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果你有孩子,請千萬不要窮養,很多父母都後悔了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綜合

有人説不要給孩子物質太容易滿足的生活,有人説不要讓孩子,其實,關於金錢的部分,最重要的是這個!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叫《青春期孩子脾氣差,易衝動該怎麼辦?》,這篇文章在網絡上引起很多人討論,本來朋友跟我説的時候我很開心,因為文章聊的是我跟青春期脾氣暴躁的孩子怎麼溝通及處理他們的情緒,沒想到很多人的焦點卻放在我給兒子iphone這件事情上。然後引發了一大串你來我往的筆戰,有人説我太寵孩子,這麼小就給他iphone ,長大會被物質慾望所控制,有人反駁説,每個家庭環境不同,不能説給iphone 就是寵孩子...

其實,那支iphone 是我一個好友換iphoneX 的時候,因為兒子的手機壞了,加上成績進步很多,好友整理好後送給我兒子的,當時也有問過我的意見,我覺得OK是因為兒子當時初三,有些信息必須從網絡上查詢。

我一直覺得,網絡時代就是該讓孩子使用手機,不要過度限制,不然很多信息都會有落差,要注意的是有沒有控制時間跟看的網站,控制時間是避免看手機太久造成功課落後或是傷害眼睛,瞭解孩子上的網站可以使用家長監控這一個功能,加上他非常喜歡畫畫, iphone的觸控以及靈敏度都比較好。

或許有朋友覺得我自己拿OPPO ,卻給兒子拿iphone 這樣不好,但我的工作主要需要的是照片,並不需要其他的功能,而OPPO 加上無他相機簡直就是完美的照騙?所以覺得想寫一篇關於貧窮及富有思維會引發的不同結果。

當然,教育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是我們給孩子什麼樣的觀念與想法,他們就會深深受到影響。我覺得其實一個孩子的內心是富足或貧窮,並不完全是由於物質而造成,而是一個家庭對待生活的態度。

有個真實故事是這樣:一個在美國貧民區長大的移民女孩,從小父母工作忙碌,就把他交給祖母照顧,祖母從小灌輸給孫女很多道理,養成了他自立、自信、自強的人生觀,更告訴他有錢就可以幫助更多人,他13歲立志要上哈佛大學,後來如願成為哈佛人,並在廁所的排隊隊伍中邂逅了他的另一半:馬克-扎克伯格,也就是Facebook的創始人。

這個在貧民區長大的女孩就是普莉希拉-陳,除了在FB上鼓勵人們做慈善外,還積極推動扎克伯格投身公益事業,為舊金山灣區公立學校系統捐贈了1.2億美元,改善了當地的公立學校教育,並且延續自己的兒科醫師身份,成為現代女人的典範。

這就是窮人家的富養思維,重要的是觀念而不是金錢。

看過一部影片,父親常常跟孩子強調賺錢不容易,比如他爸爸常常説:”我那麼努力賺錢就是為了給你好生活”,而不是常常陪伴孩子,聊聊學校生活或是瞭解孩子的交友情況…那麼這孩子的內心也是很難富足起來的。

教育專家認為,家長跟孩子談論金錢時的態度會影響着孩子的金錢觀,曾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問題,一個孩子問家長:”爸爸,我們有錢嗎?”

美國爸爸回答説:”我有,你沒有,你想有錢要自己想辦法賺。”

中國爸爸説:”我有的是錢,等你長大了,錢都是你的。”

兩種不同的教育方法,於是,兩個孩子將會是截然不同的人生,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奧秘。

有一個網友説,他從小父母毫不顧忌地在他面前表現出對金錢的憂慮,連吃飯的時候也常常為錢爭吵,希望他長大嫁給有錢人。基本上,錢就是這個家的主要談話內容,但是孩子需要的東西卻都不給,後來他只好靠他原始的本能去賺錢,以致越陷越深,到現在已經在聲色場所上班了20多年。

還有的父母為了培養孩子勤儉的習慣,喜歡在孩子面前“哭窮”,最常説的是“家裏沒錢,只要你好好讀書,以後就能賺大錢”這種觀念,這個孩子從小就被灌輸金錢得來不易,內心也對錢充滿了渴望。

以上的例子,在中國家庭中很常見。很多家長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日常中的這些行為其實就是一種教育,只覺得應該讓孩子知道:”這個太貴,所以不買”、”家裏沒錢,所以不買”、”連買菜的錢都沒有了”、”賺錢不容易,爸媽上班很辛苦”……

或許有些父母會以為這樣與孩子溝通,孩子會懂得節儉和懂事。我不否認孩子可能會因為父母經常“哭窮”而變得節儉了,但孩子內心的匱乏感會伴隨着孩子一生的成長,並且會因匱乏感而帶來非常多的問題,因為窮意識背後是家庭的壓力,這會吞噬孩子大腦發展能力,直接影響的是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歷史上很多大貪官都是小時候窮怕了導致的後果。如大名鼎鼎的大貪官和珅,雖是大將的後代,但幼年喪母,他的父親做官清廉又早逝,致使家境十分貧苦,在這樣的成長環境,物質上的渴望一直無法滿足,所以造就了後來瘋狂的和珅。

不信?那我們再舉幾個例子:

前幾年很火的一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有一個是外表及行事作風還有吃的穿的住的都非常樸實的大官,卻被查到在外秘密購置的豪宅中,牆壁、冰箱以及牀上都是滿滿的現金鈔票。他説:”我一毛都沒有花,因為從小窮怕了,什麼都沒有,也什麼都不敢想,現在只想看到很多很多的錢。”

如果覺得電視劇都是編的,那我説一個朋友的例子。有個好友是被窮養思維養大的女孩,一出社會就很努力工作,賺錢存錢成為他最重要的事情,20年前,我知道她手上存了30多萬,告訴她可以在市中心買套房,首付只要5萬就可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但她就是沒勇氣從那30多萬的存款中拿出5萬來,而現在就算把30萬都拿出來,連那間房子的一半也不夠了。每次跟她出去旅遊、逛街、喝咖啡的時候,她都處在一種很痛苦的狀態,覺得這樣花錢是罪大惡極的行為,就算她是憑着自己的能力賺到錢,也不能夠安心自在的享受。

還有一個朋友是IT工程師,從小到大被父母用“窮養”的思想來教育,長大後的他特別渴望賺錢,又捨不得花錢。現在快40歲,月入3萬,卻連給自己買件超過500元的衣服也沒有,更別説花錢去旅遊或吃大餐了,年收入破40w,不要説買衣服給女朋友,就連幫父母換一輛安全一點的車也不願意……生活品質很差,對未來也沒有什麼規劃,因為他不會花錢,只懂存錢。

這兩個例子,背後的家境也許並不都是貧窮的,但有一點絕對是共通的,就是他們的父母都有着“貧窮的思維”。

從小被灌輸貧窮的觀念,往往變成孩子會特別在乎錢,哪怕長大後有錢,也會很小氣,出社會後交際容易受到阻礙,因為小時候長期處於貧窮和窘迫,長大了很難有安全感,唯一能讓他有安全感的,就是存摺上的數字不斷往上漲。

如果你的孩子長大了,會為了錢想不開,甚至為了殺不了價而潑婦罵街,你覺得丟臉的時候,你一定要記得,那不是孩子的錯,是你花了好多年用窮觀念“培養”出來的。

如果你的孩子長大了並結了婚,會因為老婆一個月花了500買衣服跟保養品而大發雷霆,並思考要不要離婚,請不要怪他吝嗇或沒度量,他只是繼承了你的節儉。

“貧窮”的思維就像一種遺產,如沒有拋棄,無論我們的孩子願不願意繼承,它都會被記在孩子人生的户頭上。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合理理財之外,還應該教他們如何“給予”,讓孩子明白,錢不僅僅是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的工具,它的價值還應建立在幫助他人上。

所以,從今天開始,在跟孩子談論錢的時候,有幾個重點要注意:

1、不要告訴孩子,這個商品很貴,我們買不起。不要告訴孩子,家裏沒錢,只能靠你了,你要好好讀書,才能賺錢養家。不要告訴孩子,你只要好好讀書,其他什麼都不用管。

2、要告訴孩子,我們每個月都有預算,現在已經超預算了,所以我們只能下次再買。也可以告訴孩子,這個商品有比較複雜的性能,適合更大一點的孩子玩,所以等你再長大一點,我們就可以買這個東西。要詢問孩子,你喜歡什麼,為什麼?也可以詢問孩子,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可以為你做什麼?要告訴孩子,努力工作跟休閒生活都要平衡,有健康的身體,一切才有意義。

3、定期給孩子零用錢,規定好零用錢的使用範圍,比如告知孩子,以後想要買玩具、零食,都可以自己買了。孩子想要什麼的時候,提醒孩子用自己的零用錢去買。

教育本來就是和貧窮富有沒有關係的事情,我們教育孩子,不是為了讓他背上沉重的家庭負擔,只是為了讓他能夠自食其力,將來能撐起他自己的天空。

只要不給孩子灌輸“窮”觀念,家庭保持生活的喜悦,即使生活不富足,孩子們也同樣能愉快地成長,成年後也可以足夠自信和勇氣。千萬不要給孩子窮的壓力,更不要讓窮酸成為孩子一輩子的魔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