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家務是培養孩子責任心最有效的方法
提及家務,通常而言很少孩子會主動去做,然而接觸家務少,就難以在家庭中發揮個人的價值感,也不利於孩子責任感的培養,於是很多家長就想到了用金錢獎勵的方法鼓勵孩子。但事實上,將家務與金錢相掛鈎的做法是錯誤的。
我曾經也以為,用金錢獎勵孩子未嘗不可,所以也將這一方法運用到兒子小濤身上。我和小濤説好""洗碗一次兩元,掃地一次五元""等,一開始小濤也做得特別起勁,也會主動去包攬家務活。但時間久了,小濤變得一切""向錢看"",只要需要他幫忙的,他第一句話都是""做這個給多少錢"",否則就不肯幫忙。
因此,將家務和金錢相掛鈎,未免就是正確的做法,物化了家務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為什麼將家務與金錢掛鈎是不好的
獎勵是短期有效的,無法真正發揮出家務原有意義
獎勵帶給孩子做家務的熱情,往往是有時效的,通常維持在""孩子得知有獎勵""到""孩子得到獎勵""這一區間。當家長們不再給予孩子獎勵,孩子就容易失去做家務的動力。而事實上,家長之所以要讓孩子做家務,是想讓孩子能由此鍛鍊獨立性,讓孩子從做家務中體驗到樂趣,明白責任感的意義。然而金錢的獎勵會讓做家務的這些意義都抹去。
讓責任變成僱傭關係,不利孩子的成長
孩子應該從小就明白,既然是家庭的一份子,就有責任承擔相應的家務。但金錢的獎勵讓這種責任變成了僱傭關係,就會讓孩子覺得,家務是可做可不做的,也就無法發揮出孩子的責任感。另外,也會讓孩子學會討價還價,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變得虛榮功利,不利於孩子成長。
教育學家琳.洛特曾經説過,家務應是父母訓練孩子尊重、智慧、責任心、合作等面向未來的品格和技能的最好道場。因此,父母要懂得通過家務來培養孩子的優良品格。
通過家務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1、不要因為孩子年齡小就不讓孩子做家務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年齡太小,自己的事情都無法自理,就別提能夠在家務活上幫到什麼忙了。加上年齡太小的孩子一不小心就會""幫倒忙"",徒添煩惱。而有些家長把孩子當成了""掌上明珠"",恨不得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務活從來沒考慮過讓孩子幫忙。但這樣的想法無疑都是錯誤的。
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有責任意識,但很多家長往往會忽視。因此,家長們不要因為孩子年齡小,覺得孩子沒有什麼忙可以幫上,就不讓孩子做家務。反而孩子年齡小,會更加樂於家務其中,哪怕是幫爸爸把一張廢紙扔進垃圾桶,都會快樂無比。而責任感就在這其中不知不覺產生了。而幫忙收拾桌子,擺放好椅子等都是年齡小的孩子可以參與做的家務。
2、經常開家庭會議,平等交流
家庭會議中營造的平等和諧的氛圍,如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機會,也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我價值。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長開家庭會議會慢慢開成了批判大會,這隻會讓孩子弱小的心靈受到打擊,更加抗拒參與家庭事務。
在家庭會議中,可以採取以下流程。首先可以就一週內對每位家庭成員的貢獻提出表揚,然後討論接下來一週家庭事務的分工,比如如何合理安排家務,每位家庭成員的職責等,各抒己見,接着以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來表決。如果家庭成員比較少,就可以採取抽籤的方式。總而言之要激發孩子主動做家務的意識。最後,還可以增加一些小遊戲,增進彼此的感情。
3、耐心教導孩子做家務
家長們時常抱怨孩子做家務做得不好,但往往沒有想過是否是自己沒有耐心指導孩子。很多時候,孩子第一次做錯就被家長指責,從而讓孩子覺得家務沒有帶來任何樂趣。但孩子不是天生就能把家務做好的,其實孩子正是在不斷的試錯中探索做家務的能力。
面對孩子一開始做不好家務的情況,家長們可以把家務細分為好幾個步驟,並讓孩子跟隨自己先做一遍。當孩子做得不好時,也不要輕易否定孩子,而要耐心地指正孩子。在不斷的嘗試中,孩子才會越做越好。
總之,要讓孩子有主動地做家務的意識並非易事,這需要家長給予充分的耐心並信任孩子,可以採取開家庭會議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做家務的興趣,從而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但無論如何,將家務與金錢相掛鈎是錯誤的金錢觀,家長們千萬不要再通過金錢獎勵的方式""激發""孩子做家務的動力了,既無法真正發揮出家務原有意義,也不利孩子的成長。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才是關鍵。而和孩子共同完成家務要比""要求""孩子做家務更有效得多,希望廣大家長都能明白這一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