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鐵拳,坦克煞星——淺説二戰德國的反坦克武器

輕型反坦克火前筒(“鐵拳”)

    1941年,當蘇聯優秀的坦克出現在德軍面前時,這種坦克令德軍驚恐萬分,德軍的反坦克武器只有在近距離平射的狀態下,才能將其擊毀。從此,各國競相開始研製步兵反坦克武器,生產出各種大口徑的火炮,但是這些火炮體積太大,需要大量人員和車輛才能牽引得動。

納粹鐵拳,坦克煞星——淺説二戰德國的反坦克武器

    1941年6月,徳軍首次在格羅德諾附近遇到蘇聯的T34坦克,並且發現這種坦克要遠遠優於他們自己的 Pukpfw IV坦克。當時德國依賴反坦克步槍和小口徑火炮(德軍常常在攻擊中使用,而英國的戰術卻與此相反,英國人只在防禦時才使用反坦克火炮),令德國人畏懼的是他們發現對付T34坦克的唯一有效武器是口徑為88毫米的高射炮。

    1941年底,蘇聯的一輛KV-1坦克掩藏在一座橋樑附近的掩體內,將德軍的一個整編師整整阻擋了兩個小時,直到德軍調來一門高射炮才將其擊毀;即使如此,總共發射了7發炮彈,而真正穿透坦克的僅有兩發炮彈。在缺少高射炮的情況下,對付T34坦克的標準防禦方法只能靠士兵衝向坦克,把“泰勒”手雷塞到坦克的履帶下或坦克的炮塔下面。

納粹鐵拳,坦克煞星——淺説二戰德國的反坦克武器
德國的反應

    德國對T34坦克的強烈反應是生產出了輕型反坦克火箭筒(綽號為“鐵拳”)。這種分離式火箭筒可以發射一種威力巨大的小型炸彈。這種武器有效地阻擋了T34坦克的進攻。

    但它的作用並不僅限於對付T34坦克,在諾曼底登陸日之後,所有的德國“國民自衞隊”在沒有其他裝備的情況下,用事實證明了“鐵拳”的威力,1945年3月29日,在盟軍攻勢最凌厲的一天,德國“國民自衞隊”的一個小分隊使用“鐵拳”火箭筒擋住了英國皇家第一坦克團的一箇中隊的攻擊。

納粹鐵拳,坦克煞星——淺説二戰德國的反坦克武器
門羅效應

    研製“鐵拳”火箭筒的計劃是由雨果·施內德爾AG公司的蘭吉特博士倡議發起的。他提議研製一種能夠發射新式炸彈或射彈的系統,這種炸彈或射彈能夠有效地對付重裝甲坦克。研製“鐵拳”火箭筒的計劃是由雨果·施內德爾AG公司的蘭吉特博士倡議發起的。他提議研製一種能夠發射新式炸彈或射彈的系統,這種炸彈或射彈能夠有效地對付重裝甲坦克。

    這種炸彈利用了門羅效應,生產出來的高爆炸彈帶有錐形的空心彈頭,彈頭底端由黃銅包裏,向前突出,這樣當彈頭在距離裝甲鋼板最恰當的距離爆炸時,爆炸力繼續向前運動;同時,一股細小、集中的融化金屬和超高温的氣體以每秒鐘6000米的速度直撲向裝甲鋼板。

納粹鐵拳,坦克煞星——淺説二戰德國的反坦克武器

    在擊中坦克時,這股熱流能夠擊穿裝甲,超高温氣體和融化金屬進入到坦克內部,從而引起坦克內部的彈藥爆炸。一般情況下,坦克內的乘員很難倖免於難,問題的難點是炸彈如何投送。火炮的炮彈速度太快,威力太大,無法達到最恰當的距離,這種炮彈要麼從坦克上反彈出去,要麼是在坦克前面爆炸,卻不能穿透裝甲。雖然誤差常以毫米計算,但這已經足以讓彈頭失去效力。

    蘭吉特博士的方法是使用一種一次性火箭發射器。這種武器由大眾?沃克公司製造。到1943年時,該公司每月能夠生產2000籹這種炸彈。最初,這種武器被稱作“噴氣式空心裝藥反坦克榴彈”。按照設計,這種武器在發射時要以直角瞄準坦克的裝甲。但是,後來發現這樣瞄準相當困難,除非離T34很近才能瞄準。這就是德國研製的第一代“鐵拳”輕型反坦克火箭筒。

納粹鐵拳,坦克煞星——淺説二戰德國的反坦克武器
輕型反坦克火箭筒

    這種武器被正式命名為“鐵拳”30輕型火箭筒。它是一個76.2釐米長的管子,發射的炸彈重1.5千克,發射速度為每秒30米有效射程為30米;炸彈直徑為100毫米,爆炸的彈藥能以30度角穿透140毫米的裝甲。這種炸彈的助推力來自管底部的彈藥,後來的火箭彈就是根據它而研製的。“鐵拳”30輕型火箭筒後來被“鐵拳”60和“鐵拳”100火箭筒(數字代表它的有效射程)代替。

    它們發射的炸彈重3千克,射速分別為每秒鐘45和62米。每發炸彈能夠以30度角穿透200毫米的裝甲。

納粹鐵拳,坦克煞星——淺説二戰德國的反坦克武器
重型反坦克火箭筒

    在1943年1月,徳軍在阻止盟軍挺進突尼斯時繳獲了美國的一些口徑為60毫米的MI“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這些火箭筒被迅速送到德國,由作戰專家進行檢査和評估。他們非常欣賞這種武器,認為這種武器結構簡單,造價低廉,非常適合德國軍隊。這樣德國馬上就生產出了自己的“巴祖卡”火箭筒。

    德國火箭筒發射的火箭彈和“洋娃娃”反坦克火炮發射的火箭彈非常類似,但是經過改進,它使用了電點火發射裝置。最早的火箭筒被稱為88毫米反坦克火箭筒43(通常簡稱為88毫米RPzB43)。這種武器比個兩頭開口的管子的結構複雜不了多少,火箭彈從後尾裝進去,從前端發射出去。射手把瞄準具的光點放在肩部,裝上火箭彈後,在扣動扳機之前操作控制桿,給小型電機充電,它和火箭彈的電機有一根電線相連。

納粹鐵拳,坦克煞星——淺説二戰德國的反坦克武器

    使用簡單的瞄準系統就可以操作這種武器。RP2B43火箭筒立即獲得了成功。它發射的火箭彈比“巴祖卡”的火箭彈大。由於穿透裝甲的能力和彈頭的直徑大小有直接關係,再加上它使用空心裝藥的彈頭,熱流和融化金屬能夠從彈着點處穿透裝甲,進入坦克內部,所以這種火箭彈的穿甲能力更強大。但它的射程有限,大約為150米。它的另一大缺陷是,當火箭彈離開“炮口”時,火箭彈的電機仍在燃燒,這意味着射手必須穿上防護服和口罩,以免燒傷。

    火箭彈的廢氣非常危險,射擊時可對射管後4米內的物體與人造成傷害,並且這種廢氣還會帶起塵土和髒物,暴露射手所在的位置,迅速招致對手的打擊。所以,儘管這種火箭筒彈頭的穿甲能力較強,但射手一般都不太喜歡這種武器。

納粹鐵拳,坦克煞星——淺説二戰德國的反坦克武器
改進型號

    經過對火箭筒的基本原理的進一步研究,德國又生產出了RPzB54火箭筒。這種火箭筒有一個保護射手的盾牌,所以射手不必再穿防護服。改進型被稱為RPzB54/1火箭筒。這種武器發射的火箭彈經過了進一步改進,它需要的發射管較短,射程為180米,和前者相比增加的幅度不大。RPzB54和RPzB54/1火箭筒取代了早期的RPzB43火箭筒,剩餘的RPzB43火箭筒則被送到二線部隊和預備役部隊中。

    不久,德國陸軍開始大量裝備並使用RPzB54和RPzB54/1火箭筒,以至於在每條戰線上,盟軍都會遇到這種武器。RPzB54/1火箭筒能夠擊穿160毫米厚的坦克裝甲。這些火箭筒基本上都屬於近距離武器,使用時需要精心操作才能發揮效能。而且,要特別注意射擊時產生的向後衝擊力,這種衝擊力可能產生危險的後果。一般使用這種武器需要兩名土兵,一名士兵負責瞄準,另一名士兵負責裝彈和聯接發射器的電源線。

納粹鐵拳,坦克煞星——淺説二戰德國的反坦克武器

    要想成功擊毀坦克,需要悄悄接近坦克,在有效射程內瞄準坦克。只要瞄準了坦克,一般情況下,坦克必毀無疑。對付RPzB系列武器的辦法是增加防護,如在坦克外掛上沙袋,給坦克履帶加掛鏈子,或使用外掛式裝甲,並且還可以在坦克後緊跟特殊的步兵班,他們也可以向坦克提供保護。

    RPzB系列武器有多種綽號,其中兩種被稱作“煙囱爐”和“坦克煞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14 字。

轉載請註明: 納粹鐵拳,坦克煞星——淺説二戰德國的反坦克武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