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廣一家親 攜手奔富路

廣西日報

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重大戰略,是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重大舉措。

同飲一江水,兩廣一家親。黨的十八大以來,粵桂扶貧協作步步深化,聚焦資金支持、人才交流、產業協作、勞務合作等重點協作內容,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的扶貧協作,有力助推廣西打贏打好脱貧攻堅戰。2016-2019年,兩地一同籌劃實施了扶貧項目1166個,投入幫扶資金36.84億元,超過1000個貧困村、160萬貧困人口受益。

廣東連續3年、廣西兩年在東西部扶貧協作考核中獲得“綜合評價好”的等次,粵桂扶貧協作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資金加技術 產業拓富路

產業扶貧、消費扶貧是粵桂扶貧協作的重頭戲。

初夏,在龍勝各族自治縣馬堤鄉里市村,一排排含綠吐翠的茶樹在薄霧中環繞山巔。馬堤鄉東昇、裏市片區是龍勝地處邊遠的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在粵桂扶貧協作的支持下,肇慶市高要區投入建設一條產業道路,盤活了周邊的土地,大力發展茶葉種植產業;並在該片區相鄰的芙蓉村投資建設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茶葉加工園區。今年春茶採摘期間,園區累計收購茶葉1.5萬多公斤,發放茶葉款140餘萬元,平均户收入達7000多元。目前,該園區覆蓋的芙蓉、東昇、裏市、龍家四個村已種植茶葉1500餘畝,其中受益建檔立卡貧困户900户3600餘人。

龍勝縣委書記周卉説:“粵桂扶貧協作讓龍勝獲得了資金、項目、人才、技術等方面的無私幫助,有效改善了龍勝貧困山區的發展面貌,匯聚了‘攜手攻堅、全面小康’的磅礴力量。”

“以前,村裏的年輕人都外出務工。在深圳大鵬新區幫扶下,我們村建成了小谷雞基地,發展起養殖特色產業,帶動216户貧困户實現增收脱貧。”巴馬瑤族自治縣所略鄉坡幫村支書羅美英説。

在東西部扶貧協作框架下,巴馬採取“政府籌資建棚、公司提供技術及產品回收服務、農户認領或委託合作社經營獲得收益”模式,積極推進產業扶貧“以獎代補”形式,在易地扶貧搬遷地區引進小谷雞、食用菌等特色產業,與深圳市場對接。

廣西各對口幫扶縣依託廣東資金、技術、先進管理經驗等對口幫扶優勢條件,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打好產業生態牌、綠色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果園子”,探索建立貧困地區“輸血 造血”的穩定脱貧長效機制。

近日,廣西首批10個基地的7個品種優質農產品通過“圳品”認證,將進駐深圳各大商超。今後3年,全區將建設30-50個農產品供粵基地,打造一批特色產品品牌,將廣西優質農產品納入“圳品”管理體系,加大對結對貧困縣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把廣西優質農產品源源不斷銷往大灣區市場。同時,積極推動廣東一批民營企業、社會組織與廣西48個掛牌村結對子,加大社會幫扶力度。

勞務大協作 就業保增收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天等縣龍巖易地搬遷安置點的殘疾人扶貧車間,共有500多名貧困殘疾人實現就近就業或轉移到廣東就業。這得益於江門市蓬江區的大力幫扶。

今年,蓬江區針對疫情影響,進一步深化粵桂扶貧協作,與天等縣先後聯合舉辦7場大型勞務輸出專場招聘會,提供超過1.44萬條用工崗位信息,幫助5300多名貧困人口實現轉移就業。

要讓貧困户如期脱貧,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讓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廣西和廣東兩省區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大力開展勞務協作,加強勞務輸出“點對點、一站式”服務,做好貧困勞動力就業信息管理,強化勞務輸出供需精準對接,幫助貧困勞動力及時有序返崗。截至4月底,33個結對貧困縣赴粵返崗復工貧困勞動力98757人,新增就業25668人。目前,全區在粵就業務工貧困人口近40萬人。

近年來,針對廣東企業多、勞動力需求量大和廣西勞動力資源豐富的特點,百色、河池市與深圳市探索出勞務輸出“三來三往”新模式,即輸出地制定“求職清單”,輸入地制定“崗位供給清單”,輸入輸出地根據“清單”將貧困勞動力與空缺崗位進行相互匹配,輸入地根據匹配結果組織企業現場招聘,最後由輸出地組織輸送貧困勞動力上崗就業。該模式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信息和就業崗位精準對接,有效提高就業成功率。

廣西貧困家庭“兩後生”也利用廣東省優勢職業教育資源,獲得了職業培訓、輪崗實習機會。深圳技師學院將技能就業與智力扶貧有機結合,為貧困生全免學費,還發放助學金、生活補貼、交通補貼。貧困生入學即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畢業後直接進入企業工作,實現“入學即就業”。

扶貧車間是撬動“大扶貧”的穩支點。目前,廣東援建廣西貧困地區建設了一批扶貧車間。天等縣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及周邊建起扶貧車間20多個,在得到資金、技術等方面大力幫扶的同時,還引進了廣東經驗和企業,為易地扶貧搬遷羣眾創造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易居環境。

人走技術留 扶智又扶志

“我是一名退休老師,年輕時就有支教夢。羅城·深圳實驗小學投入使用以來,我就選擇來到羅城支教,一學期支教結束後,因為捨不得孩子們,又繼續留下來。”深圳市福田區退休支教教師夏小英説。近年來,福田區一批又一批的支教老師從繁華都市來到羅城,為仫佬山鄉帶來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課程。

通過教育阻斷山區貧窮代際傳遞,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2019年,福田區選派13名優秀教師、7名醫務人員到羅城支教支醫,聘請40名支教志願者緩解當地教師緊缺問題,1.1萬貧困人口受益。

以“交流必有效、人走技術留”的人才交流理念,既親力親為幫助解決當地實際問題,又發揮傳幫帶作用,以手術教學課、教師公開課方式帶出一批掌握新技術、新方法的當地教師、醫生,助推廣西貧困地區教育醫療衞生事業發展。這是近兩年粵桂兩省區深化扶貧協作出現的新氣象。

今年,兩省區進一步明確各結對幫扶縣(市、區)教育、醫療支援任務,繼續推動更多廣東優質中小學校和知名醫院與廣西貧困縣中小學校和醫院、衞生院結對幫扶,簽訂幫扶協議,深化協作內容。

教育幫扶方面,結對雙方簽訂的協議得到很好落實,廣東優質學校結對幫扶貧困地區學校範圍不斷擴大,共同推動了學校管理、教師培訓、職業教育、遠程教學、學生關愛、招生就業等方面的合作與共建。深圳依託自身教育資源優勢,組織社會力量安排165個學校與百色、河池兩市149個學校結對,切實提高了貧困地區教育服務水平。肇慶市高要區2019年投入1170萬元,在龍勝易地搬遷點附近建成龍勝鎮第二小學,惠及整個縣城特別是易地搬遷的所有貧困户;籌資成立“高要龍勝扶貧教育基金”,資助建檔立卡貧困户子女特別是“因學致貧”的貧困户子女就學。

醫療幫扶方面,廣西選派了更多醫務人員前往廣東學習,接納了更多廣東選派的醫療專家前來指導培訓,積極開展疾病預防控制、遠程醫療教學、疾病診治等方面的協作,加快發展貧困地區醫療衞生事業。深圳市組織安排71個醫院與百色、河池兩市84個醫院開展結對幫扶,一批批深圳醫療專家駐紮在兩市開展義診、治療、巡迴醫療。深圳羅湖區先後選派5批34名不同專業醫療專家到西林縣開展醫療幫扶,走遍該縣4鎮4鄉94個村,累計參與示教手術近200台,新增適宜技術40項。還投入800萬元對全縣農村人口集中開展慢病篩查,2.2萬多人受惠,其中一半為貧困人口。(記者 袁 琳 李 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90 字。

轉載請註明: 兩廣一家親 攜手奔富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