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破家庭與職場的束縛:一位華裔女市長和她的野心

衝破家庭與職場的束縛:一位華裔女市長和她的野心

作者|李卷

“我們之中有許多人已經意識到,我們既是隱身的,又是突兀的——可能僅僅因為外表不同而受到評判和歧視。但是我們作為人的真實樣子是什麼,卻很少被看到。”

波士頓市議會選舉之前幾周,吳弭(Michelle Wu)失聲了。

她的支持者們憂心忡忡。在一個充滿野心的政治家的城市,他們的候選人是一個哈佛畢業、説話温和的講求政策的“書呆子”,這還不夠有挑戰性嗎?何況在社區凝聚力很高的美國波士頓,這個從芝加哥來的亞裔還只算一個新人。就在這樣的緊要關頭,她卻幾乎無法讓沸騰的選民聽到自己的聲音。

但隨着選舉日的臨近,他們不再感到那麼焦慮。自2013年28歲的吳弭當選波士頓市議員以來,她逐漸熟悉波士頓的政治生態,讓選民參與政策,修補了多種族的聯盟,她所做的這些已經為人所知,而不用靠最後的演講獲勝。

當地時間11月2日,36歲的吳弭以63.6%的得票率擊敗另一位女市議員安妮莎·埃塞比·喬治 (Annissa Essaibi George),成為波士頓歷史上第一位非白人市長,也是第一位女市長。

發表勝選感言時,吳弭説:“有天晚上,我的一個兒子問我,男孩能不能當選波士頓市長。他們曾經當選過,以後可能也會當選,但不是今晚。”

衝破家庭與職場的束縛:一位華裔女市長和她的野心

波士頓市長選舉第一輪結束後前四名候選者均為女性:吳弭,安妮莎·埃塞比·喬治,安德烈亞·坎貝爾,時任代理市長金·簡妮。圖片:YouTube

01

移民家庭

儘管亞裔選民是美國增長最快的羣體,但在競選中,亞裔候選人的表現不佳。根據亞太裔國會研究所(Asian Pacific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ongressional Studies)的數據,在美國最大的100個城市中,6個有亞裔市長的城市,均分佈在加利福尼亞州或得克薩斯州。

吳弭是二代華裔移民,她的父母來自中國台灣,家裏有四個孩子,她是老大。他們生活的芝加哥南區是犯罪高發區,環境混亂。起初父母幾乎不會説英語,作為大女兒,吳弭從四五歲起就擔任父母的翻譯,幫助他們填一些政府文件。

在吳弭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一直避免在生活中談論政治話題,他們認為:“孩子應該埋頭努力學習,找到一份穩定高薪的工作來養家餬口。”也因此,對於孩子們未來的發展,政治從未在考慮之列。

吳弭自己也承認,她小時候從沒想過競選公職,也從不認為自己可以成為領導者。在學校裏,她是最害羞的小女孩,她每學年收到的評價表上,老師都會留下同樣的建議——需要更積極地參與課堂,大聲説出自己的觀點。

但她的成績非常符合父母的期待,她一直是學校的優等生。在芝加哥念高中時,她加入了數學小組和運動比賽的樂旗隊,並且在“美國高考”SAT和ACT考試中獲得了滿分。在畢業典禮上,她作為優秀學生代表,表演了鋼琴獨奏《藍色狂想曲》。

吳弭的妹妹謝麗爾·吳説,父母的教育模式讓他們獲益很多:“他們説我們可以培養任何興趣,但無論選擇什麼,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衝破家庭與職場的束縛:一位華裔女市長和她的野心

波士頓市政廳廣場上有一架鋼琴,2017年吳弭參加波士頓的牙買加社區活動時彈了起來。圖片:波士頓牙買加社區組織

然而,政治從來都不在討論範圍內。父母希望吳弭成為醫生,“通過一系列的考試和學位獲得穩定、幸福的生活”。他們的最大願望就是吳弭能考上哈佛,她也確實做到了——她拿到總統獎學金,在哈佛學習經濟學專業。而那時,她甚至都不明確自己支持共和黨還是民主黨。

但很快,吳弭的家庭分崩離析。

吳弭念高中時,父親就已經和家人分開生活,像很多華裔父母一樣,他們忍到了她考上大學才離婚。吳弭剛畢業在波士頓的一家諮詢公司開始工作時,她的母親開始出現一些精神失常的情況,妹妹謝麗爾給她打電話説,“我們現在需要你回家”。

趕到家後,吳弭被母親的病情震驚了——她提着手提箱站在雨裏,認為有司機會來接她參加一個秘密會議,看到吳弭走近,她自己檢查女兒的臉,想要證明眼前不是一個機器人。

“你不再是我的女兒,我也不是你的母親。”她對吳弭説。

22歲的吳弭就此成為一家之主。母親被診斷出患有精神分裂症,照顧母親之餘,她還要幫助兩個妹妹繼續上學,其中最小的妹妹比她小11歲,尚未成年,於是吳弭申請成為她的法定監護人。申請到哈佛法學院的博士之後,她帶着母親和妹妹們一起回到波士頓。這一次,她打算留在這個城市。

“當這種轉變發生時,會覺得生命變得很短暫。”對吳弭來説,這是她人生的十字路口,她放棄了父母為她寫好的劇本。為了給母親治病,讓妹妹接受良好教育,這些年裏她經歷過很多艱難時刻,對政府的官僚主義和普通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諸多不方便之處都深有體會。

“我知道在急診室和母親一起過夜、在心理門診排隊是種什麼感覺;也知道在政府公共服務的各部門來回奔波,只為給妹妹們賺取學費而申請開一個小店有多麻煩。”

對吳弭來説,這些經歷“打破了試圖遠離政治和政府的幻想”。“這太重要了,很多其他處於類似情況的人都在為此苦苦掙扎。”

衝破家庭與職場的束縛:一位華裔女市長和她的野心

2019年,吳弭和其他市議員一起在地鐵拉票宣傳,以反對票價上漲。圖片:波士頓環球報

02

政治洗禮

在哈佛法學院,吳弭開始擴大她在政界中的網絡。在波士頓市政廳下的一家法律中心工作時,她根據之前自己申請開店的經驗,為波士頓餐飲業設計了一個簡化的許可流程,並在波士頓社區推進餐飲車計劃,引起了當時的市長托馬斯·曼尼諾(Thomas Menino)的注意。

2012年,吳弭的老師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準備競選國會參議員,吳弭主動提出參與她的競選工作。當年沃倫成為馬薩諸塞州的第一位女性國會參議員,2018年,沃倫大勝共和黨候選人,贏得連任。這些年來,沃倫已經成為民主黨左翼的領軍人物之一。

2013年,28歲的吳弭當選波士頓的市議員。三年之後,她全票當選為市議會的主席,也是第一位擔任這個職務的少數族裔女性。

前市議員約翰·康諾利曾經稱讚吳弭“對田野政治具有非凡的天才級理解”,“她可以告訴你阿爾巴尼亞裔居民在波士頓羅斯林代爾街區的六個社交場所。”

“我意識到我不是波士頓政治家的典型模式,這不僅僅是性別、種族或年齡決定的。”她説。

吳弭此次的競選對手埃塞比·喬治在波士頓本地長大,而吳弭則出身於芝加哥。埃塞比·喬治曾表示,對波士頓當地居民來説,吳弭的一些構想不切實際。“我認為這與選民是否在這個城市長大有關,”埃塞比·喬治説,“很多年以來,我一直見證着這座城市的變化——作為一個從小在波士頓上學的人,所有的經歷都決定了我可以勝任波士頓市長的職位。”

吳弭明白,這種情緒可能會引起一些居民的共鳴。她回想起八年前自己第一次競選市議會時,經常遇到選民詢問她的背景。

“人們想知道我在哪裏長大,我媽媽住哪裏,我在哪裏上學。”她説,“這就像是在問‘你是屬於波士頓哪個部落的’?”

但近年來,這座城市正在發生變化,新移民人口不斷增加,左翼人士的聲音越來越強烈。吳弭認為選民更想知道候選人關注的議題,而不是他們上高中的地方。“2019年市政選舉中,我發現人們不一定了解每個候選人都來自哪個社區,而是想知道他們將代表哪些社區,帶來什麼變化。”

衝破家庭與職場的束縛:一位華裔女市長和她的野心

2021年10月,伊麗莎白·沃倫來支持吳弭的競選。圖片:Twitter

今年9月,吳弭在競選視頻中用英語、漢語普通話和西班牙語介紹了她的政策方針。“我談論了很多關於學校、健康和財富的話題,”她説,“這些是市政府真正可以影響居民日常生活的幾個方面,我們必須通過行動來消除整個城市的不平等現象。”

公平問題在吳弭的競選活動中佔據了最重要的地位。吳弭説:“我們之中有許多人已經意識到,我們既是隱身的,又是突兀的——可能僅僅因為外表不同而受到評判和歧視。但是我們作為人的真實樣子是什麼,卻很少被看到。”

與其他候選人不同,吳弭特別贊成控制租金的政策,限制房東漲租,她説這將有助於防止有色人種被迫離開波士頓。她還公開表示贊成免費公共交通。

“我們提出了食品正義計劃,因為我們的許多食品工人,特別是來自移民社區的工作者,是最先受到疫情經濟影響的人。”吳弭説。其他食品方面的政策還包括提高最低工資、保證帶薪病假並增加獲得健康的本地食品的機會,例如由政府採購公立學校午餐。

“在市政府工作了近十年,我瞭解到在政府中最簡單的事情就是什麼都不做,”吳弭説。“在努力實現變革的過程中,想保持現狀的人會被影響、感到不舒服,甚至失敗。”

但批評人士指出,吳弭的承諾並不現實,因為一些標誌性政策,如租金控制,需要市長權限之外的國家機構採取行動。

“米歇爾(吳弭)日復一日地談論不真實的事情,”吳弭的競選對手埃塞比·喬治説,她是一位務實的中間派,也是前市長馬丁·沃爾什(Martin Walsh)的盟友,“而我的風格是做出我能真正信守的承諾。”

吳弭在波士頓的傳統權力中心缺乏盟友,即使在日常事務中也會遇到阻力。但吳弭認為,自己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她的人生歷程迫使她逐漸走向面臨更大風險的方向。如果沒有經歷這一切,她一開始就不會踏進政治界。

衝破家庭與職場的束縛:一位華裔女市長和她的野心

2021年10月30日,吳弭和伊麗莎白·沃倫接受採訪。圖片:Twitter

03

亞裔身份

吳弭是波士頓市議會的第二位亞裔美國人,也是第一位亞裔女性,如今成為第一位亞裔女市長。對她來説,獲得亞裔背景選民的支持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今年3月,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地區發生槍擊案,造成8人死亡,其中6人是按摩院的亞裔女性員工。案件加劇了疫情期間對亞裔的歧視和暴行。

在這樣緊張的背景下,吳弭組織了一個波士頓的線上市政廳,如果城市裏發生歧視亞裔的事件,人們可以迅速地進行討論和處理。一開始這只是小型Zoom會議,後來發展成為全馬薩諸塞州各地亞裔社區代表參加的會議,每次參與人數超過100人。

當吳弭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每當家裏有人因為黃皮膚面孔而被歧視、嘲諷和騷擾時,父母的反應都是告誡他們,“無視它,低頭,努力工作……”“現在是我們站出來説話的時候了,”吳弭説,“該打破隱性的循環。”

作為亞洲移民的女兒和兩個孩子的媽媽,吳弭的經歷影響了她的參政之路。她在競選活動中談到自己主持會議時,“發現夾克上帶了塊香蕉泥,那是我蹣跚學步的小兒子早餐吃的東西”。

2015年,波士頓第一次通過了帶新育兒假法令,吳弭是主要發起人之一。根據規定,父母雙方和同性伴侶有權利在孩子出生或者收養孩子之後,享受六週帶薪假期。

衝破家庭與職場的束縛:一位華裔女市長和她的野心

2021年11月2日,當選波士頓市長現場,吳弭和丈夫、兩個兒子慶祝。圖片:CFP

“我們需要更多在職父母擔任城市的領導角色,特別是媽媽們,這會讓人看到有所不同,看到我們城市和國家的現狀。作為一個正在撫養兩個小孩的母親,我感到非常迫切地想要行動起來。讓一個在波士頓公立學校上學的小孩的媽媽來治理這個城市,人們將會看到符合社區需求的變化。”

不過,民意調查顯示,雖然吳弭在亞裔美國人選民中得到了大力支持,但在她想領導的城市中,這部分人是真正的少數羣體: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只有不到10%的波士頓人認為自己是亞裔,而白人則超過50%,黑人約為25%。

吳弭的批評者警告説,她在選舉方面取得的成功並不意味着她將能夠出色地擔任市長。她可能會面臨波士頓城市發展部門的強大參與者的反對,而後者可能會試圖阻止她的議程。

“政府運作方式的具體細節,以及城市管理機構中的各級官員——她將全力以赴試圖控制和管理他們,”前市議員萊恩漢説,“她打算從哈佛引進一些人來管理他們嗎?這會得到非常強烈的反對。”

“她是‘局外人’。”他補充道。

吳弭欣然接受前方的挑戰,已經沒有什麼能比她22歲時決定不遵循父母心願而邁上從政之路更刺激的事情了。

“在某些方面,也許最大的風險,就是選擇遠離風險。”

來源:澎湃新聞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08 字。

轉載請註明: 衝破家庭與職場的束縛:一位華裔女市長和她的野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