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6月10日電 (王子濤)10日,中國首個“實時、動態、鮮活”的超大城市運行數字體徵系統——上海城市運行數字體徵1.0版(以下簡稱上海數字體徵)正式上線,這也是今年上海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各部門及社會大數據資源進一步向數據底座匯聚形成的新成果。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上海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主任徐惠麗介紹,上海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經過三年多探索,初步形成了“物聯成網”“數聯共享”“智聯融通”的城市神經元感知體系,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打通了全域數據,全面賦能城市治理數字化。
宏觀層面,上海數字體徵聚焦城市整體態勢和趨勢,將各項城市運行體徵細分為55類1000多項指標,形成全域覆蓋的城市運行泛感知神經元體系。依託“城市之感”,通過218類、1100多萬個物聯終端,每日採集包括水質、小區出入口安全、養老服務等在內的超過3400萬條實時動態數據。
中觀層面,上海數字體徵聚焦各區和部門,助力城運系統多維度、全覆蓋管理。以上海浦東新區為例,依託全區數據共享交換體系的有力支撐,浦東全量化納入所有應用場景體徵,並從中提取交通路況、景區客流、門急診人數、水電氣等最關鍵、最直觀、最核心的35個體徵,作為區平台重點監管內容。同時,科學運用閾值管理、顏色管理、閉環管理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強化問題感知和態勢分析能力,從而能夠實時、智能、精準地感知到浦東1210平方公里的城市“心跳”和“脈搏”。
微觀層面,上海數字體徵聚焦不同的管理單元,着力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里”。在虹口區北外灘街道的雲舫小區,有一段時間常常發生高空拋物事件,雖然小區裏安裝了攝像頭,但僅能看見物體落地的那一瞬。誰丟的?什麼時間丟的?完全無法獲知。現在,通過安裝高空拋物攝像頭,可以運用拋物AI識別算法,精準判斷出拋物來自哪一扇窗口。在上海市城運中心的指揮大廳裏,大屏還可以實時調看雲舫小區的高空俯瞰畫面,同時在畫面中以AR標籤標註物聯感知設備、建築物等靜態資源,後台對接實時數據,實時監測是否有異常情況。
下一步,上海數字體徵將繼續聚焦城市的“人、物、動、態”,梳理內在關係,強化“物聯、數聯、智聯”的底座能力,不斷加強信息分析、智能研判、全維認知,為城市全生命週期管理奠定堅實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