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之後,東北大地氣温攀升,北部戰區陸軍某旅部隊管理科參謀王坤的心情卻並沒有跟着回暖——眼看日程表上“士兵接待日”一天天臨近,作為這項活動的組織者,他生怕再次“搞砸”。
年初,該旅借鑑地方“市長接待日”做法,每月組織一次“士兵接待日”活動,旨在聚焦為兵服務解難幫困,圍繞戰鬥力建設集智聚力。經過精心籌劃準備,“士兵接待日”迎來“首秀”。
當天,王坤原本擔心的“講半句留半句”的情況沒有出現,基層代表踴躍發言,説了個痛快。然而,他在事後梳理彙總時發現,59條意見建議中,像“廁所隔間門鎖損壞”“建議為室外哨位配備吹風機”等這類與“衣食住行”相關的佔絕大多數,而聚焦戰鬥力建設的卻寥寥無幾。
“這樣的一堆建議中,連個‘金點子’都選不出來。”王坤忐忑不安地將清單呈報給旅領導。
果然,第二天收到的批示中提出:“要由過多關注‘衣食住行’向聚焦中心工作轉變。”王坤立馬據此起草了一份通知,將有關要求傳達到基層。
本以為此事塵埃落定,王坤滿心期待地組織了第二次“士兵接待日”。令他大跌眼鏡的是,基層代表提的意見建議仍是“濤聲依舊”,少數幾個與戰鬥力相關的意見也沒説到點子上,與通知要求更是相差甚遠。
機關有要求,基層為啥不落實?兩次“士兵接待日”暴露出來的問題引發旅領導思考。調研中他們發現,有的官兵認為“士兵接待日”就是用來解答基層“訴求”的,圍繞中心工作出謀劃策是機關的事,與自己關係不大;有的則坦言,不是不想按“要求”提意見,而是自己思維水平和知識儲備跟不上,不知道如何按“要求”提意見……
“機關‘要求’與基層‘訴求’之間存在落差,既有基層官兵思戰謀戰意識不強、能力不足的原因,也有機關督導工作脱離實際、拔苗助長的因素。”旅黨委一班人對標中央軍委基層建設會議精神,找到了填補落差的依據和思路:既要充分尊重官兵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保護他們暢所欲言的積極性,更要精準設計、依戰規劃,科學引導官兵把思戰謀戰當成分內之事,增強“按戰建言”的動力和能力。
找準紋路好劈柴。該旅研究決定:對基層“訴求”一視同仁,能解決的抓緊推動,不符合條令法規的做好解釋工作;開展羣眾性討論辨析,釐清“眼裏只有自己的‘小日子’”“思戰謀戰與己無關”等錯誤思想,增強主人翁意識和大局觀念。
與此同時,機關也糾正“簡單下通知、粗略提要求”的慣性做法,結合基層實際換位思考謀劃工作,採取理論授課、舉例示範等方式,將戰鬥力標準細化分解到身邊可視可感的崗位戰位,幫助官兵掌握建言獻策的現實依據、靶標指向和方法規律,激發官兵思戰謀戰的熱情動力。
變化在悄然發生。接下來的幾次活動中,王坤驚喜地發現,基層意見建議中聚焦備戰打仗的多了,整體“含戰量”顯著提升。
這兩天,王坤又為評選“金點子”犯了難,不過這次不是因為選不出來,而是因為可挑選的太多。談到這個“幸福的煩惱”,他有了更深的思考:“推動基層民主建設沒有完成時,要把這些飽含官兵智慧和期許的‘金點子’落到實處,我們永遠在路上。”
微議錄
壯苗也須常修剪
■北部戰區陸軍某旅政委 郭紅莊
鄉間有句諺語:壯苗也須常修剪。壯苗成長快,本是件好事。可如果不經常修剪,任其自然生長,就會橫生枝杈,長不成棟樑之材。種樹如此,“士兵接待日”也是如此,基層建設的方方面面更是如此。
在遇到基層建設出現自發無序的情況時,機關既不能大包大攬,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當好“修剪工”的角色,在給予基層充分自主權的基礎上,按照戰鬥力標準搞好規劃設計,及時修掉旁杈側節,保證更多養分向主幹集聚,使這棵壯苗向上向好生長。
除此之外,機關還應甘當“上馬石”,既為基層糾偏指路,又“扶上馬”陪他們走好“最初一公里”,用“多想一步”的務實作風託舉基層建設不斷開創新局面。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