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想法天真”!特魯多鼓動“聯合抗中”,學者:説給美國聽,害怕美只顧自己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綜合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加拿大總理特魯多25日接受加媒採訪時宣稱,中國“非常聰明地”利用經濟影響力分化“民主國家”,為此,他鼓動各方抱團“對抗”中國。一位中國學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説,特魯多是説給美國聽的,因孟晚舟事件,加拿大一直有危機感,害怕關鍵時刻被美拋棄。還有分析稱,華盛頓正推動加政府採取與美立場相匹配的對華政策。在孟晚舟事件解決後,不少人認為中加關係“少了一根刺”,有加學者表示,加拿大需要“獨立思考”。但特魯多的話顯示,兩國關係仍未改善,就在本月,加追隨美國“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其實,這不是特魯多首次表達這樣的觀點。至於特魯多的鼓動,在專家看來,這是一種慣常説法,“想法很天真”。

中國分化“民主國家”?

據加拿大“全球新聞”網25日報道,特魯多在採訪中稱,“民主國家”為了進入中國市場,會把政治理想讓位於經濟需要。他舉例説,加拿大要研究如何才能讓本國牛肉較澳大利亞牛肉更好地打入中國巿場。“朋友之間一直有一些競爭……特別是考慮到中國中產階級崛起的非凡經濟機會。”

特魯多由此將矛頭指向中國,聲稱中國利用經濟利益“玩弄”“民主國家”:“中國一直非常聰明地利用開放市場、競爭的方式,挑撥我們的關係,讓我們互相競爭。”為此,他呼籲“民主國家”“團結一致、堅定立場”,讓中國無法進行分化。

報道稱,特魯多還説,現在的中國在某些方面已經不再是“我們10年甚至5年前所想的中國”,加拿大將繼續在人權、香港等問題上挑戰中國。接着,特魯多話鋒一轉,表示在氣候變化等關鍵多邊議題上,中國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仍需與中國合作。

就在幾天前,特魯多接受加拿大CTV電視網專訪時表達了相似觀點,聲稱“志同道合的”國家團結一致將是未來應對中國挑戰的關鍵。

“特魯多:西方國家需要聯合起來對抗引發分裂的中國,”路透社以此為題稱,自2018年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因美國引渡令被拘留後,加中關係一直很冷淡。孟晚舟在9月與美國檢察官達成協議,結束了引渡之爭。甚至在孟晚舟被拘之前,加拿大反覆質疑中國人權立場已經惹惱北京。

香港《南華早報》稱,特魯多發表此番言論之際,中加政府的關係正處於緊張時期。本月早些時候,加拿大以人權問題為由,加入美國和其他西方盟友的行列,宣佈不派“外交代表”出席北京冬奧會。特魯多政府還在考慮禁止華為參與該國5G網絡建設。

“特魯多對中國的指責完全站不住腳。中國沒有做任何瓦解它們的事。關鍵問題在於美國作為西方的大哥,經常背信棄義,甚至背後插刀。”中國社科院學者呂祥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美國及其盟友不可能做到像特魯多呼籲的那樣團結一致。(有)這種天真的呼籲恰恰是因為做不到。”

美強迫加收緊對華政策?

這是特魯多參與的一次內容廣泛的年終專訪。“全球新聞”網稱,加政府還遭遇與另一個超級大國——美國的摩擦。在經歷了特朗普時期的動盪後,特魯多及其政府可能一直希望與拜登建立更平穩的關係。但2020年美國大選後,美國保護主義和國內政治不穩的趨勢沒有消失。加拿大傳統上一直在安全方面依賴美國,特魯多表示,美國仍是加拿大的強大盟友。

有分析認為,美國對加拿大的對華政策施加了很大影響。俄羅斯衞星通訊社25日稱,特魯多日前向內閣提交授權書,概述明年的優先事項。給外長的任務是“制定和啓動全面印太戰略,加強外交、經濟和國防夥伴關係”等。信函中沒有“中國”一詞,但特魯多所指出的國家戰略優先方向可能與中國相關。他要求外長“通過國際集體應對措施,包括通過與志同道合者加強合作,反對威權主義和外國干涉”。

報道稱,俄羅斯科學院美國加拿大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科穆科娃認為,美國在加拿大制定“印太戰略”方面給自己的定位是監督者。“可以預見,加拿大將收緊對華策略。”她説,美國新任駐加大使科恩不久前稱,期待加拿大確定自己在中國方向的政策。上個月,科恩説,拜登政府正失去耐心,並推動渥太華採取與華盛頓強硬立場相匹配的對華政策。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道,科恩11月在參議院稱,中國是美國的“生存威脅”,他將參與討論“確保加拿大在對待中國方面的政策反映其所發表的言論”。特魯多近日接受採訪時似乎並沒有與這種想法脱節,儘管他表示加拿大的政策將由他自己來決定。

本月6日,加拿大駐華大使鮑達民辭職,31日正式離任。有加拿大前外交官、學者提及美國的壓力,稱鮑達民因提倡加強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而被貼上“親中”標籤,而拜登政府要求加拿大對華採取更強硬立場,希望其“出擊”捍衞“民主和人權”。

“政治冷,經濟熱”

德國中國問題專家夫羅裏揚·盧佩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加總理的話顯示了西方一些國家的無奈,它們與中國發生爭端後,總是寄望於西方共同抗中,也就是所謂“統一的對華政策”。但每個國家與中國的關係是不同的,各有各的利益。説白了,中國市場對各國經濟有重要意義。中國市場如此巨大,發展如此迅猛,對抗中國不是一個選項。即使美國也是如此。

“政治冷,經濟熱。”德國新聞電視台26日稱,特魯多的訪談是中加政治對抗的一個例證。儘管如此,近年來,與中國的進出口在加拿大貿易中增幅最大,而自由貿易協定將加深雙方的經濟聯繫。2020年,加中貨物進出口貿易額為760億美元,同比增長2.5%,其中對華出口188億美元,同比增長7.1%;自華進口572億美元,同比增長1.1%。今年上半年,加中進出口貿易額同比增長19.9%,對華出口同比增長23.2%,進口同比增長18.7%。

有專家表示,加拿大已加入對中企實施歧視性政策的國家集團,但加商界支持與中國合作,尤其是西部省份。他們願意出口石油、天然氣、農產品和其他原材料。問題在於,對加官方來説,商界利益可能已被排在第二位。

呂祥説,因在孟晚舟事件上招惹中國,激起民憤,加拿大一直有危機感。所謂“團結起來”其實是説給美國聽的,害怕美國只顧自己。但在利益面前,美國會毫不猶豫地這麼做,比如澳核潛艇交易拋棄法國。拜登就任總統第一天就廢除一個美加石油管道項目,特魯多雖有抱怨,但無濟於事。

也有人對中加關係持樂觀態度。加拿大廣播公司25日稱,多倫多大學學者約翰·科頓認為,中加合作有望進入新階段,尤其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等關鍵的全球挑戰方面。他説,特魯多領導的自由黨自2019年以來一直是少數派政府,但在一系列涉華問題上表現剋制:拒絕退出亞投行,沒有參加“四方安全對話”和澳英美“奧庫斯”三邊安全夥伴關係……2021年全年,加拿大的主要倡議是召集盟友,支持加對公民被“拘留”的具體關切,而不是拜登的“民主峯會”。現在氣候變化重新成為加拿大人最關心的問題,加拿大需要中國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在即將過去的2021年,中加成功將關係中的‘骨刺’挑出,兩名‘邁克爾’和孟晚舟分別回國。”俄衞星通訊社的文章寫道,“也許,明年能夠阻止關係進一步惡化,回到穩定和可預測狀態。”

【環球時報駐加拿大、德國特約記者 汪餘予 青 木 環球時報記者 徐可越 任重 柳玉鵬】

閲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户端。