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黑犛牛”帶着“白犛牛”齊奔致富路

據金昌日報報道 “2019年前,我們村主要以養殖黑犛牛為主,一些村民通過養殖黑犛牛致富;養殖白犛牛起步晚,數量少。我們把‘黑犛牛’比作養殖大户、致富帶頭人,把養殖規模較小、發展能力較弱的養殖户叫作‘白犛牛’。”

8月5日,記者來到永昌縣城關鎮趙家莊村養殖小區採訪時,村委會主任黃培江這樣介紹。

近年來,趙家莊村結合實際,通過開展“黑犛牛”帶“白犛牛”強户幫弱户活動,加強養殖技術培訓、結對開展防疫、共享銷售渠道,有效促進了村民增收。

趙家莊村緊鄰永昌縣城以南的南山灘,有着發展舍飼養殖業的先天優勢。2016年,該村黨員黃克運和村民趙開福最早開始在南山灘發展養殖業。幾年來,在黃克運這樣的“黑犛牛”的帶動下,趙家莊村養殖小區由起初的12户發展到現在的52户。2019年,養殖小區羊存欄達1.1萬隻,黑犛牛和白犛牛存欄近8000頭,信鴿4000羽,肉雞6000只。全年出欄肉羊7000只、肉牛4900頭,遠銷青海、寧夏、四川等省區,實現銷售收入約4410萬元,養殖户户均收入11萬元以上。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464元。

村民徐正文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户,一些養殖大户和村幹部建議他在養殖小區建個養殖場。2014年,村上協調信用社給徐正文貸款建場,現在養羊140只,年收入達10萬元。2016年,徐正文全家實現了脱貧。

村委會主任黃培江也是養牛帶頭人之一。記者在他的養殖場看到,既有白犛牛、黑犛牛,也有黃牛,或立或卧,悠閒安詳。

“我從2017年開始養牛,我們3個人合夥成立了永昌縣正升養殖專業合作社,建場時投了43萬元,購進牛隻投了120萬元,現在共養牛346頭,是小區裏養殖規模最大的一個場。白犛牛主要從武威市天祝縣購進,黑犛牛從山丹馬場購進。牛在養殖場經過6至8個月的育肥後銷售,平均每頭售價在1萬至1.2萬元。”黃培江介紹,他的養殖場現在僱了本村一對夫妻當飼養員,兩人年工資收入近6萬元。

據介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養殖户的牛羊賣不出去,沒有收入,特別是對養殖規模較小、發展能力較弱的養殖户衝擊較大,資金跟不上,無法進行正常養殖。在這種情況下,趙家莊村的“黑犛牛”們主動擔起責任,與“白犛牛”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借給“白犛牛”飼料等物品,確保他們能夠正常養殖,並主動為“白犛牛”聯繫銷售渠道,確保牛羊能夠賣出去,資金能夠正常週轉。

幾年來,在趙家莊村養殖小區的輻射帶動下,城關鎮建成養殖暖棚819座,規模養殖户達520户,吸納農民羣眾就業達100餘人,強户幫弱户帶動效應十分明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52 字。

轉載請註明: 永昌:“黑犛牛”帶着“白犛牛”齊奔致富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