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眾的生活改善有目共睹”

連日來,參加“走讀中國——中外記者新疆採風”活動的記者走進當地多家企業採訪。

5月10日,記者們來到和田縣新疆崑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佔地500畝,共有5個生產車間,產品主要有食用香菇、香菇醬、生物有機肥等。

車間裏,機器隆隆作響。公司董事長李瑞琴介紹,和田地區林果業較為發達,當地的氣候、水土條件適合香菇生長,每年修剪下來的果樹枝可以變廢為寶,成為香菇生產的袋料。2020年公司已建成投產1500座種菇大棚,可年產1億根香菇菌棒、5000萬瓶香菇醬、20萬噸有機肥。

記者們走進種菇大棚。幾名工人正在觀察香菇長勢和香菇菌棒情況,採摘新鮮香菇。“這裏生產的香菇可以生吃。”李瑞琴採了一隻請記者品嚐。古巴拉美通訊社攝像記者羅帥一邊品嚐,一邊點頭:“味道不錯。”俄羅斯全國廣播電視公司記者亞歷山大拍攝着新鮮香菇的特寫畫面,也記錄了大家品嚐的鏡頭。

22歲的小夥子帕爾哈提·亞森正熟練地採摘香菇。“我家就在附近,離工廠4公里左右。高中畢業後,我就來到公司上班,現在每個月有3700元左右的收入。”帕爾哈提·亞森回答着記者的提問。

“這份工作給你的生活帶來什麼變化?”記者問道。

“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我給家裏買了冰箱、摩托車,還幫父母添置了一台農用拖拉機。”帕爾哈提·亞森回答。

11日,記者們來到喀什地區疏附縣吾庫薩克鎮託萬吾克薩克村服裝廠。這家小型服裝廠讓村民們既能就業增收,又能就近照顧家庭。車間裏,30名工人正在一排排縫紉機前熟練地作業。

“有人説新疆存在強迫勞動的現象,你怎麼看這樣的説法?”荷蘭廣播電視協會記者鄧達斯問服裝廠負責人阿伊吐爾遜·吾斯曼。

“這種説法完全是謊言。從2018年工廠投產起,我們大多數人就在這裏上班。如果是被強迫的,怎麼可能會在這裏工作這麼長時間呢?你們可以和工人們好好聊聊,瞭解一下我們真實的情況。”阿伊吐爾遜·吾斯曼回答。

古巴拉美通訊社記者伊拉姆西來到一名女工旁邊,詢問她的相關情況。這位女工名叫吐爾克孜,今年33歲,月工資有2000元左右。丈夫做小生意,一個月能賺3000多元。“我以前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現在職業技能提高了,家裏生活也好了,可以給3個孩子買更多漂亮的衣服。”

12日,記者們來到喀什市浩罕鄉庫恰貝西村村民買買提·吐爾孫買蘇提家中做客。買買提·吐爾孫買蘇提從20年前的小茶棚做起,如今經營着一個農家樂。

瑞士《新蘇黎世報》記者米勒感慨地説:“通過這幾天的採訪,我感受到當地在發展經濟、擺脱貧困等方面付出的努力,新疆民眾的生活改善有目共睹。這種發展模式的可持續性非常值得關注。”(記者 韓曉明)

《人民日報》(2021年05月13日第03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9 字。

轉載請註明: “新疆民眾的生活改善有目共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