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 | 讓“鍾美美”沒有負擔做自己,便是最大的善意

封面評論 | 讓“鍾美美”沒有負擔做自己,便是最大的善意

□ 蔣璟璟

因為神模仿老師一度引發關注的黑龍江鶴崗男孩“鍾美美”,近日卻大量下架模仿老師的視頻,甚至有人稱他被教育部門約談。之後“鍾美美”解釋稱,不想再發模仿老師的視頻了,網友會看膩,想發其他視頻。當地教育局回應記者,強調“教育系統不存在約談”“關於刪除視頻的問題,是小孩和家長覺得不太好,自行刪除的,咱們沒要求他做這個事情。”(新京報)

連日來,太多的目光聚焦於鍾美美。粉絲們歎服於他惟妙惟肖、生動傳神的表演,又不免憂心其在現實中可能遭遇的非議與壓力。

根據媒體報道“教育局承認學校與鍾美美接觸”,但同時透露,這種“接觸”並非“和孩子本人聯繫”,而是透過學校和老師“正面引導”“希望孩子多拍一些正能量作品”……若此言為真,這波操作實則無可厚非,並無太過分之處。但凡熟稔教育系統內部慣例,便不難理解此事的來龍去脈。一般來説,學校對於牽涉自身的“輿情”都有向局裏上報的義務,局裏收到情況彙報後通常都會給出“意見”指導——“鍾美美”成為網絡熱點之後,照例是要經歷這波流程的。

教育局關注到了“鍾美美”,並間接施加了某種影響,這或許還算不上是“扼殺孩子創造力”的大罪狀。需要説明的是,鍾美美固然是天賦爆表、表演精妙,但終究還只是一個13歲的孩子。他成為短視頻平台的網紅主播,被大量擁躉追捧乃至“封神”,這真的好嗎?事實上,未成年人太早、太深地介入短視頻等社交平台,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並不是説鍾美美“很出色”“很成功”,就可以超越於這一大的敍事框架。

的確,鍾美美是天才模仿者,是看點十足的網絡主播。然而,在此之前,他還是一名學生、還是一個孩子。大眾反感體制對鍾美美的“干涉”和“塑造”,但想過沒,世俗期待、羣體起鬨所構成的“捧殺與裹挾”,對這個涉世未深的男孩來説,又何嘗不是重壓和惡意呢?鍾美美就是他自己,他理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沒有義務按照教育局的引導去拍“正能量作品”,同樣沒有義務去按照網友的意願繼續“模仿老師”搞笑。

永遠不要將大人一廂情願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不論是職能部門還是吃瓜羣眾,都該銘記這點。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和愛護,永遠是讓他們毫無負擔地“做自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34 字。

轉載請註明: 封面評論 | 讓“鍾美美”沒有負擔做自己,便是最大的善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