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北京消防救援總隊機關、懷柔支隊、平谷支隊、昌平支隊抽調100餘名消防救援人員組成突擊隊,涉水徒步進入昌平區5個險村對被困羣眾進行救援及輸送物資給養。北京青年報記者跟隨採訪,現場看到失聯兩日的韓台村經受洪水侵襲後的樣貌——水流“穿房而過”,村下方塌陷,水流匯入斷崖,一個曾經的網紅打卡村,一半被衝成廢墟……
消防救援人員清晨徒步進山“蹚路” 山下家屬焦急難忍選擇與隊員同行
北京市昌平區的高崖口村,一條公路被大水沖毀,公路斷了、電線杆也被攔腰折斷,樹木倒下、4台車被衝上了山體的高坡,嚴重損毀……而這條公路連接的5個村落也遭受洪水侵襲。
3日清晨6點30分,北青報記者跟隨由消防總隊機關、懷柔支隊、平谷支隊、昌平支隊組成的110人突擊隊徒步進山,轉移被困村民。
清晨的大山裏,響徹着剷車、壓路車、鈎機的引擎轟鳴和石塊掉落的聲音,路旁的水流依舊湍急,路上的泥沒過鞋面,行走十分困難。而旁邊就有三四米深的路面坍塌,下方水流湍急,消防救援人員揹着幾十公斤的救援設備一步步艱難前行,除了要避免打滑,還需小心腳下泥濘中藏着的鋼釘、鐵絲……
在山中,突擊隊遇到了5位市民,他們家人都是生活在狼兒峪村、菩薩鹿村、韓台村的老人。
“我們在山下等了兩天,聯繫不上老人我們着急啊,剛聽你們説要進了,我們也想進去看看。”一位市民説。
越往山裏走,道路情況越糟糕,橋面斷裂,看似平整的路面下,實則懸空,山上滾落的巨石堆積在一側,時不時還有碎石滑落。水泥澆築的電線杆被攔腰折斷。
走過了低窪地帶,上坡路露出了瀝青路面,突擊隊員確認過道路安全後,通知指揮部調派運輸車、救護車,隨後加快腳步行進。
徒步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終於看到了韓台村的村口。看到不少被困羣眾圍坐在安置點的帳篷旁。被困羣眾裏,大部分都是老人,有人傷了腳,戴着護具;有人傷了手,綁着繃帶;還有老人坐在輪椅上難以行動……
“您好,求您幫我,我的父母還在裏面,他們腿腳不行,出不來……”一位村民拽着突擊隊員的手説。
“你!你!跟我走!”命令一到,3名救援人員隨即出列,跟隨村民向她家中跑去。
“您好,我們這還有位孕婦,懷胎8個月了……”另一名村民也上前求援。
“沒事沒事,我們還叫了救護車,孕婦、受傷老人先上救護車,身體無礙的村民咱們上我們安排的撤離車輛……”突擊隊員一面安撫着村民的情緒,一面井然地佈置任務。
村民回憶:大水來的時候像一堵牆 夾帶着黃沙 半個村都沒了
北青報記者跟隨村民走進韓台村,這裏地勢起伏,落差很大。村民告訴北青報記者,村裏大多都是留守的老人,年輕人不多。大水襲來當天雖然接到了撤離的通知,但無奈大雨滂沱,部分老人行動不便,不能及時撤離。
“上午九十點鐘的時候,大水從山上傾瀉而下,像一堵水牆一樣,夾帶着黃沙就來了。”一位村民向記者伸出胳膊比劃着説,最先接觸到“水牆”的房子,連同着窗户、門框、牆一起凹了進去……而後,劫後餘生的村民們在與外界失聯的情況下,渡過了2天的時間,直至消防救援人員帶着衞星電話趕到,他們才給外面的家人報了平安。
路過一處高坡,能夠看到村子被洪水侵襲的部分,只有一坡之隔,坡上的房屋完好,而下面只留下一片廢墟和一條“穿房而過”的水流。
突擊隊員們也迅速趕到現場,對各個可能有被困羣眾的位置進行詳細搜救。
順着水流朝村子下方走去,路面塌陷出一條2米多深的溝壑,原本的細流也匯聚於此,形成較大的水流,越往下,隨着被水沖刷的坡度越大,逐漸形成湍流,進入涵洞,而涵洞外,倒下的樹木裹挾着幾輛汽車,就摞在了一旁。
蹚水穿過涵洞,下方由於洪水侵襲,已然與河流交匯,衝進斷崖……
村民説,這裏已然見不到以前的樣子。她説,雖然韓台村是個自然村,也是一個網紅打卡地,騎行的、摩友、自駕的都喜歡去,在登山步行道上,春天有滿山的杏花,秋天有遍山的紅葉,冬天有雪掛枝頭,夏天又能涼快避暑,“可惜現在你看看,半個村全毀了……”村民説。
消防救援人員爬上二層居民樓、鑽進被枯樹擋嚴實的民房、爬上倒下堆積的大樹、翻下斷崖進入谷底……除此之外,沿途的河道、車輛、房屋,凡是有可能存在被困羣眾的地方他們都進行細緻排查。截至北青報記者發稿時,消防救援人員仍在村中進行搜救工作。
北青報記者從現場瞭解到,消防救援人員在韓台村片區分為3個搜救組,目前已將發電機送至3名急需血液透析病人進行救助,韓台村轉移被困羣眾60餘人,其中包括5名病人、1名孕婦,目前村內留守7人配合後續救援工作。
消防救援人員前往北照台片區期間遇到3名求助村民,在得知村內急需飲用水等物資後,搜救組急行軍將部分物資送至村內,並轉移被困羣眾60餘人。
同時,另一組消防救援人員已將發電站村片區所有河道搜索完畢,未發現風險及異常,目前正在擴大搜索範圍。
3日,消防救援人員在韓台村片區、北趙台村片區共轉移被困羣眾130餘人。
據悉,8月2日起,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跨區域調派千餘名指戰員趕赴房山、門頭溝、昌平等地區失聯險村,持續開展搜救工作。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浩雄
編輯/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