對這條"酒精代謝流水線"的運行無能為力。實際上,不僅是茶水不行,迄今為止科學家們也沒有發現吃什麼東西能夠促進這條流水線的運行。
從這個意義上説,茶是"解"不了酒的。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喝茶對喝酒沒有影響。
我們知道,酒精的作用是讓人暈眩、虛弱、運動能力失調,而咖啡因卻可以刺激人興奮和清醒。茶中有較多咖啡因。喝酒的同時喝下咖啡因,在頭痛、虛弱、口乾以及運動能力失調這些"醉酒徵兆"方面都要低於單純喝酒的人。
不過,人們會根據這些主觀感覺來確定自己有沒有"喝多",這種"對抗作用"干擾了人體對體內酒精量的判斷,從而不知不覺喝得更多。從結果上,可能又醉得更厲害。而且,咖啡因只是讓人"自我感覺好一些",對運動靈敏性的恢復作用有限。也就是説,咖啡因使得喝酒的人"感覺好一些",但其實並不是"真的沒事兒"。
另外,如果喝完酒之後想要儘早入睡,那麼就更不能喝茶。咖啡因本來就會影響入睡,而酒精會影響咖啡因的代謝,從而加劇影響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