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毫無疑問,今年的春節檔,《你好,李煥英》完勝。

豆瓣上,80多萬人打出了8.1的高分。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評論區,也幾乎都是一邊倒的讚美。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甚至在中國內地電影榜,賈玲的處女作也雄踞榜三,可以説創造了一個影史奇蹟。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有哭,有笑,即使拍攝手法略顯青澀,也難掩賈島的一腔赤誠。

上億人,都被影片中傳達的那種無私母愛所感動。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母愛,這個看似平平無奇卻又金光閃閃的詞彙,想必沒有人可以拒絕她的魅力。

然而,在一眾的好評中,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

有人説她拿自己的母親賣慘,私人情緒氾濫;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也有人説她是在打着親情的牌子,消費母親。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互聯網本來就應該容許多種聲音。

然而,卻有人對這些少數“不同聲音”給予打擊,斥責他們“沒有母親”。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我認為,造成這些不同聲音的,除了自身欣賞視角不同之外,還有一種可能——他們不僅沒感受過真正的母愛,還曾經被母愛深深傷害。

試想,母愛都是偉大的嗎?所有的媽媽都是李煥英嗎?

並不。

還記得《歡樂頌》裏的樊勝美、《安家》裏的房似錦嗎?她們都被親生母親所折磨,讓人不勝唏噓。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不僅沒有盡到母親的義務,更是把她們當作賺錢機器,用盡一切手段進行壓榨。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這只是電視劇,你可能認為純屬杜撰,現實中沒有這樣狠毒的父母;但前段時間出現的杭州現實版樊勝美,則真的會讓你“大開眼界”。

23歲的洛洛,從小就很優秀,年紀輕輕,就已經擁有自己的團隊,月入上萬。然而一場意外,剝奪了她的生命,令人惋惜不已。

然而她的父母呢?

不僅沒有表現出一絲悲傷,而且忙着利用女兒最後的死亡,繼公司對其進行6萬的人道主義關懷後,又繼續索要41萬的賠償。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繼而,女兒生前被家裏索要錢財的事情,一件件浮出水面。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從生到死,女兒被母親榨乾了每一滴價值。

並不是每一位媽媽,都值得“母親”二字的分量。

想起了《何以為家》中的一句話:“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所以,那些“不同的聲音”,可能正是洛洛那樣的可憐人兒。

試想,如果她們從沒感受過母愛的温度,又怎能體會到電影中呼之欲出的母愛呢?

如果她們一直被母愛所折磨着,我們又怎能指責她們“鐵石心腸”?

想起了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一句話:“每逢你想要批評別人任何人的時候,你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在我們的文化觀念裏,“母親”,一直是神聖的存在,但也正是因為我們把“母親”過於神化,才會讓經常刻意忽視的黑暗角落。

美國著名的心理諮詢師——卡瑞爾·麥克布萊德博士,雖然在研究領域成就頗豐,卻總是感覺自己優柔寡斷,過於神經質,而且非常不自信。

經過多年的研究,她發現這一切,竟然來自自己的母親。

於是,她做了大量的臨牀調研,最終寫成了《母愛的羈絆》一書。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書中主要研究了母親對女兒的影響,將“母愛的羈絆”歸結為母親的“自戀”,並總結出這樣幾類對女兒產生負面影響的母親。

1.事必躬親型母親

這類母親控制女兒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學習、就業、擇偶,小到穿着、儀態等,可謂事無鉅細。

看上去,她們為女兒付出一切,每分每秒都在積極投入,然而卻忽視了女兒內心真正的需求,只是將她們當作自己的附屬物。

這樣做的後果,會讓女兒從小迫於母親的壓力,產生無用感,很難建立起清晰的個人意識;她們的所有決定,似乎都是為了贏得母親的讚賞。

如果來自媽媽的壓力過大,還可能使女兒產生逃離媽媽,甚至逃離整個世界的想法。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小歡喜裏,英子的媽媽就屬於這種類型。她有着極強的控制慾,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女兒身上,英子的所有事情,似乎都是她説了算。最終,英子精神崩潰,得了抑鬱症,甚至想自殺。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2.心不在焉型母親

這類媽媽從不給女兒提供什麼指導,而是忽視女兒的情感與感受,一味地沉湎與自己的世界。

即使女兒出現了重大的情感或生理問題,她們也會拒絕教給女兒那些重要的知識。

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瑪麗13歲來了例假,都不敢去找媽媽;女兒對任何可能暗示性的情節有了疑問,母親也總是拒絕,而這只是因為母親不想談。

長此以往,孩子不懂怎樣確認、疏導自己的情緒,甚至會有意壓抑自己負面情緒,自然難以形成健康的人格;慢慢地,孩子也會與母親產生巨大的鴻溝,而這種鴻溝比起身體上的虐待,更加難以發現,甚至會伴隨孩子一生。

《風情媽咪俏女兒》中就刻畫了這樣一位母親:她豪爽縱慾,每當戀情失敗,就會搬往一個新地方,開始另一次戀愛,而絲毫不會考慮女兒的感受。

所有的事情,似乎都是圍着媽媽媽轉,女兒的情感世界則空無一物。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3.事必躬親與心不在焉行為的混合型母親

還有一種母親,是以上兩種的混合體。

可能在不同的事情上,母親在兩種類型直接變換遊移。

比如書中舉到的《母女情深》中的例子。她會動不動就檢查一下孩子的呼吸,甚至把她從睡夢中搖醒來達到自己的檢查目的。

在女兒哭鬧時,母親會對其大加讚賞:“這才像樣。”然後關起門,讓孩子自己一個人在搖籃哭鬧。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也可能在對待不同的女兒上,母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作者的母親對作者表現得心不在焉,而對其妹妹事必躬親。而這種不同來源於母親對兩個女兒不同的期待。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這世界上並不是每個媽媽,都是李煥英;也不是每種母愛,都值得被歌頌。

有為了孩子無私奉獻的母親,也有把孩子當作工具、附庸的母親;有隻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母親,也有強迫孩子為了自己意志而活的母親;有把孩子放在心尖尖的母親,也有生下孩子不想要甚至拋棄的母親。

愛,可以讓我們感激涕零,同樣也可以讓我們痛不欲生。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然而,當我們擁有不幸的母愛時,只能去埋怨、控訴自己的母親嗎?

不。

所有媽媽背後的行為,都有因可循。

或許她們原生家庭不幸福,或許她們有不得已的苦衷,或許她們也是母愛的受害人,不知不覺中變為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其實人這一生,就是跟自己母親和解的一生。

當我們接受了母親原本的樣子,走入她的情感世界、真正接受她之後,才可以擺脱母愛的羈絆,真正做回自己。

特別喜歡賈玲在接受採訪時説的一句話:“媽媽在成為媽媽之前,首先是她自己。”

同樣地,願天下所有的母親、所有的孩子,在有這些身份之前,首先是她自己;在有了這些身份之後,也能不被其所累,盡情享受愛,綻放美。

與君共勉。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作者簡介:孟小喵,一隻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的喵。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63 字。

轉載請註明: 《你好,李煥英》票房過47億,無私母愛獲勝,她們卻恨透了母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