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被質疑了1300多年,只怪王勃人品不好?
提起王勃,便讓人想起天才少年一説,更讓人不得不提起《滕王閣序》。一篇駢文響徹文壇,一首佳作流傳百世。然而就是這樣家喻户曉的佳作卻也難逃世人的質疑和爭論。他們到底在質疑什麼呢?
怪你過分美麗——華而不實不得不説《滕王閣序》是駢文界的翹楚之作也,驚豔世人。其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讓人陶醉,可以説這篇佳作是以美著稱,美在辭藻華麗,美在通篇的典故,美在絕佳的意境……
這篇作品共七百多字,然而卻通篇用典,字字有深意,處處有伏筆也。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功底,你還真的別想把它讀懂,這也是駢文的特點,在駢文盛行的年代裏,《滕王閣序》自然備受推崇。然而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文化潮流和文化審美。
到了宋代,不再盛行駢文。在他們看來,此文一沒有説事兒,沒有明理,只剩辭藻的堆砌而已,而後對滕王閣序的爭論更是從未斷過。大多認為《滕王閣序》不夠充實,空有其外表而空乏其身,只是一副好皮囊而已。
詩聖杜甫忍不住出來發聲"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認為每個時代的文化各有特點,不分優劣等次,每種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雖然很有道理,但是和不講理的人講理時,你會發現會氣死人,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説不清。儘管杜甫的仗義執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還是難以堵住悠悠之口。
我們再來細細品鑑,《滕王閣序》真的是空話嗎?我並不這樣認為。《滕王閣序》雖有大篇寫景,但其所寫之景並非虛有和空中閣樓也。在寫實的基礎之上加以想象和構思難道就不可行嗎?
再看其中用典,"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不就表達了王勃的仕途失意和懷才不遇嗎?"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不就表達了王勃的自強不息嗎?這些都滿足"以文載道,以文言志"的標準。怎麼説是空話和辭藻的堆砌呢?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把事情説清的基礎上又把話説美,不是更好嗎?我們不能因為語言的華麗而否定內容的充實。文質兼美,有時魚和熊掌也可兼得也。
就是看不慣你——文人相輕王勃,在中國歷史上來説可以説是家喻户曉的"天才"和"神童"。六歲便能作詩,出口成章,下筆皆成文。九歲時他更是才思泉湧,撰寫《指瑕》十卷,指出譯本《漢書》中的諸多不恰之處,可見其小小年紀就早已博學多才。
王勃的父親對於王勃的天賦更是大力的宣傳,可謂是寵子界之楷模也。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王勃年未及冠,就開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他積極撰寫文章,投在名人高官門下,很快他就得到被人的賞識,被別人舉薦為官。王勃積極進取,抓住各種機會表現自己,斬落頭角。
他的《乾元殿論》很快就傳到了唐高宗那裏,被呈到了唐高宗的眼前。因其作品辭藻華麗而壯美,歌功頌德揚美名,很快得到了唐高宗的賞識。於是他的名號更是響亮,被稱為"初唐四傑"之首,可見當時世人對於王勃的評價之高。
才高則氣傲,有時人生的道路太過順利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因為稱讚的聲音多了,你就可能看不清自己了。後來的王勃更是愛表現了,可謂是站得越高就會摔得越重。
王勃為了討好沛王李賢而寫《檄英王雞文》,這件事引起了唐高宗的強烈不滿,最終惹下禍端,被逐出長安。
後來因為這件事情很多人對王勃的人品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不分是非,不辨黑白,不務正事,只是攀龍附鳳。此人不可靠也,徒有其表而已。禍不單行,王勃後來在任職期間又因為殺死自己所藏匿的罪犯而犯罪,當然這件事情的真實性有待考究,
因為在《舊唐書》的記載當中,認為這件事情可能是有人故意栽贓的。是啊,當你得勢之時有人就會搖頭擺尾,眾人吹捧,呼前擁後。但是一旦你落難之時,就有很多的人會落井下石,唯恐你還不夠落魄。
很多人並不看好王勃,或出於誤解,或出於嫉妒或出於權勢等原因。對他本人的評價和看法,也影響到了對他文章的看法,對他才學的否定。
古代文人相輕這一現象,也並不少見。因此很多人對《滕王閣序》並不買賬,而是在到處找茬,認為《滕王閣序》無非是空話成騙,泛泛而談。
天妒英才,有才者,有時不僅會招致眾人的嫉妒,甚至連上天有時也會嚴陣以待。本來就仕途不順,備受打擊的王勃,因私殺罪犯一事被打入大牢,好不容易遇到大赦天下,才得以出頭。可惜,天公不作美。
王勃於上元三年(676年)八月,從交趾出發,前去探望父親。早返回的途中經過水路,不幸的是在渡海之時,不小心落入水中。雖被拉救上來,可最終還是驚悸而死。王勃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實在讓人嘆息和遺憾。
只有活着便還有機會證明自己,可惜王勃英年早逝。於是,即使遭遇種種誤解和非議,王勃也是無可奈何的。做本真的自己,讓流言蜚語自己漂浮吧。
是揮筆而就的創意,還是借別家之長的醖釀據説王勃作《滕王閣序》乃是當場所作,揮筆而就。此舉更是讓世人驚歎王勃之才華,坐實王勃才子之實。但是也有人對此表示懷疑,認為此乃王勃醖釀已久之作。
有人認為《滕王閣序》,洋洋灑灑有七百多字,而且多處用典,辭藻華麗非常人所及,對仗工整處處用心。而且所寫之景跨度較大,涉及一年四季,不是一時的眼前之景。這樣的文章不可能是一時所成的。
並且,還有人認為王勃有模仿借鑑別人之嫌疑,比如"落霞與孤鶩齊 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句,其實是王勃模仿庾信的名句。
首先,文學作品之中加入想象也是常事吧。我們能感嘆李白的天馬行空的想象,讚賞屈原的浪漫主義,為什麼就不能接受王勃的奇藝構思呢?自古以來,有無數的文人墨客發揮自己的想象,創作出大量的優秀作品,給世人留下無比珍貴的文化瑰寶。
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是文化寶庫中的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啊!文學作品需要留白,需要創意,也需要想象,不能當做科學小品文來審查,也能站在務實的角度來一一核實。
再來看模仿一事。我們從出生下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模仿。模仿難道就有錯嗎?很多的事情,我們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並不可怕,可怕的應該是不加思考和修改的抄襲。王勃借他人之所長,發揮在自己的寫作中,這是無可厚非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更高更遠的景色不是更美嗎?
我們需要客觀地來看待作者和作品,不可混為一談,先入為主。試問如果王勃也成了李白這樣的當世名家,還會受到質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