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晚上7點,備受關注的“166艦”停在了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連豐村三堆子碼頭,經過修復後,將運往重慶九龍坡建設碼頭,改建成重慶建川博物館海軍歷史主題博物館,預計明年將向市民開放。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負責本次拖拽任務的重慶市展宏圖救助打撈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展宏圖救助打撈公司”)獲悉,“166艦”於9月27日在江蘇太倉出發,由拖船拖拽從上海進入長江航道,向着終點進發。
艦長130餘米,排水量3600多噸的“166艦”如何從江蘇運抵重慶?10月20日,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對此進行了獨家專訪。
“166艦”停在了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連豐村三堆子碼頭
涪陵停靠2天
引周邊市民排隊打卡
10月20日早上,天空飄着細雨,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連豐村三堆子碼頭上人頭攢動,備受重慶市民關注的“166艦”正停靠在此進行維修。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現場見到,熱情的市民聞訊趕來,只為親眼目睹“166艦”的真容。
一位退伍的海軍老兵王先生專程和戰友從涪陵驅車前來,在岸邊拍照紀念。“作為一名退伍海軍,懷着激動的心情前來,看一看這艘軍艦。”
直至下午5點,仍有市民陸續趕來打卡,現場還排起了長龍。為此,南沱鎮啓動應急預案,確保觀看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來的人太多了,按照鎮政府應急預案,我們在岸邊的躉船上開闢了一塊空間,每次20人入場參觀,每五分鐘輪換一次。”展宏圖救助打撈公司總經理劉禮海説,按照計劃,“166艦”將在三堆子碼頭停靠2-3天,對切割下來的超高雷達和桅杆進行修復,並重新拋光刷漆,恢復原樣後再次出發上行。
“計劃22號出發,23號在上游河口場停靠安裝餘下設備,恢復全貌後再次出發前往終點重慶建設碼頭。”劉禮海説,預計25日中午到達重慶九龍坡建設碼頭。
市民排隊打卡
提前做方案
派出最強“團隊”護航
8月28日,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舷號166的驅逐艦(“166艦”)在南海艦隊某軍港降下軍旗,宣佈正式退出海軍現役,移至重慶九龍坡區建設碼頭,改建成重慶建川博物館海軍歷史主題博物館。
“166艦”是我國自行研發建造的第一代驅逐艦——051型驅逐艦。該艦艦長130餘米,排水量3600多噸,航速32節。於1987年10月31日在大連造船廠開建,1991年11月21日完工交南海艦隊服役。1997年,166艦曾橫跨太平洋,歷史性訪問美國、墨西哥、秘魯和智利等四國五港,開創了我國海軍主戰艦艇首次橫跨太平洋的歷史,同時創造了出訪時間最長、航程最遠、出訪國家和港口最多、出訪人員最多等諸多紀錄,拉開了人民海軍走向深藍的序幕,戰功赫赫。
退出現役的“166艦”如何運抵重慶?
擁有10年救助打撈經驗的展宏圖救助公司承擔了本次轉運工作。“接到這項特別的工作後,我們立即邀請經驗豐富的船長專家,針對軍艦的長度長、吃水深、高度超高等具體情況提前制定了拖拽方案。”劉禮海説,公司派出“最強團隊”護航,為了確保運行動力,公司派出了2200馬力的拖船;安排10名工作人員全程“護航”,保障“166艦”安全運抵。
工人對拆除設備進行恢復安裝
艦身超長
進入川江流域航行難度大
開了20年船,接到此次“護送”任務時,38歲何雄彪既興奮又緊張。9月初,展宏圖救助打撈公司一類資深船長何雄彪還在三峽大壩附近開展防洪應急工作,接到公司電話後,他興奮了好幾天。“開了這麼多年傳,還是第一次拖拽軍艦,也許是人生中唯一一次。”何雄彪説,以前在上海也見過軍艦,但這次是“護送”,尤其是在得知“166艦”將作為海軍歷史主題博物館向市民開放後,他知道意義又不一樣了。
9月18日,何雄彪和同事從三峽大壩出發。9月27日,“166艦”由拖船拖拽出發,從上海進入長江航道,“過關斬將”,一路溯江而上,於10月8日晚上達到宜昌等待過葛洲壩和三峽大壩船閘。
10月17日順利通過葛洲壩和三峽大壩後,由巫山進入重慶境內。“到了巫山後,我們就感受到了重慶人民對‘166艦’的熱情期待。”何雄彪説,有拍照的,有唱歌的,還有划龍舟的,“看到他們的熱情,我們也鳴響汽笛表示回覆。”
“作為本次拖拽任務安全第一人,這2300多公里的航程,有困難也有驚險,必須毫不懈怠。目前餘下的100多公里,依舊要全力確保安全。”何雄彪説。
“166艦”
對話船長
2300公里 彎、窄、淺、險 他們用豐富經驗克服困難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接到任務時是什麼心情?
何雄彪:既興奮又緊張,任務艱鉅,但使命光榮。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為什麼説任務艱鉅?
何雄彪:“166艦”艦長130餘米,再加上我們40米長的拖船,兩艘船的長度達到170米,成為我們川江流域內尺度最長的航行隊形。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本次“護航”有哪些困難,是如何克服的?
何雄彪:艦身過長,長江下游船舶密集,造成盲區大,正前方和左舷的視線都被擋住了,我們在艦身安裝了視頻監控設備,裝在左舷上,同時安排引航員在軍艦駕駛室瞭望,隨時與我們駕駛室聯繫。特別是在長江下游,船舶密集,視線盲區的沙船看不到,需要引航員及時給出避讓提示。
到了長江中下游段,河道彎曲,彎、窄、淺、險,航行困難,需要我們用豐富的駕引經驗來克服困難,安全通過。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拖拽過程中有沒有發生險情?
何雄彪: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值班室輪班休息,聽到我們拖船的發動機聲音和顛簸幅度,感覺可能出現了偏航,我立即趕到駕駛室,及時調整了方向,避免了觸岸事故的發生。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據瞭解,這是新中國歷史上首次軍艦穿越三峽庫區,在過葛洲壩和三峽大壩的時候順利嗎?
何雄彪:軍艦第一次過三峽船閘,纜繩無法完全固定,只有反覆移動船位,時間耽擱較長,葛洲壩用了一個多小時,三峽大壩四個多小時,比普通船隻多出近一半的時間。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剩下的這100多公里還有什麼困難嗎?
何雄彪:越往上游走,水流越急,難度越大,駕駛船隻操縱更加困難,加上河段彎曲,航行速度會減慢。根據水流情況,我們會採取拖或者拉的方式來進行拖拽,確保安全抵達。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為什麼採用拖拽,而不是使用“166艦”自身動力航行?
何雄彪:“166艦”是我國自行研發建造的第一代驅逐艦——051型驅逐艦,也是051型驅逐艦中最後退役的。“166艦”作用於深海,其排水量3600多噸,航速32節,長江航道狹窄,不適宜軍艦高速行徑,必須採用大馬力川江拖輪才能確保低速航行和安全。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軍艦進入重慶境內後,受到重慶市民的熱烈歡迎,他們都用了哪些方式?
何雄彪:進入重慶後,每到一個區縣,很多市民在長江兩岸和大橋上等待,雖然可能只有短短几分鐘,他們依舊大聲呼喊,還有的用划龍舟、歌舞的方式致敬,在現場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國》。看到這些場景,我們也很感動,鳴響汽笛表示感謝和回覆。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倩 攝影 鄒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