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林有有”微博淪陷,你做過鍵盤俠嗎?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綜合

本文轉自【法治日報】;

本週,熱播劇《三十而已》大結局了。

這段時間,“林有有”這個名字,深深地印在了網友們的腦海裏。“綠茶”“小三”,劇裏的“林有有”攢足了罵聲。

沒想到的是,劇外的“林有有”也飽受了刺耳的謾罵——“林有有”的扮演者張月在現實生活中被一些網友羣起而攻之,不光是彈幕炸評,更有人直接跑到人家微博上開罵。無奈之下,張月關閉了髒話充斥的評論區。

一直以來,飽受網絡暴力的明星不在少數。除了公眾人物,很多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也在網絡暴力的“狂歡”裏,承受着難以承受的痛。8月5日,德陽安醫生自殺案開庭,這場因網絡暴力引發的悲劇再次闖入我們的視野,擊打着人心。

到底是什麼在滋長層出不窮的網絡暴力?你是否也曾在有意無意中,做過網絡暴力的參與者?

網絡信息的碎片化,讓很多人失去了辨明真相和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 互聯網的世界真真假假,碎片化的信息容易讓人迷惑。可恰恰有人在真相未明的情況下,靠着直覺盲目站隊,帶着偏見篩選信息。要麼不分青紅皂白,也不去追尋真相,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看到的、想象的當成了真相;要麼人云亦云,被別人的情緒裹挾,在不經意間成為了“鍵盤俠”中的一份子,無形中做了網絡暴力的推手。

缺乏同理心,多少人打着言論自由的旗號肆意評價人和事,全然不分善惡僅憑喜好。 出言不遜的施暴者往往模糊了言論自由與網絡暴力的界限,無視分寸,肆意妄言。拿“噴”明星而言,在這些人的邏輯裏,你做明星、做網紅掙了錢,就要承受網友泄憤、讓渡隱私和安寧的代價。説到底,他們放大了明星、網紅的人設,忽略了公眾人物也是活生生的人。從吐槽演技到人身攻擊,從辱罵個人到殃及全家,你罵完舒坦了,但他們的委屈、不安、憤怒,如何排解呢?

不僅如此,網絡的商業性運作,有時恰恰利用了網民的衝動,對這些網絡暴力事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近年來,網絡暴力就出現了組織化、羣體化、利益化等新特點,用驚心動魄的標題、圖片,誇大的細節故事炒作新聞,吸引眼球,追求點擊率,故意激起網民情緒,放任暴力,不計後果。

任何時候,網絡空間都不應是憤怒與暴力的發泄口。從彈幕轟炸到惡意剪輯,從私信辱罵到人肉搜索,層出不窮的網絡暴力不僅導致網絡空間戾氣蔓延,挑戰了法律的底線,也給青少年羣體帶來了嚴重的不良示範。乾淨清朗的網絡空間,需要相關部門的精細化治理功夫,也離不開網絡平台和每一個網民的共同努力。

或許,網絡暴力無法徹底杜絕,但我們理應先做好自己——尊重真相,“未知全貌,不予置評”;尊重他人,不惡意評價,守住表達自由的底線;尊重自己,想事用腦子,説話留口德,別讓一次簡單的敲擊變成暴力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