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兩國,信息量很大
受疫情影響,整個世界都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孤立”狀態中。
無論是人員往來,還是貨物往來,都沒有以前暢通了。
而這種格局,正在被打破。
至少,中日韓三國開始行動了。
應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韓國外交部長官康京和邀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於11月24日至27日對日本、韓國進行正式訪問。
當地時間11月25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在東京會見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的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
王毅外長在日本訪問一天多,在韓國訪問近三天。
無論對日還是對韓,王毅此訪,有兩大核心主題——深化抗疫和復工復產合作。
共識
沒有任何要通過對比貶低誰的意思,但是與歐美國家相比,中日韓三國的疫情總體上得到了控制。
這得益於三國之間的團結協作。
自疫情發生以來,中日韓三國就疫情信息、防控措施、出入境人員管理等保持密切協同,形成防控合力,從而有效遏制了病毒在這個地區的擴散。
三國民眾守望相助,更是譜寫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道不遠人、人無異國”的動人篇章。
而從更長遠來看,在繼續嚴格防控疫情的同時,儘快恢復經濟發展是三個國家面臨的共同課題。
如何實現?
中日外長一致同意,共同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早日生效,積極推進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及區域合作進程,共同維護和強化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
中韓外長則一致同意,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同韓方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儘早達成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協議,加快出台《中韓經貿合作聯合規劃》(2021-2025),加強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合作。
梳理會議成果可以發現,在強化聯防聯控的基礎上,完善“快捷通道”成為中日韓的三方共識。
而這也意味着,疫情之下,三國已經步入到加快合作的快車道。
合作
不過,分歧也確實存在。
就比如,中日之間存在的領土爭端問題。
路透社評述説,日本首相菅義偉在日本對中國的深刻經濟依賴與包括島嶼爭議在內的安全憂慮之間尋求平衡。
而我們也看到,24日中日外長共同會見記者時,宣告的第一點共識就是“堅持‘互為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精神,增進互信,正向互動”。
這一共識奠定了中日關係的發展基調。
路透社在當天的報道中也對這一點予以證實,報道指出,中日雙方同意本月重啓受新冠疫情影響的雙邊商務旅行,並繼續就東海有爭議島嶼問題進行談判。
也有外媒把焦點放在中國會不會跟日方討論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這一問題上。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表態稱,只要是順應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方向,符合透明、開放、包容的原則,有利於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中方都持積極和開放的態度。
也就是説,加入,我們也不排斥。
相比較日本,王毅在韓國訪問的時間更長,雙方達成的共識也更多。
據韓聯社11月25日報道,因接觸確診病例而居家隔離,無法與王毅外長線下見面的韓國執政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洛淵,當天在信中援引了儒家經典著作《中庸》的名句“唯天下至誠,為能化”(只有天下最真誠的人才能感化民眾),並表示,希望下次能用故鄉的馬格利米酒招待貴客。
2020年11月26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首爾會見對韓國進行正式訪問的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
而韓國總統文在寅則表示,他將持續和中國合作以結束戰爭,並在朝鮮半島建立長久和平。
沒有推諉,沒有“甩鍋”。
中日韓三國已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全球抗疫樹立了樣板,也為國際社會增添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