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年紀較小,有時任性起來連家長都沒有辦法,最終只能是氣急敗壞的打幾下。其實,適當拒絕孩子也是一種成功的教育。那麼什麼時候該拒絕孩子呢?這個尺度需要家長們去自行把握。
同事小美的女兒今年5歲,名叫慧慧,長相十分甜美可愛。休息的時候,小美帶孩子去公園散步,在路上,慧慧看見了一個“大頭兒子”形狀的氣球,吵着讓媽媽也給自己買一個。
但家裏的玩具已經很多了,類似氣球也買過好幾回,每次慧慧都是玩一會就丟在玩具堆中,再也不會去多看一眼。
想到這,小美直接對孩子説:“親愛的,這個氣球家裏有很多個啊,這回我們就不買了,回家給你做好吃的苜蓿雞蛋怎麼樣?”
慧慧聽到媽媽拒絕的話語後,直接坐在地上大哭起來,好像再説:“不給買我就不走了。”
小美沒有辦法,只能拽着孩子想要趕緊往前走,但慧慧決心與媽媽鬥爭到底,嘴裏還不停的大喊:“我再也不跟媽媽好了,你去死吧。”
此時小美愣住了,沒想到女兒回説出這樣的話,但此時的她突然冷靜下來,蹲下來對慧慧説道:“你喜歡的大頭兒子會不會跟媽媽鬧脾氣呢?”慧慧沉默的搖了搖頭。
接着小美又問道:“如果大頭兒子不要媽媽了,誰給他做那麼多好吃的,陪他一起玩耍呢?”慧慧只是搖了搖頭,又繼續哭出了聲。“那如果你不要媽媽了,誰給你做好吃的苜蓿雞蛋?”當小美説出這句話之後,慧慧連忙抱住媽媽,並説:“我錯了,我還要媽媽。”
面對孩子的狠話,小美沒有選擇大發雷霆,而是説出了這樣一番話,之後慧慧也很少出現不聽話的情況。
小孩子為何會如此任性呢?
1.自身需求沒有被滿足
在實際生活中,有些父母過於溺愛孩子,倘若某一個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想慧慧那樣,向父母們放“狠話”。所以説,家長們在照顧孩子時,切不可過度溺愛。
2.自身沒有受到重視
當孩子和父母們交流一件事情時,可能需要説很久才能表達清楚,此時如果父母們沒有耐性,孩子很可能通過任性、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3.受父母的影響
很多父母脾氣很差,從而傳遞給孩子,甚至一言不合就打孩子,將來孩子也會成為一個喜歡“暴力”的人。
孩子任性的時候,家長們應該怎樣做?
1.不要公開指責孩子
一般來説,人有情緒十分正常,孩子亦是如此,但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家長們需要做好引導工作,千萬不要去指責孩子,否則將會讓他們變得更加暴躁。
2.做好孩子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做好的老師,尤其是在家庭生活之中,父母的言談舉止、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們需要控制好自己,儘量不要將自身暴躁的一面展示給孩子。
3.讓孩子學會如何正確的表達情緒
孩子在説那些嚴厲的話語時,他們本身並不知道含義。所以説,在孩子“放狠話”時,家長們也不要過分在意,可以通過一些實際例子加以引導,讓孩子知道自己剛剛犯了錯誤。
在疏導孩子情緒過程中,家長們切勿急躁,找到孩子不高興的原因,隨後加以疏導,長此以往,孩子也會懂得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