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地球局|這場選舉後,馬克龍更難了,法國政治更極化了

由 機東林 發佈於 綜合

記者 趙恩霆

新的五年總統任期剛開始一個多月,馬克龍就在6月19日結束的法國國民議會選舉第二輪投票中遭遇重挫。他領導的中間派聯盟“在一起”僅贏得245個議席,未能達到確保順利施政的289席絕對多數地位。

遙想五年前,當時不滿40歲的馬克龍摸準了選民厭倦傳統左、右翼政黨“輪流坐莊”的心理,憑藉“不左不右”的中間路線一舉入主愛麗捨宮,徹底打碎了法國政壇延續數十年的傳統政治格局。

在當年的國民議會選舉中,馬克龍領導的以中間派共和國前進黨為首的陣營順勢取得大勝,拿下全部577席中的350席。由此,馬克龍意氣風發地開啓了首個五年總統任期。

19日,馬克龍在法國北部勒圖奎特的一個投票站完成國民議會選舉第二輪投票後乘車離開。(新華社)

不過,過去五年時間裏,馬克龍在內政外交上呈現出“冰火兩重天”。

在國內,他陸續推動出台新《勞動法》、國有鐵路公司改革、失業和退休制度改革、醫保改革以及税改和能源轉型計劃等,上調燃油税成為2018年底至2019年上半年重創法國的“黃馬甲”運動的導火索,那次大規模抗議活動是法國50年來最嚴重的騷亂。

新冠疫情遲滯了馬克龍的各項改革,2020年至2021年,法國至少三次全國性大規模封鎖,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萎縮了8.3%,創下二戰結束以來的最差紀錄。

相比之下,馬克龍在對外政策上更遊刃有餘,加強歐洲戰略自主的基調貫穿始終,從提出組建“歐洲軍”,到歐盟領導層換屆,再到英國“脱歐”、俄烏衝突等問題,馬克龍抓住一切機會展現法國獨立外交姿態,並在默克爾卸任德國總理之際,重新將領導歐盟的“德法軸心”扭轉為“法德軸心”。

5月7日,獲得連任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右一)在巴黎出席總統就職典禮時講話。(新華社)

去年法國經濟增長7%,為52年以來最大漲幅,憑藉這一成績以及外交表現,馬克龍在今年4月成功連任,並於5月14日正式開啓第二個五年任期。只是,這一次,無論是總統選舉還是剛結束的國民議會選舉,五年前的風光都已不再。

儘管成功連任,但總統選舉結果並不好看。4月10日首輪投票中,馬克龍雖然得票率第一,但也只有27.85%。緊隨其後的兩股勢力不容小覷,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領導人瑪麗娜·勒龐為23.15%,極左翼政黨“不屈法國”領導人梅朗雄為21.95%。

馬克龍與勒龐進入4月24日的決勝輪投票,梅朗雄遺憾出局,可故事並未就此結束。在總統選舉決勝輪投票中,馬克龍以58.55%的得票率擊敗勒龐(41.45%)。而在五年前的決勝輪,馬克龍的得票率為66%,勒龐只有34%。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雖然法國社會依然對極右翼政治勢力保持警惕,法國政黨也對這股力量敬而遠之,但不可否認的是,極右翼力量在過去五年不斷壯大,支持者顯著增加。

與之類似的是,梅朗雄代表的極左翼力量也呈現這樣的發展形勢。要知道,以往在法國政壇呼風喚雨的可是兩大傳統政黨——中右翼共和黨和中左翼社會黨。二者在2017年總統選舉中一蹶不振,並在今年總統選舉中進一步跌落谷底,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佩克雷斯的得票率僅為4.78%,社會黨總統候選人伊達爾戈甚至只有2%,兩人都沒有達到報銷競選費用所要求的5%得票率門檻。

19日,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領導人瑪麗娜·勒龐在投票站投票。(新華社)

傳統政黨跌落神壇,馬克龍領導的中間派磕磕絆絆,極右翼和極左翼便迎來了春天,這在此次國民議會選舉中再次體現得淋漓盡致。

4月總統選舉出局後,梅朗雄就曾喊出“要當總理”,並與其他左翼政黨結盟角逐國民議會選舉。結果,這次他所在的左翼陣營一舉成為國民議會第二大黨,佔據131席。更令人意外的是,勒龐領導的極右翼“國民聯盟”贏得89席,議員人數較上屆增加了9倍。

19日,法國極左翼政黨“不屈法國”領導人梅朗雄在巴黎舉行的選後集會上講話。(新華社)

現在擺在馬克龍陣營面前的有兩種選擇,一是與其他政黨結盟,從而在國民議會實現絕對多數;二是放棄謀求絕對多數,繼續目前的相對多數政府。

如果結盟,馬克龍可能會選擇中右翼共和黨,但這意味着今後政策制定可能會有所“右傾”,而且這還要看共和黨的意願;如果維持現狀,馬克龍任命的總理博爾內將繼續領導政府運轉,但今後的立法程序將面臨反對黨極大阻力,馬克龍的各項改革議程將更加艱難。

內政方面施政難度陡增,意味着今後馬克龍在外交上的行動將受限,不得不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國內問題上。五年來,馬克龍非但沒能阻止極右翼發展壯大,如今還遭遇極左翼力量的強力衝擊,法國沒有迎來政治和解,反倒必須面對政治極化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